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没有立宪运动(满清的君主立宪之路为什么走不通)

面对内外危机清政府渴望以君主立宪的方式继续保证自己的政权,但他殊不知,少数满人统治大批汉人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满汉有别从未改变,满洲权贵始终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满人也一直享受着超人待遇,满清从不曾建立真正的合法性满清的统治者一直严守着满汉的界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清朝没有立宪运动?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什么清朝没有立宪运动(满清的君主立宪之路为什么走不通)

为什么清朝没有立宪运动

面对内外危机清政府渴望以君主立宪的方式继续保证自己的政权,但他殊不知,少数满人统治大批汉人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满汉有别从未改变,满洲权贵始终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满人也一直享受着超人待遇,满清从不曾建立真正的合法性。满清的统治者一直严守着满汉的界限。

到了清末,清政府内忧外患,这种巨大的压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做出改革,维系自己的统治,清政府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希望在保留满清皇帝的前提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清王朝为了建立君主立宪曾经做过两次尝试,一次是光绪和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但是由于维新触怒了太多的旧势力,加上光绪帝缺乏政治手段,过于急切,因此惨遭失败,戊戌七君子在菜市口问斩,梁启超康有为流亡海外,清末的改革一度陷入停滞。但是庚子国变得巨大灾难再一次警醒了清朝,在经受颠沛流离的屈辱后,慈禧太后也下定决心进行改革,再不改革,满族的统治真的要走到尽头。

平心而论,清末新政的力度,甚至比戊戌变法还要大,慈禧派出载泽等人考察西洋各国,学习西洋先进经验,为立宪做准备,同时,慈禧还废除科举,开始普及新学,在军事上,任命袁世凯等人扩大新军,按照西式标准训练,创立北洋新军,也就有了后来的北洋六镇。同时,慈禧还准备组建内阁,进行政治改革。1906年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

这样的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慈禧的这些改革事后证明不仅没能延续清朝的统治,反而成为了清朝覆灭的原因。慈禧没有意识到清朝其实是一个合法性相当欠缺的政权,他是一个异族建立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权,而且清朝历代,对于汉人的打压非常严重,皇帝往往信任满臣,而对汉臣非常苛刻,雍正乾隆甚至大兴文字狱,来打压汉人士大夫,直到太平天国之乱,满人无可用之人,才重用曾国藩等汉族军阀,即使如此,也是防范严重,通过种种手段瓦解汉人实力,这种强大的屈辱感使得汉人官僚不可能对清朝建立真正的忠诚。

对于君主专制国家来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政治上的不可能三角,即君主专制、政治稳定和现代化只能兼具其二,而不能三者兼有。之所以会面临这种困境,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是君主专制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革往往会触怒旧有势力,比如清王朝废除科举触怒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士族没了上升的通道,这就彻底丧失了士族的支持,后来更是弄出一个皇族内阁,汉人是士大夫彻底失望,同时改革重用汉人,也会遭到满族亲贵的反对。

第二点是现代化培养的新兴利益团体往往反对君主专制,现代化使得民族主义和民权思想传播,而民权思想主张的人人平等明显和君主专制有极大冲突,因此因现代化而产生的中产阶层资产阶层,往往对于政治参与有很高的要求,其典型代表就是要求进行议会选举并对政府进行制衡,这,专制君主能接受吗?如果接受,他还是君主专制国吗?清朝培养的新军和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接受西方的教育,很想建立民族国家和民主制度,他们对于清朝这种异族的君主专制,非常反感,这样一群人,你怎么指望他们保卫你的政权?所以最后,是这些新军先开启了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连清廷最为倚重的北洋六镇最后也反了。

第三点是君主本身其实难以放弃权力。君主专制下君主掌握一切权力,被人当做神一样崇拜,这使得他很难容忍人民分权和民主的要求,那些致力于现代化的君主,以一己之力推动国家的进步,怎么愿意交出权力,换做你,你愿意吗?清朝末年,满洲亲贵们是不愿意交出权力,相反谁要威胁他们,他们是一定要铲除,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会成为载沣等人的眼中钉。

清朝保住自己权柄的唯一方式就是对外向洋人出卖主权换取后者支持,对内坚决不改革,让封建状态一直持续。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等于把命脉捏在了别人手里,一个不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不可能抵挡洋人的侵犯,如果哪天洋人想要处决他,他几乎无力抵挡,更何况,太平天国之乱后,各地军阀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落荒而逃而是让人看清了满清的虚弱。庚子国变,东南六省互保,地方实际已经和中央分裂

这种背景下,即使是保留原有状态也不可能了,大清王朝,只有末路一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