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1)

初唐时期,唐王朝建立者高祖李渊虔诚信奉道教,尊奉老子李耳为皇室始祖,自称李耳后裔。李唐皇帝极力扶持道教,意在借助神权来巩固刚建立不久唐朝政权。唐太宗明确宣布李耳为李家皇室祖先,把太上老君的名位放在释伽牟尼之上,道士的地位高于僧尼的地位。在道教的一些经典中,也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的内容。

同样在初唐的武则天统治时期(684—704),出于争夺统治权的需要,她大力扶持佛教,所以在她将近20年的当政时期,成为中国古代佛教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武则天诏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佛教的新教派——南派“禅宗”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塑造大佛、铸九鼎……泉州开元寺正是建于这一时期。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2)

大雄宝殿

唐垂拱二年(686),郡儒黄守恭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道场,也称莲花寺。因时有紫云盖地之瑞的传说,主殿得名“紫云大殿”。永昌元年(689年)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改名“龙兴寺”。玄宗开元廿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并御赐佛像。

开元寺紫云大殿,亦称大雄宝殿、百柱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大雄”是梵文“摩诃毗罗”的意译,古印度教徒用以尊称教主释迦牟尼,意思是说他象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故凡佛教寺庙,大雄宝殿均为整座寺庙的中心。唐乾宁(894—898)前火灾毁,连中间御赐佛像也烧掉了,五方佛缺了中间1尊。

至元廿二年(1285年),宣政院功德使司刘鉴义言于福建行省平章伯颜,奏将开元寺120支院合为一大寺,元世祖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其时开元寺的范围已经定型,东至台魁巷,西至孝感巷,南临通衢,北至大寺后,一直延续到现在。元·延祐六年(1319年),僧契祖继住持大开元万寿禅寺,垂四十年,禅风远播,衲子竞集,寺僧达千人之多,是泉州开元寺最鼎盛的时期。元末天下纷乱,开元寺亦荒废。

万历卅二年(1604年),泉州大地震,东塔顶盖折,大雄宝殿亦受毁。明代崇祯十年(1637),大参曾樱、总兵郑芝龙重建开元寺大雄宝殿,殿柱悉易以石。开元寺开始复苏。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3)

百柱殿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中轴线上的主佛殿,面阔九间42.7米,进深九间32.5米,面积1387.75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保存“唐风宋韵”,采用殿堂制和厅堂制相结合的抬梁式木构架方式。

大雄宝殿原设计立柱百根,但为了扩大祭拜空间以及安放巨大的佛像,采用减柱法减去14根,余86根,故又俗称“百柱殿”。重建时将木柱悉数改为石柱,每根直径0.65米,高5.20米。殿内石柱和柱础石形式多样,有四方形、六棱形,有海棠柱、蟠龙柱,柱围达2米,秀巧精致。改为石柱的原因主要是地震后大建筑物破坏甚多,短期内得不到巨大杉材作栋梁,虽石质结构柱体的抗震能力不及木结构,但不受虫蛀、雨淋潮湿而腐烂,地震时也经得住伴随的水、火等次生灾害,可千年长存。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4)

大殿供奉的五方佛

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十五尊佛、菩萨、罗汉神像的塑像,正位按照密宗的规仪,供奉着五方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这些佛像各高6米。大殿内两排石柱和桁梁接合处的木雕斗栱,为二十四尊飞天乐伎,这些飞天手中或执管弦丝竹乐器,或捧文房四宝,融合了飞天、迦陵频伽和天使的造型艺术,既起到力学支撑的作用,又美化了木构梁架,为中国木构建筑所罕见。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5)

二十四尊飞天乐伎(图来自泉州通)

“大雄宝殿”匾额的文字是明末泉州知府孙朝让手书的。大殿大门正中悬挂“桒莲灋界”大匾,“桒”“灋”二字为“桑”“法”的繁体异体字。这题匾概括了寺之由来,题写者不明;有说是明代晋江书法家张瑞图所书。大殿前檐下有明代信士捐立的柱子,后檐有清道光五年(1826)捐立柱子。大雄宝殿最具特色的还有分布在须弥座、门楣石、十六角形石柱的印度教石雕。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6)

桑莲法界

在大雄宝殿前面月台须弥座束腰部位嵌有73方古希腊式狮子与狮身人面的辉绿岩浮雕,人面狮身是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的化身。大雄宝殿大门顶上的“御赐佛像”的石雕门楣石,是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马八儿国人挹伯鲁马尔、泉州港主创建湿婆神庙的石构件。

泉州开元殿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的百柱殿(7)

印度教石柱

殿后廊檐下有一对十六角形辉绿岩石柱,石柱的每个圆盘内分别浮雕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这些故事的中心内容,都和公元前10世纪的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有关。这些构件均是明代修建大殿时从毁坏的元代印度教寺移来的。石柱上分别雕刻有:毗湿奴立像、象、鳄争斗、毗湿奴骑坐金翅鸟、阎摩那河七女出浴、十臂人狮掰开裂凶魔身体、吹笛子的克里希那、克里斯那与阿周树、还有甘尼巴与基斯那摔跤,毗湿奴和配偶财富女神拉克希米、大地女神普黛维等。此外还有很具中国文化内涵的雕刻图案:双狮戏球、喜禄封侯(喜鹊立于枝头在上面,两只鹿衔芝草在下,猴子摘蜂窝在左)、双凤衔瑞草等。

泉州天后宫也有两根相似的十六角形辉绿岩印度教石柱,但柱子上没有雕刻印度教故事,而主要雕刻中国传统祥瑞图案,体现了印度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