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

折扇在中国风行了近七百年,从明朝的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到近现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湖帆都在扇面上留下颇多经典佳作,一直为文人雅士及藏家所钟爱。

好马配好鞍,他们的好扇面都离不开精良雅致的扇骨。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看似简单,从选料、拉料、造型、打磨、开肩到最后的烫钉,全套要经过近十道工序,才能呈现出让人折服的精良品质。

“竹、木、牙、角”扇骨尽展中国历代文人的风骨。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1)

湘妃竹扇骨

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其自身的斑痕就是最自然的装饰。据说好的湘妃竹,计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与黄金的价值相等。

湘妃竹上的竹斑大有讲究,自然生成的斑点大小不一,分布极不规则,以斑点多、且斑点清晰分明者为上佳之品。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2)

玉竹扇骨

玉竹出自毛竹,且以陈竹为贵材,精心选材辅以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表里尤为文人雅士所青睐。

金西崖《刻竹小言》记,想找上好的竹材,第一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天目山;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三岁竹龄为佳;采伐时以入冬为宜,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敛而少虫蠹。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3)

老红竹扇骨

老红竹主要产于四川,原料也出自毛竹,不同的是,这些毛竹原是当地农民烟熏肉制品时使用的辅助工具,经过几十年熏制及自然变化,形成了一种深而红的独特色泽。

制作扇骨需从中选择上等好料,再经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方能显出老红竹的历史感和品质。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4)

小叶紫檀扇骨

小叶紫檀纹理细,质地优,硬度高,有美丽的光泽和纹丝形的条纹,其很小的“鬃眼”细细的,断断续续的,有人将此比喻为“雨后蚂蚁爬过的痕迹”。

紫檀与扇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紫檀木为棕紫色,晋代崔豹《古今注》说:“紫枬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5)

黄花梨扇骨

海黄扇骨纹理细密,墨线色黑且清晰,多呈蟹爪状和美惠状、牛毛纹理状,虽无规律却绝不凌乱,花纹行云流水的感觉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

海黄扇骨表面细腻光滑,手感温润如玉,色彩丰富多样,如果海黄扇骨上有对称的“鬼脸”图形,那这把扇骨的价格不菲,高达十万以上。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6)

乌木扇骨

乌木其特点是重且硬,细致而有光泽,纹理几不可辨,这是乌木制作扇骨的优良之处。乌木扇骨经加工打磨,墨黑且亮,颇可玩味。

乌木扇骨在民国以前是最常见的,如文字所记载的苏州“乌骨泥金扇”,从明代就很著名,是扇骨最常见的木质材料。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7)

沉香木扇骨

沉香木制作的扇骨根据其油性的特点不同呈现出的木纹自然而不规则,深浅相间,图案精美,其香味若隐若现,提神醒脑,赤日炎炎,一扇在手,心旷神怡。

香味雅致、品相完好的沉香木扇基本上是生产几件,就被“一抢而空”,因其木质较为疏松,制扇成品率极低。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极致)(8)

老山檀香扇骨

产自印度的“老山檀”是檀香中的上乘之品。印度檀香木的特点是其色白偏黄,油质大,散发的香味恒久。人们习惯上把印度产的檀香称为“老山檀”,而把其他地方产的称为“新山檀”。

用作扇骨的檀香质地较松软和轻便,凭着檀香木自身细腻的纹理,扇骨不仅肌理光滑还富含香气,而且这种香气,使它保藏时还可防止虫蛀,保护扇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