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听雨扰梦魂(青未了闲话龙抬头)

民间有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四月听雨扰梦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四月听雨扰梦魂(青未了闲话龙抬头)

四月听雨扰梦魂

民间有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一些地方,二月初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要停止洗衣,恐怕“伤了龙皮”;去井里打水时,禁忌水桶碰到井壁,否则会“碰伤龙头”;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来,不要影响“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不过,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则是在山东流传甚广的吃炒豆习俗。头一天晚上,在风俗感很强的农村,家家用盐或糖炒黄豆,谓称“炒蝎子爪”。很多地方还在用提前筛好的沙土炒黄豆这种很古朴的方法。以前农村生活困难,料豆应该是农家孩子最好的零食。等不及料豆晾凉,孩子们就急忙抓上半衣兜找小伙伴们分享美食去了。第二天上学时,谁也不会忘记带上料豆,你尝一把我的,我吃一把你的。文静的女生一粒粒往嘴里送,性急的男生抓一小把捂到嘴里猛嚼,更有调皮鬼把料豆高高抛起伸嘴去接。自习课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吃料豆的脆响音。想象一下,全班四五十个同学一块嚼料豆,是多么“蔚为大观”的场景。平时在教室看自习的老师也破例躲到办公室享用美味的料豆去了。

其实,从几把粒豆上就能看出谁家日子好过些,谁家也就能勉强吃饱。有的同学带来了油炸的料豆,比炒的香;有的炸完后还放了砂糖,既香又甜;有的同学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黄豆,只能炒些更为廉价的玉米,好歹孩子嘴里有点嚼头。有的家庭做了一大盆料豆,能让孩子吃一个多星期,有的也就象征性地炒上一两碗,让孩子过个嘴瘾罢了。毕竟黄豆是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许多家庭的油盐酱醋甚至老人的药钱、孩子的学费、地里的农药化肥等指望它呢!少吃料豆可以过节,没有了生活必需品可就过不了日子。

那时料豆是美味,除了二月二,以后只有要好的伙伴才能相互分享,稀罕着呢!以至于一个男生悄悄地塞给同桌女生一把料豆被好事同学发现,立刻被情窦未开的小屁孩“炒做”成特大新闻,这名男生被冠以“一把料豆”的绰号好多年,成了早恋的代名词,那把料豆也被演绎成了定情物,料豆魅力够大的吧!

看看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农村,花生、瓜子已是寻常之物,“二月二”还要做料豆,就像春节贴对联、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只是烘托过节的气氛,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份掰着指头算的渴望。经济发展了,日子好过了,每每想起童年的艰辛,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月二作为传统节日,当然少不了文人雅士的诗作,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作比较有代表性。

二月二时值春意盎然,正是踏春时节,白居易在诗作《二月二日》中有精彩的描述: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李商隐也以《二月二日》为题留下诗作: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蜀中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这时东风渐暖、笙笛悠扬、百花盛开、柳枝依依、蜂飞蝶舞,一派春江明媚景色。

作者简介:张军,山东汶上人,军队转业干部,现就职于济宁市政协。读大学时开始发表体育评论、小小说、诗歌、散文。大学毕业后入伍,多年从事政治工作,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解放军报》《前卫报》《齐鲁晚报》、军队各级政工网等报刊媒体发表稿件400多篇,约20万字。近年来,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通壹点号“风云行”,发表稿件约350篇。稿件多次参加各类征文并获奖,部分稿件被知名网站选用。

壹点号风云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