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

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1)

冬至到,吃水饺。

今天是冬至,朋友们吃饺子或汤圆了吗?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春秋时代,聪明的先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九九歌”常成为我们的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随着历史的进展,如今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不那么普遍了,有些节日被那些五花八门的洋节盖过了。民间“九九歌”、“画九”、“写九”的习俗,来源于民间,也扎根于民间,百度一下,觉得这种民间文化应当受到重视,不能失传。尤其是《九九消寒图》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和文化遗产,还是有其保留和存在的意义。

“九九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消寒图”的画法,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但是,最为常见的画面是梅花图,画一枝傲霜斗雪的梅花,上面有81朵花,象征着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朵。待过完这81天,81个花朵也就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的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样就更省事了,而且在图旁还印有《九九歌》。

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2)

在清朝道光年间,山东潍坊有位名叫王之瀚的文人,写就了一首《九九消寒图》诗。九首绝句分别写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图”内。诗云: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紫关,千家共盈享年福,预计来年春不困。

三九严寒水结冰,钓罢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见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溯风冽冽起新晴,朱绨公子休嫌冷,总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酿酒答钟麻,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贯拜冕旒。

六九上元佳景多,满城灯火迎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若含烟,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日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春草色含烟蒙,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这首九九消寒诗不仅介绍了节段的气候特点,还叙述了民情风俗及农事活动。

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3)

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连成一句,放在格中,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宫中杂档中,有一幅《消寒诗图》,全图每九诗四句,共三十六句,共计252个字,诗文如下:

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尧汤舜禹传桀事,武王伐纣列国分。

二九朔风冷难当,临潼斗宝各逞强,王翦一恕平六国,一统江山秦始皇。

三九纷纷降雪霜,斩蛇起义汉刘邦,霸王力举千斤鼎,弃职归山张子房。

四九滴水冻成冰,青梅煮酒论英雄,孙权独占江南地,鼎足三分属晋公。

五九迎春地气通,红拂私奔出深宫,英雄奇遇张忠俭,李渊出现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渐长,咬金聚会在瓦岗,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琼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来雁北飞,探母回令是彦辉,夤夜母子得相会,相会不该转回归。

八九河开绿水流,洪武永乐南北游,伯温辞朝归山去,崇祯无福天下丢。

九九八十一日完,闯王造反到顺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在这首“九九消寒诗图”中,从远古的“三皇治世”,到“大清坐金銮”,提到了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4)

在溥仪小朝廷时期,幽居深宫,忧苦寂寞。为了排遣寂寞,侍臣们特为他编制了《消寒益气歌》。《消寒益气歌》每九有一歌名,即:七星拱一,左右合和,三星在户,四平八稳,一门五福,六合得正,奇财子禄,八方朝贡,九五至尊。

其全部歌词照录如下:

阿弥陀佛第一声,一九阳回日日增。有位古佛释迦祖,一个木鱼一本经,一意渡众生。

阿弥陀佛第二声,二九阳回万物生。二位仙师和合子,二人同意念真经,事事都亨通。

阿弥陀佛第三声,三九阳回喜气盈。三位星君福禄寿,三阳开泰阳明通,吉人靠天公。

阿弥陀佛第四声,四九阳回四相通。四面观音四面渡,四时吉庆喜相逢,养气自然平。

阿弥陀佛第五声,五九阳回向阳生。五位古佛正中坐,五伦顺序五路通,无处不兴隆。

阿弥陀佛第六声,六九阳回地气通。西来六祖达摩子,面壁十年渡众生,感化不非轻。

阿弥陀佛第七声,七九阳回动春风。七夕仙子从天降,福禄寿考汾阳公,德厚享高龄。

阿弥陀佛第八声,八九阳回细柳青。八洞仙人八种宝,齐向瑶池祝寿星,仙酒醉长生。

阿弥陀佛第九声,九九阳回遍地青。九星斗姥云端坐,九如散与帝王宫,九洲复大清。

其歌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溥仪的思想,不仅有宗教迷信色彩,还做着“九洲复大清”的复辟美梦。

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5)

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河北省武强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不断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在其所推出的年画中有一幅“九九消寒图”。除画面布局协调、均称的“六子争头”游戏图外,左右底部空白处填满了十二属相和吉祥物,上面印刷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九九歌。令人赏画之余,浮想联翩,充满农家生活的情趣。北京民俗博物馆以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办馆宗旨和历史使命。每年冬季在馆内悬挂《九九消寒图》,游人纷纷驻足图前,感受着传统民俗文化《九九消寒图》带来的乐趣。在北京南池子危旧房改造中,城建部门也着意在街心花园的石桌刻上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再现了老北京填写《九九消寒图》的民俗遗风,传承着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

冬至和数九是不是一天(冬至与数九)(6)

浮生拾慧——冬至

黄廷法

“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中原内地的冬至饭以饺子为主,传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老先生。张老先生活着的那会儿,每年的冬至节,他都要熬制一种“祛寒娇耳汤”为乡亲们分食,那汤中所煮之物,为羊肉与药物捣烂后捏合成的耳朵状的食物。羊肉为大热肉品,有祛寒大补之功效,严冬里多喝羊肉汤,多食羊肉,可以治疗入秋里累积的肺痨、哮喘,后人遂模仿那种娇耳制成了饺子。冬至节吃饺子,一则为纪念医圣,另外又派生出的民俗意义也颇为有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如果冬至日不吃上一碗饺子,就会有冻掉耳朵的危险,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些等节日也多是为旧时的穷苦人家而设,常年拮据,总要挨到节日之时才要犒劳犒劳自己,打个牙祭,寻份欢乐。

我知道大凡俗谚都是人类群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实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科学的成分,就拿开篇的那句冬至日谚语来说吧,生活在中原内地的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后就发现:冬至前夕,白昼日渐变短,黑夜日渐变长,到了冬至日这天,白昼就最短,黑夜则最长,而吃罢冬至饭之后,白昼又日渐变长。这些观察结果最终也就通过了琅琅上口的谚语表达了出来。现代自然科学证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相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之后,太阳才开始逐渐北移。现代科学也已佐证了古人的智慧。

而逐渐北移的太阳并没有为北方人带去过多的温暖,反而从冬至日起,北方也真正进入了一年里最为寒冷的季节。我搞不懂其中的原因,大约是深秋之后慢慢厚积的严寒非要在这一天之后薄发,也只有在经过了小寒、大寒二节气的缓释之后,温暖的春天才会重新普降人间吧!

冬至已过,最理想的事情莫过于像一些小兽一般,忘掉一切的烦恼,去进行一个漫长的冬眠,等待来年惊蛰之时再浮出地面。

白乐天有《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一首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杜子美也有《冬至》诗二首,诗中也皆言羁旅之愁苦。“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天荒地寒时节,谁人不会念及远方的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柔呢?是以节日莫远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