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乌金釉瓷(民国时期的景德镇天主教圣瓷)
民国时期的景德镇天主教圣瓷——范永盛瓷号
“范永盛瓷号”的创始人范乾生12岁从临川来景德镇一家瓷行学徒,18岁时娶天主教堂的育婴女为妻而入天主教,圣名保禄,婚后在教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红店。一个偶然的机会,范乾生获得了“上海天主教”一批“教堂用瓷”的试制品订单,不料一炮打响。此后“教堂用瓷”不仅占领了国内各大城市的市场,而且还得到罗马教皇的恩准,把生意做到了国外,“范永盛瓷号”由此名声大震。
少年时去景德镇亿盛恒瓷行学徒。出徒后任该行管事。18岁时人天主教,教名保禄,并娶育婴女李金玉为妻。后与兄弟在富商下弄开办红店范永盛瓷号,开店之初,采取发春炉(把白胎发给具有高超技术的画填师傅,类于今日外加工)的经营方式,生意稳定之后,逐步向雇工发展。一年左右时间,已小有名气,开始招收徒弟。1934年迁店到毕家上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雇工及徒弟多达80余人。
1923年为上海教区生产的天主教圣晶瓷,使其生意达到了顶峰,并垄断了天主教圣晶瓷的烧造,行销世界达15年之久,鼎盛时期,拥有财产约百万银元。因受抗日战争影响,市场萧条,生意全无,于抗战胜利前瓷号倒闭。
范永盛新粉彩笔筒
范永盛新粉彩笔筒
范永盛新粉彩笔筒
20世纪20年代,由临川人范乾生创立的“范永盛瓷号”——以生产天主教圣品瓷为主,兼产高级重工粉彩的红店,曾经驰名国内外。就现在,还有来景德镇洽谈陶瓷业务的外商打听它的境况。范永盛圣品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且让我细述开来。
去景德镇拼搏 “范永盛瓷号”的创始人范乾生。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西门范家的一个农民家里,幼时家贫。十二岁时他看到有的同乡到景德镇混的不错,回家过年很阔气。心里想,别人能闯我也可以闯,于是征得父母同意一路乞讨到景德镇。在富商上弄一家姓李的北京人开的"忆盛恒瓷行"学徒,学习"看色"手艺。
三年出师后李老板见乾生技术精进,年轻有为,便提升他为瓷行管事。十五岁的范乾生就掌管全行的瓷器保管和进出流水账目。他认真负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无错,大得李老板的信赖。
十八岁那年,李老板娘获悉,单身汉到天主堂去娶"育婴女"为妻,不用发费钱。("育婴女"是天主堂育婴堂收留的遗弃女婴,由教会抚养长大,直至婚配)。便托天主教友带他到中华北路(原中正路)天主堂去求婚。主持教会工作的法籍田主教,见乾生忠厚老实,品貌英俊。问他是否愿意信奉天主教?乾生连连点头,于是田主教给了他《教理问答简要》、《要经汇编》二本书,让他回去领略后再到堂里来领洗奉教。十天后,范乾生赶到天主堂,经田主教提问和认可后,准他入了天主教,圣名叫“保禄”。经过两三个礼拜的筹备,乾生终于娶了育婴女李金玉为妻。婚后两口子感情甚好,每个星期天夫妻双双到天主堂去望弥撒、过主日、念经。
“忆盛恒瓷行”李老板是个北方汉子,为人厚道,有意要帮乾生一把,于是主动借给乾生六十块银元,让他去开红店,并且把自己“忆盛瓷行”比较赚钱的订货单子交乾生红店去彩。这样乾生就拜别师父师娘到富商下弄租了一栋土库房屋开起了"范永盛瓷号"。
范永盛制新粉彩印泥盒
范永盛制新粉彩印泥盒
范永盛瓷号,是乾生两兄弟合开的。除李老板借给六十块银元外,自己也积攒了四十块,合计百元大洋,开的是一间不算太差的红店。范永盛的第一件处女作是一对本金(赤金)地九龙一百件《鹿耳瓶》。一彩出来,就被“忆盛恒瓷行”李老板看中,以三百块大洋买了去。这一下提高了范永盛的知名度,接了不少广东、上海帮的订单。范永盛的生意日益兴隆。更加促进了他们对技艺的不断钻研。设计上精益求精,从而使得他们的产品成了名牌,供不应求。
于是,开始对具有高超技术的填、画师傅“发春炉”(把白胎发到他们家去画,今称厂外加工)。逐步地向雇工方向发展。不到年把功夫,范永盛已小有名气,经济上发了,开始招收徒弟,请厨师保姆,把一切家务杂事全交给他们去做。乾生两兄弟则一内一外地全心扑在事业上。产品种类不断扩大,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大至1000件瓶,小到2件盒,圆琢二器,逼真仿古,无所不包。
由于业务的发展,1934年从富商下弄那栋土库屋里搬至毕家上弄38号,生产厂场地扩大了两三倍,雇用的工人、徒工近七八十人。那时乾生陆续生养了两男四女。长子耀辉(又名耀煌),大女荷香、二女满香、三女桂香、四女元香,次子增辉,全家有八九桌人吃饭,真可谓路上不离人,灶里不离火。
范永盛的产品,从沪、广两地出口畅销世界许多国家,质量是响当当,可信度达到免检。乾生一年只需到沪、广去一次全年的生产计划就签订妥了。乾生十分器重人才,肯用重金聘请技艺高超的工人师傅,对他们可以预支工资,问暖虚寒、关怀备至,但若是技艺不好造不出上品的工人,他不留情面,立即辞退,说他们带饭来上工我都不要,别把我的红招牌弄黑了。
承制天主教圣品瓷 民国十二年(1923年)春景德镇的天主堂接到上海教会的通知,要景德镇一位神职人员赴沪开会。田主教年老体弱,便派了美籍何与乐神父去。这次会议结束时提出来一个“石膏圣像”问题,与会者认为石膏制品有很多缺陷,如易受潮、脏了不好洗等。金属制品易生锈,木雕难逼真,不能批量生产。众人无计可施时,何神父提出能否用陶瓷来制作圣像,陶瓷可以解决上述一切问题。全场一致同意由何神父回景德镇请制瓷者来沪面商。何神父回景德镇后向范乾生转达了会议意见,范乾生第二天就踏上行程,经由水路辗转抵达上海。在徐家汇天主堂,教会派人接待了他,次日在「首善堂」召集众人共商圣品瓷大计,决定由范乾生带彩印圣像回景德镇创作设计。
其品种有:整套耶稣圣诞马槽(每套十四件)、圣家三口、圣母圣心、耶稣圣心、露德圣母、圣母无原罪、佘山圣母、圣若瑟、十字架苦像等,规格为十四至二十英吋,还有祭台用的花瓶、花钵、蜡烛台、圣水罐之类;拨款一千大洋用于圣像试制,并承诺若圣品瓷试制成功,全球产品由范永盛专销;批量生产,若资金有困难可到教堂借贷。
范乾生回到景德镇后,经天主堂管事金先生介绍,认识了以雕塑出名的教友李长生。两人一拍即合,约定李每月工资二十大洋,立即着手试样。李长生进住范永盛号后,足不出户,废寝忘食,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设计出所有品种的坯型。范干生请来田主教和何神父先做弥撒,后照样鉴定,十余人看完后都认为很逼真,并逐一拍照,由范乾生送到上海作最后鉴定。依据他们的意见,仅作了少许修改就倒出石膏模。
当时,景德镇尚未发明注浆成型技术,范永盛号制作圣品瓷全是两开面以手工印坯。为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李长生到金家弄请来两名师兄弟帮工。范乾生自己终日忙于买瓷土、购釉料,到八角井定专门的匣钵,去罗汉肚定窑位。忙碌了近一个月后,首批样品白胎烧成,合格率达百分之八十。
以粉彩为主的范永盛号的师傅们不懂雕塑彩绘,范乾生从南门头请来两位师傅,按照彩印圣像上的颜色在白胎瓷雕上进行精绘,蓝色的眼珠、金色的头发、各种衣着都是西方色彩。为了突出牌号,临烧红炉前,他特意在每尊圣像底部用西洋红写上中英文「中国景德镇范永盛瓷号出品」字样。次日开炉,陶瓷圣像五光十色,栩栩如生。他请来何神父再次拍照,寄往上海,分发世界各地。他还请来木工赶制包装箱和小木盒,并和李长生一起乘船亲自押货前往上海。
范乾生和李长生抵沪时,恰逢五月圣神降临大瞻礼,这批圣品瓷在上海展出后好评如潮。大家仔细商量后,决定先批量生产,由上海教会向罗马教宗呈报,并将这次送展样品全部托运到罗马;向国内所有天主教堂发函:凡需购圣像者,向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方输订购手续,再次拨款二千块大洋用于量产。
由沪返回后,范乾生在薛家坞租了一栋坯房,选聘了八九名师傅,大量购进原料,增加生产工具,正式将圣品瓷投入批量生产。开工之日,他请主教、神父和教友到坯房欢聚、唱诗、祈福。当圣品瓷得到教宗「恩准」由范永盛号专产并通电世界向其订购消息传来时,范乾生在天主堂大摆酒宴,全镇教友、及店内员工、合作伙伴,频频举杯,欢庆“教皇恩准”,预祝范永盛生意兴隆、事业发达。
投产当年的十二月份,范永盛号首批二百箱圣品瓷运抵世界各地,适时赶上「耶稣圣诞」大瞻礼,从此范永盛的大名随着景德镇圣品瓷飘洋过海、誉满全球。
发家之后吧 乾生对圣品瓷生产管的很严,不时到工人位子上抽查,他常对工人说质量就是生命的道理,对产品包装也很讲究,他把十四件一套的耶稣圣诞马槽,设计装在一只手提式木箱里。内分四格用绒布隔挡。不使碰撞。箱子外面漆成乳白色,箱盖上有十字架圣号,中有天主教圣品瓷六个隶书大字,下有“中国景德镇范永盛瓷号出品”。两头有名称、规格、质量及“内装细致,小心轻放”等字样。
范乾生用人是任人唯贤,没本事的师傅不敢进范永盛的门。手艺好的他愿出高薪聘请,在十几个徒工中有个丰城崽俚叫李义生,他上景德镇后找不到事做,无处安生而到天主堂奉教。何神父见他身体好,便叫乾生收他为徒。这小伙子一进范永盛的门,就被这座艺术殿堂吸引住了,他如饥似渴地刻苦学艺,虚心向老师傅求教。年把功夫就学会画翎毛山水,到第三年连人物也画的不错,先来的十几个师兄远不如他。义生秉性内向不善言语,整天埋头苦干,早晚念经祈祷,是个热心的小教友。乾生对他很器重,外出什么的总是义生随身陪伴。他肩能挑,手能提,成了乾生的得力助手。
范永盛瓷号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以后其子女也走运。大女荷香、长子耀辉在那年代都被花重金送到上海徐汇女中和徐汇中学(男女不同校)读书。尤其是大女荷香对英语十分有缘,他和美国嬷嬷、或是神父对话全用英语,并且说得很流利,书写的更好。她八十多岁高龄时还没有忘记英语。荷香毕业回家变成了范永胜的外文翻译,有外宾来店,他可以对话。国外来信卡可以复函。荷香长大成人,乾生便和爱妻商谅将她许给义生,这样就把义生这个能工巧匠拴在店里做二管家了。
范永盛生产的圣品瓷畅销了十五年还方兴未艾,世界各国、祖国各地、不断地向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教会要货。鼎盛时期拥有财产约百万大洋。某些亲朋好友曾力举乾生买个官衔,乾生只是笑笑二不以为然,也有建议他购置房产田亩的,他也不买,说钱要用在瓷业上。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扶持他事业成功的天主教会,他慷慨向教堂里的学校捐资兴办教育事业,像圣堂敬献幛幕和各种装饰品,每逢大瞻礼要买整箱爆竹在圣堂门口鸣放,还定彩了五十件大号桥梁茶壶,凡全镇天主教友每户赠送一把。同时,更奖励店里有功人员,为其设计圣品的李长生一家也由穷变富了。
然而好景不长,日寇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飞机对景德镇市是狂轰滥炸。乾生怕生产场地遭殃,到天主堂找何神父商谅,可否搬迁到堂里来?当时日寇不敢轰炸各地的天主堂,不敢树敌过多。因此天主堂只要在圣堂房顶铁皮瓦上油漆美国国旗日寇飞机便不会随便投弹。何神父同意了乾生的要求,在教堂右侧大白果树(银杏树)那块空地上,新建了一栋新厂房。乾生亲自抓施工进度,不到三四个月时间,新厂房竣工了。于是范永盛瓷号又从毕家上弄迁到天主堂右隔壁照常生产和营业,建筑面积较毕家弄大了三分之一。
在那国难当头的时日,镇上到处是失业工人,乞讨街头,然而乾生没有解雇一个工人,而是把工人留在店里,有饭同吃,有事同做,工人都认为乾生是个慈善家。但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被胜利冲混了头脑,竟然背信弃义,连天主教堂也施行轰炸,乾生在一次轰炸中受重伤,内脏被震坏,耳膜被震聋,医治无效,于民国32年(1943年)与世长辞。乾生去世后,虽然耀辉、义生可以继承父辈事业,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趋白热化,国内外市场萧条,生意全无,瓷号支撑不起来。耀辉把店里所有存货收拢装箱,运往外地销售,不料这两船全部家当,又不幸在途中被水上海盗抢光,耀辉还险些丢了性命。
秋风阵阵,黄叶飘飘。乾生走了,范永盛倒了,全店近百人的摊子散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范永盛瓷号”这块红极几十年的金字大招牌徐徐摘下,但那琳琅满目的圣品瓷却永远闪耀着景德镇的光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