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

书接上篇,元知君继续带大家了解二十四史的故事。

十三、《隋书》魏征·唐代

《隋书》全书贯穿了以史为鉴的思想,对隋朝的灭亡原因有着深入的描写和总结,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记载自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的历史。《隋书》最开始由魏征担任主编,魏征死后由长孙无忌担任主编,汇集唐初多名大家共同著作完成,如当时的史学大家颜师古、孔颖达(孔子第31世孙)、许敬宗等人。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由于魏征在历史上是出名的谏臣,所以他所主编的《隋书》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作风,记述的内容都最大程度上贴近史实,比起其他史书隐晦和曲笔较少。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1)

隋炀帝杨广画像

十四、《南史》李大师、李延寿·隋末唐初

又是一部父子相承著作的史书,与《北史》为姊妹篇。《南史》记载了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至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宋、齐、梁、陈四朝共计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南史》所记载的内容与前面的南北朝各朝史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著作这本史书的用意在哪呢?李延宗在自序中提到他的父亲认为南北朝分隔南北,又彼此敌视,南朝称北朝为“索虏”(北朝民族大部分都有发辫,意思是编辫子的蛮族),北朝喊南朝为“岛夷”(指偏居一方的蛮夷),双方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统,所以各自史书中很多关于对方的描述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为了能够中立客观的记录历史,所以才会想统一编写南、北史。

十五、《北史》李大师、李延寿·隋末唐初

《北史》包含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它于魏、齐、周、隋四朝史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南史》和《北史》可以看作是断代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通史,而《史记》则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十六、《旧唐书》刘昫·后晋

《旧唐书》属于史类文学作品,作品署名为后晋刘昫,但实际主要由后晋赵莹监修,起初赵莹任宰相时奉后晋高祖石敬瑭命编撰唐史,但在编纂途中离开出任晋昌军节度使,成书之时刘昫为当朝宰相,按当时传统宰相一般都要做国家修史的主编,因此署名便成了刘昫,纵观编撰过程,赵莹出力最多。全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时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著的《新唐书》问世后,改称《旧唐书》,新书成后《旧唐书》便惨遭遗弃,直到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才被闻人诠在苏州民间找到藏本,才得以在四百七十多年后重新面世发行。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2)

以武周一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

十七、《新唐书》宋祁、欧阳修·北宋

《新唐书》全书共二百二十五中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前后用时十七年修成,其中前十年为宋祁主编,后七年是宋祁、欧阳修共同编撰。唐朝历史被新、旧唐书两本史书同时记载的原因是宋仁宗认为《旧唐书》内容杂乱、不够全面和真实,唐末时局混乱,旧唐书仅用时4年便完成过于草率,所以才下令重新编撰了《新唐书》。

还有一个趣闻是仁宗在成书后审阅时才发现这部书出自两人之手,在体裁和文采上有明显不同,于是令欧阳修重新修改成一体。欧阳修却拒绝修改,因为他极为尊重宋祁作为前辈的地位以及赞同各抒己见,仁宗无奈,只好同意不做修改。把新旧唐书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旧本有些历史内容颇为杂乱,新本更加注重条理和全面性。但新本不如旧本的地方在于过分鄙视农民起义,对隋、唐末年的窦建德和黄巢起义大加鞭挞,删减了很多内容,不如旧本传神。

十八、《旧五代史》薛居正·北宋

《旧五代史》为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编纂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又叫《梁唐晋汉周书》,共一百五十卷,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记载了自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这段时间内全国割据的历史,我们习惯上称这段时期为五代十国。其中五代为统治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为地处长江以南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政权),以及周边契丹、吐蕃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由于距离五代较近,且有范质的《五代通录》做底本,仅用时一年半的时间便编纂而成,为区别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因而改名为《旧五代史》。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3)

五代十国势力图

十九、《新五代史》欧阳修·北宋

《新五代史》为欧阳修私著的一部历史著作,1036年开始著作,耗时18年(1053年)著作完成,也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史书。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采斐然,其著作的史书也是十分生动,但因在书中使用了“春秋笔法”(源于孔子著《春秋》时,在书中不直接表达对人物和事物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来描写人物事迹,被后人批评以一己好恶影响史书记载。

欧阳修去世一个月后《新五代史》被宋神宗下诏收入国家图书馆未能出世,但直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北宋已于1127年灭亡)下令删除薛居正所著《旧五代史》,转而全面刊发《新五代史》。同时南宋时期理学兴起,欧阳修作为理学思潮的开创者,其著作《新五代史》备受推崇,《旧五代史》逐渐被其取代。

二十、《宋史》脱脱帖木儿·元代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仅用时两年半便编撰完成同时修撰的还有《辽史》和《金史》。而不给同时代的西夏修史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承认西夏的正统性,另一方面成吉思汗铁木真病死在了征讨西夏的过程中(并留下遗言攻灭西夏后进行屠城),因此蒙古人对西夏恨之入骨,甚至捣毁西夏王陵,几乎完全灭绝西夏文明,直到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才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

监修宋、辽、金三部史书的是元末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脱脱帖木儿,他年幼时跟伯父伯颜(元灭南宋的统帅,元初权臣)生活,跟随江南名儒吴直方(后期脱脱掌权后多为其出谋划策)学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任丞相期间为缓解财政压力和安抚民心而治理黄河,随后在各地起义爆发时又奉命镇压白莲教和红巾军起义,捕杀白莲教主韩山童,使红巾军起义陷入低潮,又在高邮大败张士诚,元朝国势有回暖迹象,然而由于元末政坛黑暗混乱,奸臣哈麻挑唆元顺帝下诏收了脱脱兵权,随后哈嘛矫诏赐毒酒给脱脱,逼其自尽。脱脱之死也成为元朝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4)

二十一、《辽史》脱脱帖木儿·元代

《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约45万字。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907年~1125年),以及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1124年~1218年)的历史。全书仅用时11个月便著作完成,虽有记录辽周边部族、属国内容的创新之处,但亦被多数历史学家例如清代顾炎武、赵翼等批评太过简略且错误较多,被称为“历代正史中的最下乘”。虽当时亦有耶律俨著《辽实录》和陈大任著《辽史》,但都已失传,所以《辽史》任然是现今人们了解那段时期的最佳选择。此外辽开国时期国号是契丹,意思是像镔铁一样坚硬,后改称大辽,之后国号又在大契丹和大辽反复变更。值得一提的是,辽国的面积比北宋还要大。

二十二、《金史》脱脱帖木儿·元代

《金史》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金朝是有女真族建立的,而女真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肃慎,战国以后称挹(yi)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mo he),宋以后称为女真。因金朝注重史书编纂工作,存有很多历史底本,所以《金史》在宋、辽、金三部史书中受到的评价最高,甚至比明朝修的《元史》都要高。其中有一例便是,完颜阿骨打的侄儿、金大将完颜宗翰喜欢访问女真老人,把先人的历史都记载了下来,金太宗时期,掌管国史的完颜勖将完颜宗翰所寻访的历史内容合编成史料三卷。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5)

宋、辽、金、元势力变迁图

二十三、《元史》宋濂·明代

《元史》是宋濂和王炜于洪武二年(1369年)奉朱元璋诏令主持修著的史书,第一部分是除去元顺帝以外的历史内容,仅耗时188天便著作完成,因缺乏元顺帝相关资料,一年后朱元璋专门派官员寻访元顺帝一朝的资料,并再次诏令宋濂编写《元史》,这一次编纂也只耗时143天。《元史》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在本纪之中又属记载忽必烈的篇幅最大、最详细,约占本纪总数的三分之一。

朱元璋之下诏修《元史》之时,元朝并未完全灭亡,只是从中原地区退回到蒙古草原,任然打着元朝的旗号,史称北元。而朱元璋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修元史,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多么注重修史,更多的是政治原因,因为只有宣布元朝灭亡了,明朝才会有合法性来进行统治。

《元史》全书编纂仅花费331天,明成祖时期又命解缙等人对元史进行补充和修正,从而使《元史》内容更加充实。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遗漏之处。于是清末民初的学者柯劭忞(min)又撰写了《新元史》,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并于1922年刊行于世。于是乎,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正史便由 “二十四史”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则可称为“二十六史”了。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6)

成吉思汗塑像

二十四、《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的卷数仅次于《宋史》,且其编撰时间是官修史书中最长的一部。清顺治二年(1645年)便设置明史馆来编纂《明史》,直到乾隆四年才正式成书进呈皇帝,前后共计九十四年之久。与朱元璋着急修《元史》类似,清朝急切的设馆修《明史》的目的也是为了宣告明朝灭亡(当时在南明政权尚存),通过修史来笼络明朝遗臣,并使那些降清的明朝官员在精神上有所寄托。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很高的史书。虽然在涉及元、明、清三朝交叉的历史内容上有偏颇,但瑕不掩瑜,《明史》称得上是二十四史的又一个高峰。

二十四史看不懂先看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7)

真神剧!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剧照

二十四史的概况到这里就讲述完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或关注元知君,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在之后的日子里,元知君还将带大家以二十四史为蓝图,逐一深入了解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及人物事迹。

下一篇:史记--夏、商与西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