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风小故事(最美家风故事21)

中华家风小故事(最美家风故事21)(1)

中华家风小故事(最美家风故事21)(2)

编者按:

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结合建党 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在市直机关积极打造“清风·家工程”,开展“清风传家”主题实践活动,并于2021年3月至6月举办了“我的家风故事”征文,从正心、养德、修身、明志、待人、处事等角度,推进好家风进机关,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讲纪律、守规矩、倡廉洁、重家风。

征文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党组织高度重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围绕“家风、家训、家教”创作撰写了 165 篇家风故事,经组织评审,确定“最美家风故事”65篇。为进一步深化征文活动效果,加强家风故事宣传,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我们将“最美家风故事”集结成册,以供学习交流。

中华家风小故事(最美家风故事21)(3)

两代人的“孝”

市民政局 刘颖竹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祖父是1915 年生人,年幼丧母,青年时代在北京读书期间,因抗日战争爆发,从北京回到秦地,参与并组织过当时的爱国学生运动,后从小学教员开始谋生,一路从政做了民国时期的县教育厅长,县参议员。因从小没有母亲的庇护,祖父与其父亲感情甚厚。儿子读书、做事上进,对唯一的胞弟、同父异母的妹妹都尽到作为长兄的教育和爱护之责,看起来一家人平静安好。哪曾想,老实巴交的太爷却没能扛得住当时流行的社会风气,抽上了鸦片,而且这老实人一旦迷上一件事情还格外地钟情,眼看瘾还一天天大了起来。

终于,青年祖父,这个在当时已日渐有些名声的大孝子,下定决心要亲自给自己的老父亲戒毒了。太爷被祖父关在一间专门准备的房间里,吃喝睡觉都有妥善安排,就是门被反锁起来,钥匙只有祖父一个人掌握,任何人不得因同情给他鸦片抽。任老实又执拗的太爷恼羞成怒,大发脾气,从跳脚大骂儿子不孝,到毒瘾发作痛苦得满地打滚,涕泗横流......

这场父子之间的较量,最后以太爷戒掉鸦片毒瘾告终,而祖父这“土法戒毒”(当时有钱人家吸食鸦片是件寻常事,也没有什么正规的戒毒)的故事,我从小也无数次从家人口中听到。

从小在大家庭长大,小姑是陪伴我童年最多的人。后来,小姑出嫁了,小姑的公公年轻时候是军人出身,脾气非常暴躁,加之,上世纪70年代穷困交加,生计艰难,家庭成份又不好,心理压抑,日子一久矛盾就产生了。小姑的公公前脚上门来告儿媳的状,后脚小姑就哭得泪人一样来诉委屈了,年幼的我直替小姑难过。可是,架不住祖父对小姑的一番责备“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小姑什么也没说就回去跟公婆道歉了。而我,对这“孝顺”二字,也有了一丝丝认识。

1983年,一直在大家庭主内的奶奶突发脑血拴,尽管治疗及时,也失去了语言能力,右半身瘫痪了。为了让奶奶能恢复行走能力,父亲在后院的树木间固定了结实的绳索,繁重的农作之余,总是搀着奶奶锻炼、康复,坚持了两年,眼看有点成效了,一次,奶奶在康复中不小心摔跤之后,害怕到再也不肯离开人的搀扶独立行走了。从此以后,衣、食、住、行,奶奶处处需要人的照顾,而且,要强、干净了几十年的奶奶始终不肯在床上大小便,这给照顾她的家人也增加了更大的劳动强度。那个年月,生计艰难(根本没有现在的请“护工”的社会现象,当然也不可能有这个经济能力),我们孙辈们还在读书,我的父母正是人在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日繁重的劳作之间照顾奶奶的饮食起居是绝对考验人耐心的一件事情。但是,我眼中的父母总是毫无怨言地给奶奶端饭送水翻身上药,而我们孙辈们,也自然而然地经常搀着奶奶去上厕所.....1996年,瘫痪在床十三年的奶奶干净体面地走完了她 79岁的人生,而她生前,西安电视台还以“照料哑瘫婆婆十三载的好儿媳”为题对我的母亲进行过报导。

祖父为太爷戒毒,大胆的“孝而不顺”;祖父对儿女的要求,“既孝且顺”;父辈们服侍病患的奶奶,十三年如一日!这些年,渐入中年的我对这些平凡家事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1992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记忆中一个印象深刻的年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一时兴起“全民下海”的热潮,全国人民的日子都逐渐好了起来。这一年,父亲翻盖家里的老房子,还在门额上写下了“耕读人家”四个字,我们兄弟都有点觉得父亲老传统,跟不上新的经济形势,写个“勤劳致富”之类的门额多应景。不料,父亲却严肃地说“一个家,只是勤劳致富就有失肤浅了,耕读人家,虽是老话,耕就是劳动,当然要勤劳;读书,不仅是学知识,要明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尊老爱幼,知道礼义廉耻信,'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嘛,这样,才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家庭!”一席话,令我们晚辈们默然。

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生养自己的父母,所有一切来自家庭,乃至家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后天下定矣”,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来说,不论富贵,还是贫穷,要存立于世,就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是岳家家风,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的教子故事流传至今;曾国藩“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十六字家训更是家风文化中的典范......这些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令人心向往之,敬意油然而生,如果说它们犹如优秀家风文化之林中的参天大树,而千万寻常人家在世世代代的一饭一粥、一行一息当中践行着朴素无华的家风,演绎着无数的细小故事,则是家风文化中的一株小草,虽然平凡,却生动、众多,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坚实基础。

正是祖辈们的孝道典范,激励我们这一代人学习、传承好的家风,我们更愿意做得更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编辑:李 楠

制作:张静静

校对:张钦堂、李 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最美家风故事(20)|刘桂芳 :传承清廉家风 建设美好家庭

  • 最美家风故事(19)|李瑞阳 :好父母 好家风 俭以养德 勤以立身

中华家风小故事(最美家风故事21)(4)

中华家风小故事(最美家风故事2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