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

如果你对于考古内容比较了解或者感兴趣的话,那么我们国家著名的马王堆女尸一定是你的“心头好”,因为马王堆女尸实在太让人迷惑了,就是因为这个女尸的发现,直接引爆了世界考古界。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下,一个女尸竟然被保存地如此完好,实在让人很是惊讶。

而且我们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完全研究透彻,里面潜藏着的谜团还在不断诱惑全世界的考古人去探寻和思考。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1)

马王堆女尸

每一次古尸的发现都会引发民众无数的臆想,这使得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的确是太强大了。

接下来笔者就要给大家介绍除开马王堆的辛追夫人之外的神奇“古尸”,虽然说这个古尸并没有西汉的辛追夫人那么久远,可是这个古尸同样也有很大的价值要重视,因为这个古尸也经历了700多年却没腐烂。

而更为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考古过程之中,这个古尸身上完全就没发现一点点有如防腐液功效的东西,另外陵墓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很蹊跷的事情,比如湖南的马王堆汉墓,在当时人们打开棺材的时候,女尸的肚子竟然瞬间变大了。

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这个同样的事情又一次复刻在了这一次陵墓中。

这使得考古学家完全失去了对于这个古尸的基本判断,只能继续探究这个具体现实结合当时的历史寻找答案!

这座墓葬来自于元代,被发现的地点是湖南的西北部沅陵县。

偶见玉簪引发的古墓探寻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生活在乡村,需要依靠土地谋生的湖南怀化双桥镇的农民张秋民如往常一般带着锄头去山上挖红薯,这样的“农业活动”对于他来说完全不在话下,每一次他都可以收获满满,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这一天在翻地的过程中却很不顺利。

本来是可以非常快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但是在当天推进过程中却很是困难,铲了半天都没有见到红薯的影子,反倒是让自己愈发疲惫不堪。

于是,张秋民只能沮丧地坐在一边大口喘气休息。但是就在他要打盹的时候,突然一个亮光照着他完全睁不开眼睛。

这时候他立即站起身来走向那个“发光体”开始扒拉,没一会儿一只玉簪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立即把东西捡了起来,用嘴吹了吹、用衣服擦了擦。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2)

玉簪

晃过神来之后,张秋民意识到自己今天捡到了“大宝贝”了,于是便收了锄头,带着玉簪回了家。

晚上在家,张秋民把玉簪拿出来认真研究,意识到这个玉簪可能是国家的珍贵文物,虽然这个东西可能价值连城,但是对于国家的文化遗产价值来说会更为重要。

所以张秋民在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做出决定把玉簪子上交给了当地的博物馆。

而事实上,就算张秋民把玉簪卖掉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张秋民现在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着更崇高的规范体系,他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不该做。这一点真的让人很是动容。

后来,这个玉簪被送到了沅陵县博物馆的馆长夏湘军的手中,夏馆长在一看到这个玉簪就知道这玩意儿了不得,并表示自己对此事十分看重,要去当地探求真相。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3)

玉簪

当地的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就出动去原地看看情况,夏湘军和陈勇两位考古专家连夜赶到了沅陵县,因为他们知道文物被发现之后,保护性发掘则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被破坏,丝毫不能怠慢,要抢分夺秒才行。

果不其然,文物部门在赶往现场之后,就发现那里的确就是一个古墓,而且古墓外层密封的石棺已经暴露,这对于保护性挖掘行动来说十分严峻。

当时是七月酷暑天气,温度达到了三十九度,这无疑是给挖掘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墓地的挖掘过程中,墓地里不断流出腐烂的味道。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4)

古墓的挖掘工作

古墓的挖掘工作很是困难,除了让人崩溃的腐烂的味道之外还有这个古墓所处的位置也很是特殊,位于红沙岩层,土质非常坚硬,挖掘非常困难。

平常的挖掘工作根本就无法进行,所以在之后只能动用电锤工作。

在挖掘过程之中,发现了一个盗洞,这不同于我们在电视里面看的,盗墓者在陵墓探索过程之中会在盗洞里遭遇接连的机关暗算,而现实中出现了盗洞只能说明这个墓可能已经被人“破坏”或者“偷走”了。这让挖掘工作者们心里充满着担忧。

在之前考古学家们在看到这个精致的玉簪之后,在粗略的分析与猜测之后,都认定这个古墓的主人一定是非富即贵,这肯定可以使得考古研究得到很大一步的进展。

而如果盗墓者成功盗墓成功,里面的文物又会剩下多少呢?剩下的陪葬品的研究价值还会有多少呢,这些都让考古学家们很是担心。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5)

古墓的挖掘工作

而随着挖掘工作的扩大,村庄开始变得更加热闹,现场里里外外围了至少5000人。

人们都在期待着这个古墓究竟会出现什么稀世珍宝。

而在挖掘工作的推进下,墓穴慢慢地显现,而之前被考古学家们担心的盗洞也“不攻自破”,因为这个盗洞只有二十厘米,可能是因为红沙岩土土质太硬,盗贼根本就没有办法打开这个盗洞。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墓穴应该还是保存完整的。

又经过后来一段时间的挖掘努力之后,墓穴开始完全显露,考古学家们又一次被惊讶到,这个墓穴竟然有两个棺椁!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6)

两个棺椁彩绘龙凤图案,保存完好!

这个棺椁很是特别,内棺外面还有多层石棺。

夏馆长介绍说:“这种石棺的材质和现在的水泥是类似的,而内棺外侧这一层层石棺的制作方法也和现在的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方法很像。”

显而易见的是这个棺椁的制作方法非常耗时、耗力、耗材,那么如此是否就意味着这个墓主的身份是尊贵的呢?

然而我们从另外一面来看,如果他是有高贵身份的,那么为什么埋藏深度这么浅而且形式单一,并且这个墓完全没有任何的防盗措施,夏馆长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会导致这样的棺椁安排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想要揭秘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棺椁给打开。”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7)

棺椁

而随着棺木的打开,离奇事件发生了,里面一只新鲜的桃树枝出现在墓主人的手边,没错就是新鲜地如同才采摘一般!这让当场看到的人无不惊叹不已!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一幕并没有被摄影记录下来,因为很快空气的涌入,这个还萌发着绿芽的桃木迅速枯萎,从新鲜的枝叶瞬间变为了黑团。

没有办法去挽救桃树枝,于是考古队伍只好把注意力都放在女尸身上。

而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有大发现哩。

这个女尸竟然没有完全腐烂。对于当时看到女尸的场景,夏馆长后来如此描述:“棺内基本上都是棺液,也就是水。女尸和陪葬品都浸泡在棕红色的棺液中。女尸已经开始呈现出腐败的特征。棺里都是浑浊的尸液。”

而这其实是考古学家们能够想到的,因为经过漫长时间的消耗下,一个女尸是不可能那么完好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远远好过于只有白骨,所以在考古学家们快速商讨之后立即就开始对棺内的随葬品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之后,一百多件陪葬品被挖掘出来,如果我们就从数量上来说,这个女尸生前一定是大户人家了!

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事情无不让人觉得惊恐,在开棺之后,这具女尸的腹部迅速膨胀,如一个气球的鼓胀过程一般。

只是没过一会儿,就又迅速干瘪,而且是超快速度的腐烂,和之前的那个桃树枝一样变为黑团。而这一系列的变化着实把挖掘人员吓得不轻。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8)

腐烂的古墓尸体

另外让人觉得吊诡的是这个女尸之后还“伸出”了舌头,考古学家虽然见多识广,但是看到这样的情景还真的很少,如此突发的现象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彻底搞清楚女尸的真相,考古的队员们请来了医学专家李艳春,李艳春对女尸“身体动”以及“吐舌头”的动作做出了解释,她认为这是下葬时防腐处理不到位导致的,由此产生了寄生菌。

这个产气杆菌去腐蚀尸体的时候释放了很多的气体,由此导致这个女尸的体内有大量的气体保存!

而在棺盖被打开之后,本来密封得很好的环境被打破,并且由此还会产生巨大的压强,使得女尸的肚子变得膨胀起来顺便也把女尸的舌头给冲出来了。

本来因为漫长岁月的腐蚀,这个女尸的身体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了。这下气体还外泄了出去,腐化就会急剧加快!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9)

随葬品

而到了这里,即使有一些遗憾,但是考古学家们在“女尸”身上找寻证据就告一段落了,而这只是这个墓葬的前菜。

如果真的想要洞穿这遥远的真相,只有这个墓葬的主人才会给出答案!

同穴不同样,墓葬主的身世之谜

在女尸的棺内发现“至元通行宝钞”纸币7片,分为“贰拾文”、“伍拾文”、“叁佰文”几种,保存较好。

另有用土纸印刷的“广告”包装纸两张,系元代潭州(今长沙)一家生产银朱的店铺为推销自家产品而印刷的。

尽管说这个墓葬规模并不能算大,但是只是依照陪葬品来判断的话,这个墓主人肯定是上流阶层出身。

当时在女尸墓出土的一块椁板来看,上面写着“谭氏夫人”的字样,这可以说明这个女尸是“谭氏”。

但是这就有一些雾里看花了,在古代的时候女性的地位很低,就算去找寻史书文献的相关记载,也多半是不知所终的。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10)

而除了这个椁板线索之外,考古学者们没有在女尸的棺椁之中找到任何墓主人线索的信息。

由此关于这个墓葬的主要信息只能来源于另外的棺椁了。

于是负责考古的专家们非常小心地打开了第二个棺椁的盖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漂浮在棺木中一块楠木制作的灵牌,这对于探寻墓主人的信息至关重要。

这个灵牌通俗地来说就是人死后去往地府的一个“房产证”,按照当地的说法,只要人死了之后有这个“房产证”,这个墓主人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

于是乎,考古学家们的注意力开始都放在了这个墓主身上。

根据后来夏馆长的回忆,在才看到这个墓主人的尸体的时候,真的感觉很是瘆得慌,看着样子显得非常可怕。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11)

墓主人的尸体

墓主人的尸体并不像另外一个女尸一般已经腐烂不堪,墓主人的尸体看起来非常完整而且还富有光泽,四肢还都可以活动。

一个目光扫过去看起来就像是才下葬的人一般,完全不像七八百年的古尸,简直和睡着的活人一样。

这个墓主人身长1.78米,年龄78岁。

随葬物133件,主要是丝织品,有完好的衣、褥、鞋、袜、被等40余件及成幅的绢、锦、绫及刺绣,此外还有金、银、铜、漆、木、瓷等类器物。

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尸让考古学家们都很兴奋,好似大家又看到了另外一座“辛追夫人墓”。为了防止墓主人和女尸一样腐化,专家们对墓主人的尸体做了迅速的防腐。

只是有个问题真的很是让人费解,明明旁边的女尸“谭氏夫人”也是来自于一个墓葬,而且棺椁也没有遭到什么明显破坏,为什么女尸在打开之后迅速腐化了。

而这个墓主人,还留有相对比较多的时间给专家们去注入防腐剂,这是为何?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12)

那么这个是否意味着旁边的“谭氏夫人”因为是古代女性,地位比较低,由此导致她的尸体在当时安放的时候更加“粗糙”,导致更加容易被侵害和威胁。

对此李艳春医生给出了解答:“实际上两个棺椁是一样的,只是说细菌寄生的条件不一样,因为女性皮下脂肪更加厚一些,由此体内的水分也更多一点,相比于男性细菌的滋生也更容易一些,因为可以提供给细菌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这也就是为什么“谭氏夫人”会腐烂,“墓主人”却如同睡着的活人一般的重要原因。”

而且这个墓主人78岁去世,已经年事已高,本来就没有什么脂肪了,所以也就更利于保存。

在考古学家们处理完尸体和随葬品之后,接下来他们要探究的就是,这个古墓究竟是哪一个朝代的,距今有多少年,这个墓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些问题。

古尸容貌复原(700多年没腐烂的古尸)(13)

墓葬

如果我们按照外形来看,这个墓葬的确是够普通,没有任何的特殊之处,也没有什么朝代的明显痕迹,由此考古学家们也犯了难。

但是好在那个灵牌被解读破解之后给出了答案,“大元国,江南湖北道,辰州路沅陵县,东关景和坊,分居士者黄澄存”。也就是说,这个墓主人叫做黄澄存,旁边的女尸“谭氏夫人”是他的夫人。

除此之外,在灵牌上还记载了墓主人生于南宋,死于元大德九年,也就是1305年下的葬,距今已经717年。

之后专家们就开始在当时元朝的史料里面搜查黄澄存的身份。

后来确认,黄澄存是元朝分管沅陵县的知州,换作我们现在就是当地的市长。

向考古专家们致敬!

这一次沅陵元墓的发掘工作对于我国考古来说是有重要进步意义的,我们在发现墓主人之后就立马进行了保护,没有给尸体创造更多腐烂和损坏的风险,这不同于之前辛追夫人出土时未被保护而被暴露一年的惨痛教训。

除此之外,这个墓葬出土了一批完好的服饰和成幅丝织物,包括纸钞和广告,这对于研究元代的丝织业、印刷业以及商业和货币发展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从这些也可以看出当时长沙地区经济的繁华程度,好像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就可以沉浸和触及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而这些也都是考古的意义,考古工作是我们重要的一项文化事业,考古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重大贡献,还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而黄澄存在1985年出土后,在1987年奉调前往北京进行展出和文化交流,引起了全世界考古界的轰动!如今,黄澄存被保存在沅陵县文物展览园内,虽然说没有才出土那样精致,可是前往观看的人无不惊叹于这个古尸保存得完整!

只是稍微有点遗憾的是,谭氏夫人并没有和黄澄存一样被成功保存下来,要不然考古学界“期待已久”的夫妻不腐湿尸就要出现了。

但是不用担心,只要有我国出色的考古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古墓、古文化、古遗迹的神秘面纱都会一一揭开,这是必然的历史规律。向考古专家们致敬!

参考文献:

《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黄澄存夫妇合葬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