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1)

今晚,由上海大剧院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的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上演,通过音乐剧对于俄国文学鸿篇的浓缩改编,为当代观众掀起一场“心灵的风暴”。该剧将演出19场,于11月13日谢幕。27日晚,记者率先观看了这部作品的预演场,这里为大家一一拆解这部剧的看点。

首先是卡司。预演场与首演卡司阵容一一致。

付翔饰演父亲费尧多尔,尽管一出场他以一具尸体的形象出现,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不管是演绎前情,还是作为魂灵与四兄弟的对话,付翔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一位生前无恶不作、在“死亡”中似乎察觉到流连人世之爱的形象。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2)

大哥德米特里由金圣权饰演。一出场,他军服皮靴的造型,似乎很难让人与纨绔子弟德米特里联系起来。饰演一个暴虐、好色的狂徒,对于金圣权无疑是一大挑战。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3)

二哥伊万由钟舜傲饰演。这个角色很吃重,在于他的《宗教大法官》是妥氏这部巨作中最华彩的段落之一。而其对于神与宗教信仰的质证,也展示着妥氏成书所处时代背景下,俄国当时人们普遍的精神困境。而在该剧后半段,他陷入迷狂的情节,无疑又是全剧的又一高潮。所幸,钟舜傲预演中的表现很稳。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4)

杨皓晨饰演的阿辽沙是全剧唯一的暖色,殊不知这暖色也有阴影。作为神职人员的他,试图通过信仰来摆脱父亲的阴影。可为父亲奔丧,追寻真凶的过程中,他似乎在回忆中陷入又一轮痛苦。音乐剧的作曲怕是非常偏爱阿辽沙,将一系列最动听的抒情唱段留给了他。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5)

散场时,张泽饰演的四子、家中仆人斯乜尔加科夫是被观众讨论度最高的一个人物。青年观众用网文里的“病娇”人设来形容这个可怜又可恨的角色。预演中,张泽对于这个患有癫痫病的疑似私生子拿捏令人惊喜。与此同时,他也在与剧中他所崇拜追随的伊万多场对手戏中,不落下风,令人印象深刻。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6)

除了首演阵容外,翟松、徐昊、王瀚宇、刘令飞、钟嘉诚、郭嘉轩也将轮番登场,制造卡拉马佐夫家不同父子、兄弟间的化学反应,为观众们带来冲击人心、酣畅淋漓的观剧体验。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7)

卡司之外的第二大看点是改编。

众所周知,妥氏原著是68万字的鸿篇,要浓缩成一部舞台剧已是不易。该剧则挑战将其融于一个布景下的一部105分钟中型制作音乐剧。

大幕拉开,观众发现主创的角度清奇,既不是选取小说临近尾声的法庭审判这一高潮戏,也不是掠影式交代整个弑父案。而是四个兄弟围绕“谁杀死了父亲”展开猜忌与自白,由此牵涉出各自的身世与内心隐秘的角落。这样的改编,似乎隔离了社会因素,而更关注妥氏作品里对于人性、家庭与信仰的拷问。而从舞台剧的呈现来看,也把所有的戏剧张力,压在了兄弟与父子间人生态度与信仰的冲突。借父亲之死寻觅真凶是表线,实则引领观众窥探儿子各自的懦弱、恐惧、羞耻心和愤怒。韩方导演吴世爀表示,“从发现痛苦走向发现爱意的过程,正是这部作品的核心故事。”

当然,这样的改编高度聚焦、更符合中型制作呈现的同时,也绷紧了演员与观众的神经,使得这部剧全程处于“风暴”之中。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8)

第三大看点是音乐。

“不够抓耳”是不少观众看完预演场感慨的高频词。相比于很多主题轻松、情感松弛的作品,为服务于剧情并凸显俄剧元素,其大量唱段是紧张、晦涩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观众对音乐不满。相反,网络上留下不少“震撼”的评价,这对于中型制作来说着实不易。尤其是在整部音乐剧只有一台钢琴伴奏的情况下。音乐总监姜清华表示,这与剧中的音乐使用了交响乐编写的创作逻辑有关。在剧中,令全场观众印象深刻的五重唱《一派胡言》,极为洗脑的旋律也像卡拉马佐夫的暴风一样在观众们的脑海中盘旋。而有时,音乐的旋律又优美柔软地触动着观众们的心弦,《哪怕只一次》、《虽然想爱》都是让人反复想要重播的抒情单曲。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强烈的戏剧张力也为在座的所有观众们带去了“卡拉马佐夫式”的灵魂震颤。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9)

看得出,除了尊重原著的剧情与基本人物设定,主创在不少唱段中融入了后来人对于小说人物的剖析,以此来凸显新的主题,以此引发当下观众的思考和共鸣。比如费尧多尔的第一首唱段《我不会腐烂》中有着玩世不恭的放浪表达:“人生在世,都是虚假,真实更配听嬉笑怒骂。”然而最后,他却也有“起码我的身躯能够滋养一棵树苗”的感慨。而由金圣权饰演的大哥德米特里,被塑造成一个外表冲动易怒、性格极端,但对爱极度渴望又不懂得如何去爱的形象,于是有了独唱片段《无足鸟》,“从没有谁能给我长久的爱,我是无法停下的鸟儿。”阿辽沙一角承担了人性里关于神性与美好的一面,但主创着力凸显其可以爱众人,却从未爱过一个在自己眼前的、实在的人的“缺陷”。一首《衣柜里》道出原生家庭沉重包袱是困扰其终生的梦魇。

相比于鞭笞和批判剧中的一众角色,主创更希望由此引发观众对于自我的追问。韩方导演吴世爀曾说:“我们在面临死亡之际,可能仍会充满着疑惑。难道我们因为不知道人生最终的答案,就没有作为了吗?显然不是的,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答案,所以才要不断地挣扎,无论是胡言乱语又或是诚心诚意,不断地去碰撞,不断地去寻找只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一 想法或许并不通向原著精神,却赋予这部舞台作品以独特气质。

斯卡拉歌剧(当鸿篇巨制进入中剧场)(10)

鸿篇经典能否被浓缩进中剧场?期待你的答案。

作者:黄启哲

编辑:郭超豪

图:演出方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