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

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8种宝贝,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要去吞太阳,结果掉进汪洋大海,丢了性命。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在这些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四不像"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学会"知止"。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1)

01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就是说,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人的一生,要认识到过分的欲望追求带来的灾难后果。知足才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

《增广贤文》则将这个道理总结为两句易于传颂的警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2)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止"是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

《礼记.大学》中说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大智慧的人都知道适可而止,而耍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计策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知止,即应当为其所应为,不为其所不应为。

《周易》中有"艮"卦,讲的就是"止"的智慧。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

这就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3)

02

发条上太紧的表走得不久,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得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得不久,情绪紧张的人容易生病。

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太紧,善于调整情绪的人则常有轻松愉快的心情。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当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单位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不断进取,知难而上,奋斗不止,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物,只有进取才能算成功呢?其实不然。"知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关键,可从来没有人教育我们怎样"知止"。进,需要的是勇气和一种精神,而"知止",则需要的是智慧。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与蒙哥马利会面。闲谈时,蒙哥马利对丘吉尔说:"我不喝酒、不抽烟、晚上10点准时睡觉,所以我现在还是百分之百的健康。"丘吉尔却说:"我刚好和你相反,既抽烟、又喝酒,而且从不准时睡觉,但我现在却百分之二百的健康。"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像丘吉尔这样一位身负重任、工作紧张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生活不规律,何以寿登大耄,而且还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知道他的健康有赖于持之以恒的锻炼与乐观的心态。他抽烟、喝酒,又不准时睡觉,但在战事最紧张的周末却会去游泳,在大战白热化时去钓鱼,在演讲结束后去画画,而且经常叼着一支雪茄烟,放松心情。

事实上,放松心情是"知止"的最具体表现。"知止"而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且安,这才是心情最为放松的状态。"知止"简单地讲就是知进退、明去留;就是清楚在哪里自己可以停、何时停,晓得在何处可以息、何时息。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5)

03

人到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

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范蠡深知越王勾践为人,他写信给功臣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范蠡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6)

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商人之财,多败在"不知止"上,总想以贪婪之心,占尽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年发达,但晚景凄惨,生意衰败,最后被官府抄家,在一贫如洗、惶惶不可终日中死去。

而与胡雪岩齐名的韩国商人林尚沃,比胡雪岩大44岁。林尚沃从事当时最赚钱的人参、貂皮生意,很快成为朝鲜首富,并被封为三品官员。

林尚沃巅峰时刻,完美谢幕。成为首富之后,千金散尽,复归农事,悟"商道"而成佛。

林尚沃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富可敌国,都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不知止",林尚沃"知止",人生智慧至少还差"一步之遥"。

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应当明白"知止",万不可在鼎盛之时跌入低谷。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7)

而华盛顿很是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培根的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很令人深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只有当一个人明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明了生命中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他才可能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

五十条精辟的人生经验(智慧活法遇事)(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