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故事(地雷家族群英荟萃)

  伊拉克战争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轻武器。虽然在现代高科技装备云集的庞大兵器家族中,地雷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但从15世纪以来的历代战争,包括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四次中东战争,以至海湾战争,地雷可以说是战功卓著,作用非凡。作为一种极具威力、用途广泛而又经济的武器,地雷被人们称为战场上的“矮将军”。

  地雷历史悠久。宋代的霹雳火球、金代的铁火炮和震天雷可以说是现代地雷的雏形。在明朝时,地雷得到了巨大发展,炸炮、伏地冲天雷、无敌地雷炮等纷纷问世。明代的《兵略纂图》提到,明代兵部侍郎曾铣主管陕西三边军务时,曾经使用了地雷这一当时的先进武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曾大量使用地雷抗击倭寇。可见,中国明代对地雷的制造和使用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其历史要比欧洲早近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雷这种古老的兵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种类不断增多,形成由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反直升机地雷和特种地雷等组成的庞大家族。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智能地雷,再加上水雷这一近亲分支,地雷家族可以说是“人丁”兴旺,群英荟萃。

  尽管各种地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功能千变万化,但从古代的震天雷到现代的智能雷,其基本结构都是由雷壳、装药、引信和传动机构4大部分组成。雷壳主要用来容纳装药、安装引信和使地雷产生理想的爆炸效应,另外还可使地雷密封防潮,便于存贮、运输和布设;装药是产生破坏和杀伤作用的能源,一般采用熔铸或压制的梯恩梯炸药。引信是地雷的“中枢神经”,用于感知目标信息,并按预定指令、时间等适时起爆地雷;现代地雷的引信一般都设置有定时自毁或失效装置,以保证地雷在战斗过程中未接受到目标信号时,在指定时间内自毁,以避免为敌方所用,或因失效而使己方作战行动受到影响;传动机构是地雷将探测到的外力、红外信号等信息传到引信上的部件,引信收到发火信号即引爆地雷。

  地雷按用途可分为反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反直升机地雷、特种地雷(如化学地雷、报警地雷、照明地雷、烟幕地雷、纵火地雷)等。

  “陆战之王”的克星——反坦克地雷

  可以说正是由于坦克的问世,促进了地雷这种古老兵器的蓬勃发展。针对坦克的特点,世界各国研制了各种反坦克地雷。

地雷战故事(地雷家族群英荟萃)(1)

反坦克耐爆地雷

  专炸坦克履带的反坦克地雷在坦克身上,最薄弱处莫过于它的履带,因而炸毁坦克的履带,使其失去机动能力,是最初人们对付坦克最有效的方法,专炸坦克履带的反坦克地雷在以前的战争中也是战功最大的。其典型代表有我国的GLD214型防坦克耐爆地雷、意大利的MTAS地雷、MTA-5炸履带地雷和法国的ACPM炸履带地雷、“米特里拉”地雷。

  我国研制的GLD214型反坦克耐爆地雷在世界同类地雷中处于领先水平,该地雷直径271mm,高103mm,全质量6.5kg,耐腐蚀性好,威力强大。平时将雷管、传爆药柱与主装药隔离开,使用时旋转解脱保险,进入待发状态。它采用特殊结构实现对各种爆炸冲击波的耐爆,当受到坦克的碾压时能够准确起爆,并且能够对付磙式扫雷坦克,是阵地防御战中的理想雷型。

  “钻心剖腹”的炸底甲雷炸坦克履带的反坦克地雷只能炸断履带,暂缓坦克的进攻,且履带只占全车的30%,因此,有必要寻找其他反坦克的途径,而炸坦克车底成了较好的方案。

地雷战故事(地雷家族群英荟萃)(2)

德国AT-2反坦克地雷

  在所有的炸底甲地雷中,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AT-2反坦克地雷。其雷壳材料采用塑料,外观呈圆柱形,直径103mm,全质量2kg,内装0.8kg的钝化黑索金炸药。它虽然体积小,装药量少,但是破甲威力大,能炸穿坦克车底,破坏武器系统,杀伤乘员。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炸坦克全宽度的地雷,可同时以履带和车底为目标。这种地雷结合了炸履带地雷和炸底甲地雷的优点,采用先进的非触发和复合引信技术,只要在坦克宽度范围内,无论是否压上,地雷都会爆炸。这种地雷的代表产品有法国的HPDF-2型地雷、意大利的SBMN/T和瑞典的FFV028地雷。

  “旁敲侧击”的反坦克侧甲雷亦称“路旁地雷”。顾名思义,是设置在道路的一侧或者在固定方向拦击坦克,并从侧面攻击其侧甲的地雷。由于它在一定距离能够主动攻击坦克,而且设置隐蔽,难以发现,更难于排除,因而能够弥补其他反坦克地雷的不足,备受欧美国家青睐。代表产品有德国的PARM型、美国的XM-84型,英、法研制的阿杰克斯、阿皮拉等反坦克侧甲地雷系统等。

  “击顶索命”的炸坦克顶甲雷炸坦克顶甲雷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一代智能地雷,法国的“玛扎克”声控增程反坦克地雷的出现标志着这种新式地雷的诞生。这种地雷内装声音探测器、微处理器和红外探测器。当声音探测器探测到目标,并且确认是敌方目标后,立即将信息传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并实施跟踪,当目标进入地雷200m的杀伤范围内时,地雷通过指令作用腾空而起,在红外探测器的指引下,以50m/s的速度自动跟踪目标,直扑坦克。当到达坦克上方时,地雷射出自锻破片弹丸攻击坦克顶甲,使坦克顶部“开花”。“玛扎克”炸坦克顶甲雷的出现表明,用作防御的反坦克地雷已经发展成为攻击型的地雷,将地雷的发展推向一个全新阶段。

地雷战故事(地雷家族群英荟萃)(3)

德国PARM型反坦克侧甲雷

  步步惊魂——防步兵地雷

  现代战争中,坦克已成为陆战的主战兵器,输送步兵的车辆也已经实现装甲化,然而步兵占领敌方阵地仍然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彻底方式,因而防步兵地雷仍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战争中。特别是现代防步兵地雷已经实现了微型化,披着千变万化的“伪装外衣”,成为战场上步兵最畏惧的杀手之一。防步兵地雷的种类不计其数,但其杀伤作用不外乎爆破型和破片型两类。

  爆破型防步兵地雷是利用装药爆炸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形成的爆轰波直接杀伤有生目标的地雷。最初的防步兵地雷大都为爆破型,装药也比较多,现在新型的爆破型防步兵地雷都采用高能炸药或聚能装药,从而大大减小了装药量。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使用的苏制ⅡMH爆破型防步兵地雷便是其代表之一。这种地雷由塑料雷壳、200g梯恩梯炸药、击发机构、压杆和起爆雷管等组成,直径112mm,高56mm,全质量600g。当雷盖受到70~300N压力时,压杆下降,击针失去控制,在击针簧张力的作用下,穿过横杆的圆孔击发起爆管,地雷起爆,其爆轰波足以有效杀伤步兵和骑兵。

  破片型防步兵地雷是利用炸药的力量散射出大量破片、弹丸来杀伤有生力量的地雷。美军装备的“蜘蛛”雷,内装由80%的梯恩梯和20%的黑索金混合而成的60g炸药,全质量470g,在雷体被布雷弹抛撒布设后,其4爪卡箍自动脱落,从8个爪孔中弹出8根8~10m的细绊线,形如蜘蛛,触动任何一根绊线地雷都会爆炸,雷壳随即形成数百个米粒大小的杀伤破片,其杀伤半径可达8m。

  飞天杀手——反直升机地雷

  武装直升机因其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强大的攻击力、良好的隐蔽性而在现代战争中屡建奇功。而反直升机智能地雷却能对数百米以下亚音速飞行的武装直升机自动预警、定位、测高、测速,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相应的战斗部,将目标击落,与高炮、导弹共同建立“雷、炮、弹”多层防护网体系,有效遏制直升机的攻击。美军研制的AHW反直升机地雷是这类地雷中的佼佼者,其智能引信的多功能传感器可根据直升机螺旋浆的声音和红外辐射特征判断敌我,当敌机进入有效射程后,由微机控制雷体战斗部起爆,攻击敌机。

地雷战故事(地雷家族群英荟萃)(4)

空飘设障

  “空飘雷”则是另外一种防直升机的空中屏障。它主要通过在数百米以上低空的不同高度,设置装有雷弹的空飘气球,形成雷场以拦截敌机。目前美国研制出了更为先进的“天雷”,该雷由空防炸弹和充填氦气的气球及操纵装置组成,由无线电遥控。使用时,压缩气体弹会自动点燃,并快速充气,随即将“天雷”送入作战空域,敌机一旦触雷便会被炸毁。美军研制的这种“天雷”,体积小,质量轻,可车载、舰载或单兵携带发射,亦可用飞机、火箭和火炮发射到空中,非常方便。

  毒如蛇蝎——化学地雷

  化学地雷也是一种化学武器,它主要是以毒剂来杀伤人员和阻扰对方的行动,通常由雷壳、毒剂、炸药和引信等组成。起爆时借助炸药的爆炸能量将毒剂抛撒出去,致使地面和空气染毒。在实战中,可以单独用来设置化学雷场,也可以与反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一道形成混合雷场。尽管在1899年海牙第二宣言中,就有禁止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可是由于化学武器制造容易,造价低廉,而且战场使用方便,杀伤力大,防护困难,所以仍然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虽然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军最忌讳的是“化学武器”,也多次以反化学武器为借口对伊动武,可是目前在美国就有多达10万枚的化学地雷,美国的M1、M23化学地雷更是闻名于世。可见,化学地雷是一种禁而不止的化学武器。

  地雷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兵器,在战争中诞生,又在战火中发展,沐浴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战法的“阳光雨露”,将不断更新换代,羽翼更丰。尽管一些国家强烈呼吁全面禁止和彻底消除地雷,联合国也通过了一系列禁止或限制地雷的决议,但地雷作为兵器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以其攻防兼备的优越性和不可取代的心理威慑作用,仍将伴随着人类走向新的战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