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和人类哪个更科学(万物有灵并非天方夜谭)

观世界篇:寻常而又神秘的意识之谜

续上↑

每个人都是从牙牙学语的小孩成长而来。小孩的世界观和大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小孩认为万物有灵,万物都能与人沟通。

所以,不论是小孩玩的玩具还是看的动画片,本来没有生命的物体也往往长着嘴巴和眼睛,好像真能与人沟通。

机器人和人类哪个更科学(万物有灵并非天方夜谭)(1)

群仙高会图(局部) 宋 佚名 弗利尔美术馆

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小孩因大脑没有发育完全所产生的幻觉。果真如此吗?这种观点其实也是大人们的推测。

小孩就像一张白纸,头脑里被灌输的后天表象知识较少,所以更能展现出人本来的思维方式。

其实,几千年以来有一种对世界认识的理论历久弥新——泛心论(又称:泛灵论),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物体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识。这种理论意识和物质一样,都是宇宙中物体的必要组成成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泛心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认为是唯心的迷信。但是在科学界不乏有支持泛心论的著名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爵士等。

科学界在各种实验中也暗示了意识似乎在物体上的普遍存在,请参考:

观世界篇:寻常而又神秘的意识之谜

机器人和人类哪个更科学(万物有灵并非天方夜谭)(2)

罗杰·彭罗斯 图:知乎

更高的真理往往隐藏在玄妙莫测的未知之中。我们不妨先不急于下结论,随笔者一同换个视角来审视泛心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各位思考。

一、很多人认为,人类和动物之所以具有意识,是因为人和动物(部分)都具有大脑结构。因此有人做出结论,意识存在的前提是具有大脑结构。

但这只是一种归纳,如果我们举出反例就可以证伪。反例之一便是,植物具有意识,但却没有大脑,参看:观世界篇:寻常而又神秘的意识之谜

另外,人类一直在担心人工智能某一天将会产生自我意识。但人工智能产生意识的并非是大脑结构,而是另一种机器和软件形式。而软件之于机器就好比是另一个空间之于我们这个物理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意识存在的前提并非是具有大脑结构。

二、在《观世界篇:寻常而又神秘的意识之谜》我们概括得到:意识是一种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三、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类拥有相对来说更大的智慧,这种智慧正是体现在意识之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意识,那就丧失了所有智慧。

而人的智慧是由宇宙造化而来,因此宇宙的智慧远远大于人类智慧,人类智慧仅仅是宇宙智慧的沧海一粟。那么,拥有极高智慧的宇宙是否本身也具有意识呢?如果宇宙不具有意识,那么也就意味着承认具有极高智慧的宇宙却不能认识自己和世界。这就自相矛盾了。

四、宇宙规律恒常不变,所以普遍远远大于特殊,所谓的特殊也不过是人类暂时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而已。所以,人类具有智慧和意识,这一现象在宇宙中更有可能不会是特殊的,而是非常普遍的。

也就是说,宇宙之中普遍存在意识和智慧,而不仅仅只特殊的存在于人类或地球之上。比如,近年来美国五角大楼已经公开承认存在不明飞行器,这暗示着外星人确实存在。

五、万事万物都是由宇宙规律演化而来。人类也在创造着一个简单的机器人世界,包括:元宇宙、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该行业领域的专家发现一个趋势——随着机器越来越复杂,机器的各个部分越倾向于独立的自我管理,从而减轻对中央处理器的负荷瓶颈。

我们可以简称这种独立的自我管理为“自律”。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中的第三条也是这种“自律”的体现: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机器人和人类哪个更科学(万物有灵并非天方夜谭)(3)

来自:公众领域

而在极其复杂的宇宙环境中,自律的前提必然是能够认识自己和环境,那么一旦做到了真正的自律,也就意味着存在意识。

那么,宇宙在创造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时,会不会也会给予每个物体以自律呢?如果不会,那么人类和动物就没有独立意识,所有的想法和行为都会像目前的机器人一样听从宇宙的指令。

如果会,那么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会因此而具有意识。所以,从这个角度,万事万物都更有可能具有意识。

六、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前两条为: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尤其是第一条定律,实际上人类不仅要求机器人要有较高的智慧,更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定律——善。

大道至简,其实这不仅仅是创造机器人世界的一个基本准则,更是我们这个大宇宙的基本准则。

试想,如果宇宙中任何一件物体都不能以善维护宇宙,宇宙还会稳定存在吗?必然不能,所以宇宙在创造万物之前,必然赋予其善的特性。

善,在人类看来,存在于道德之中,而道德又存在于意识之中。那么,万物若无意识,如何为善?

综上所述,站在宇宙的大视角之下,万物有灵并非是唯心的迷信,而是一种非常可能的存在。

如果拿计算机世界做比较,意识就好比是代码,物质好比是硬件存储。计算机世界中所有的物体包括计算机本身,都是同时由代码和硬件存储两者构成的。

人和动物等明显具有意识的生命体就好比是手机上的浏览器、微信、QQ、支付宝等可以直接操作交流的软件。

而无机物质(石头、自行车、桥、房子等)就像是手机上各种内在软件,它们一般不和操作者产生直接互动,但它们本身也是代码组成,也同样依赖硬件存储,也同时具有意识和物质两种属性。

当然这个比喻还不是很恰当,因为这是拿相对低级的计算机世界来说明更高存在的宇宙万物,但可以起到一些辅助理解的作用。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爵士等人也在用意识视角来理解量子力学中存在各种看似玄幻的现象。其实,量子力学和意识都涉及到了另外空间。后续,我们再一一探讨。

儿童代表人类的最初状态,机器人则是很多人认为的人类社会目前发展的方向(不代表笔者观点)。在万物有灵这一问题上,我们从两个视角出发,殊途同归,都指向了我们这个世界观在发生巨变的时代。冥冥之中,或许自有天意。


以上为笔者一孔之见,请辩证参考,欢迎交流探讨~

往期推荐:

天象之理浅析 | 观世界篇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观世界

世界真真假假,从李广射虎谈信与不信

从刘翔峰事件深思道德是否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