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表面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的赞美与惋惜,其实是谴责她们终日不劳而获,不知生活的艰难困苦。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1)

一、可叹停机德

机:织布机,古代女子足不出户的劳动工具。

“停机德”典故有两个。

一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花木兰得知可汗大点兵之时,就没有心思织布了(“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当然,从军期间,花木兰的织布机也停了。从《花木兰》一诗中,也可以推测,她回家后,也会重操旧业而继续织布。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2)

二是《后汉书》:燕国乐羊子,远寻师学,学业未成而回家。妻子走到织机前用布匹作比喻说:这些纺织品来自一丝一茧,后在织机上织成布匹,“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一丝一丝地累积,才只是达到一寸长,然后再一寸一寸地累积,才能成为一丈长的布匹。如今倘若我割断这些织机上丝线,那么布匹就无法织成功,空费时光。)

妻子话锋一转,说:“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意思是:你积累学问,应当‘每天知道自己学识上的不足之处,以此成就自己高尚的美德学问;如果你中途而废就跑回来,如剪断这织机上的丝线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引用“停机德”的典故作判词,仿佛是在赞美林黛玉。到底是不是赞美呢?

表面是,因为她们劝贾宝玉刻苦勤奋考功名。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3)

其实不是,是讽刺挖苦林黛玉,是暗中指责她不配“停机德”!

不配的原因:大观园里的人用过织布机吗?她们知道怎么操作织布机吗?

一群人吃着一两白银一个的小鸡蛋(鹌鹑蛋),还要嘲笑朴实无华的劳动者(刘姥姥),结果呢?结果是大观园里的人,自己卖女儿(巧姐),还得靠她们当初嘲笑的劳动者去救出来(迎春还没有被人救的好运)。

林黛玉等人,整日无所事事,自己不务正业,不劳动,凭什么劝别人光宗耀祖?乐羊子的老婆是这样的人吗?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4)

二、堪怜咏絮才。

咏絮才,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是说东晋谢安在一个大雪纷纷的冬天,与子侄辈兴致勃勃地谈论文学,并以“雪”为题赋诗。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力压众兄弟姐妹,因而被后人称赞为“咏絮之才”。

在文学方面,林、薛二人也许有“咏絮之才”,而谢道韫不仅仅是因“咏絮之才”,后人才赞颂她是才女。

如同四大美女,不是因古往今来,她们四个人长得最漂亮、就说他们是四大美女。而是她们四人都是分别影响一个时代的美女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5)

再回来说谢道韫。谢道韫婚后生活也不幸福,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几十年,遇到东晋王朝内乱爆发了。亲眼目睹了丈夫、儿女被叛军杀死在自己面前的惨状,谢道韫没有退缩,而是带着女眷、手持兵器与敌奋战,因只有十几个女人与家丁,势单力薄被俘。

谢道韫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临危不惧大喊:“这些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要想杀他,就先杀我。”叛将孙恩此前听说她的才气,如今又见识了她的胆略,不仅没有杀孩子,还将她家里劫后余生的人,派专人送回会稽。

看了谢道韫,同样是面对家道中落,林、薛二人能与谢道韫相提并论吗?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6)

三、玉带林中挂

是说,林黛玉适合过山水田园、与世无争的日子,适合与丈夫种几亩薄田,过相夫教子的生活,不适合在像大观园这样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地方。

可惜的是,她不会织布(指劳动),也自然也就“可叹”她没有“停机之德”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判词停机德)(7)

四、金簪雪里埋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别说埋在雪里面,埋在淤泥之中也不改本质。例如,谢道韫。

同样是千金散尽,同样是丈夫无能,谢道韫能挺身而出,撑起残缺不全的家,而薛宝钗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四句判词,是赞美惋惜之言。而赞美过度,惋惜至极,就是讽刺谴责!

这是第一条判词,首先批判了不思劳作、坐吃山空的行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