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怎样陪读(大学生母亲辞掉工作陪读16年)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从儿子8个月大到上大学,一名叫陶艳波的母亲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她当儿子的耳朵、当他的同学、成为他的同桌陪他一起上学。

16年来,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时间,只为让儿子成为一个正常孩子。

大学生父母怎样陪读(大学生母亲辞掉工作陪读16年)(1)

1991年,大学刚刚毕业的陶艳波被分配到了秦皇岛北戴河一家疗养院工作,很快,她就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

可两年后,这个家庭就因为一次意外变得异常艰难。

有一天,刚刚八个月大的儿子杨乃彬突然高烧不止,医生给注射过药之后,却引发了耳膜出血,这意味着杨乃彬小小年纪就丧失了听力。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老话说“十聋九哑”,有可能杨乃彬这辈子再也无法开口说话了。

从那之后,陶艳波开始不停的去奔波问诊,北京、天津、南京的各大医院她都跑遍了,但是每个医生给她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看着她不断的奔波,医生劝她说:“赶紧让孩子学唇语,孩子的最佳语言期为0—7岁,如果错过了孩子就再也没有说话的可能了。”

陶艳波为了上北京学习唇语好教儿子,她辞去了外人羡慕的工作,就连领导也劝她:“这个工作不容易,你真的不要再想想?“

可陶艳波还是决定辞去工作,然后对大家说:“教育乃斌就是我终身的职责。”

从此之后,陶艳波成为了儿子的专属教师,她一点点让孩子看口型、一个个音节的练习发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乃彬5岁的时候,终于喊出了一声”妈“。

那一声迟到的妈妈成为了陶艳波为之奋斗的动力。

她说,你看我儿子可以说话,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转眼间,杨乃彬7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纪。

陶艳波打算让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去普通的学校,但这就意味着杨乃彬会遇见前所未有的困难。

为了让儿子更好的学习,陶艳波又做了一个决定:陪读!

因为儿子听不见,陶艳波就成了杨乃彬的专属耳朵,她需要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用唇语的方式翻译给儿子。

因为小学孩子们长的都很矮,一个成年人坐在教室中间就难免会挡到后面的孩子,于是她就从家里拿来一个15厘米高的小板凳,一节课下来陶艳波腰疼腿麻,浑身大汗,而杨乃彬也因为总是看不懂老师的口型,也急的直流汗。

为了缓解听课的负担,陶艳波买了一个录音笔,每次晚上回家她便一遍遍的听老师的录音,然后再把知识点讲给儿子听。

大学生父母怎样陪读(大学生母亲辞掉工作陪读16年)(2)

但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到了杨乃彬六年级的时候,全家人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给孩子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于是,陶艳波就一边带儿子进行声音训练一边跟儿子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

可到了高中,沉重的学习负担还是把母子两个人压得喘不上来气。

陶艳波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她成了班里最刻苦的学生,一下课就找老师请教问题,每道问题她都希望可以搞懂。

“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

到了临近高考的时候,杨乃彬就变得更加用功了,陶艳波每天早晨五点半就把儿子叫醒,带他读1小时英语,读半小时语文,之后再到学校参加正常的晨读。

大学生父母怎样陪读(大学生母亲辞掉工作陪读16年)(3)

就这样, 2011年杨乃斌以56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

陶艳波考到录取通知书后,特别高兴,她说:“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

2014年,陶艳波获得了《感动中国》。

大学生父母怎样陪读(大学生母亲辞掉工作陪读16年)(4)

颁奖词上写到: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而拿着奖杯的陶艳波则说:很多家庭因为孩子有残疾而遗弃孩子,但只要有一线希望,身为父母也需要坚持。

“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