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

我对祁东黄花菜,充满深情,明朝的先祖陈荐,他把这种长在山里无人识的黄绿色长条黄花苞,拿给张居正,拿给朱翊钧,黄花菜和着土猪肉煲汤,有点甜,又有点咸,朱翊钧喝了觉得还不错,也拿给他的皇后嫔妃们补补身子。

这山里的野草,长了几千年,难民经常用它来充饥。陈荐和他的同僚,把它送进皇宫,于是这野草有了一个好听又高贵的名字,叫“金针菜”。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1)

明朝进士陈荐,祁东县金桥镇咸菜塘人。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几百年过去了,战马的嘶叫换成了长枪大炮的炸响,祁东的这一片土地,尘土飞扬,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

那黄花菜,也不予理睬,凌晨一两点钟的清亮露水,五六点钟火红的朝霞,它们吸吮着,拥抱着,长成一个个穿着黄、红、粉公主裙的修长曼妙的仙女,随着山风摇摆起舞。

大概过了500年,在祁阳县(今属祁东县)一个叫太和堂的山冲冲里,有一个叫王浚欧的英俊少年,他父亲是一个风水先生,而王浚欧却认为中华大地的这一块风水,不是由风水先生定义,他为了这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风调雨顺、民富国强的风水宝地,他努力读书,从太和堂读到洪桥镇,从洪桥镇读到长沙城,从长沙城读到莫斯科,从莫斯科读到井冈山。

他改名换姓,王浚欧叫王如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级将领,既打国民党反动派,又打可恶的日本鬼子。王如痴的职务提升,是硬用不怕死不怕苦、祁东人特有的“祁东精神”,战火烽飞里打出来拼出来的。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2)

祁东籍革命烈士王如痴。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1930年冬至1931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接连对中央苏区进行了三次疯狂的“围剿”。王如痴率全师会同红军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打败了国民党几个师,活捉了张辉瓒、李明、陈时骥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由于战功卓著,王如痴被提升为红十三军政委。

1934年7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英勇奋战10个月未能粉碎第五次“围剿”,七倍于己的兵力,导致反“围剿”的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在安徽黄山脚下谭家桥战死,代师长王如痴在江西玉山县的怀玉山山顶被俘。

王如痴在山顶被国军俘虏时,大概正是农历春节,天气十分寒冷,山雪尚未融化。被包围在山顶上的王如痴,浑身是伤,军装被山刺划拉扯破,穿着形同乞丐。光脚板上趿着一双草鞋,满是伤口和泥浆。敌人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赫赫有名的战神王如痴。

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又担心另外一个红军高级将领、湖南浏阳人寻淮洲没有战死,几番周折找到寻淮洲的坟墓,打开了看,眼前一幕让王耀武惊呆了,这个师长,瘦骨嶙峋,下身穿着一条烂裤子,上身赤裸。原来,红军缺衣少食,牺牲后的师长寻淮洲,衣服被脱下,拿去给了其他战士,遗体仅仅用一条烂裤子遮挡,草草下葬。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3)

王如痴烈士故居。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就是王如痴和他的战友们当时的境况。

王如痴与方志敏同日就义于南昌百花洲下沙窝。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他的籍贯填得很潦草,也太过于简单,人们不知道家乡的王浚欧,就是王如痴。这一埋没,就是27年。他的老父亲,也不知道儿子到哪里去了,在村口望了一年又一年,去世了,也不曾知道他的儿子,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关键的赫赫战功。假如他还活着,或者会是耀眼的将星中闪亮的一颗。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4)

方志敏、王如痴狱中合影,后不久被杀害。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直到1962年,王如痴在南昌工作的侄子,偶然参观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发现王如痴酷似自己的父亲王元润,就连忙写信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王元润赶来一看王如痴照片大吃一惊,这就是自己的弟弟王浚欧!他抚摸着照片号啕大哭,他失踪近40年的弟弟王浚欧,在这儿找到了,但他的弟弟,已不能和哥哥来一次久别重逢后深情的拥抱。

他老家祁东的黄花菜,也还在一年又一年的生长。那里的人们,披着薄塑料膜,提着马灯,在凌晨的两三点钟,摇曳的灯火点缀着那山野,一大片一大片的,点亮着他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希望。

那山里的黄花菜,慢慢从山里移栽到农田里,作为一种种植产业慢慢改良繁衍。

游子王如痴,牺牲在寒冷的异乡,这种耐寒的丘陵植物,也在下霜开始到上冻前种植。王如痴走了,他家乡的黄花菜,在冰寒的地层生长,到火热的六月,花苞摘下来,村前村后,一个接一个,密密麻麻的簸箕,泛着生活的黄花香。

那亮褐色的草帽子,遮着麦色的脸,遮不住沉甸甸的收获喜悦。

这祁东的黄花菜,有一些,也被连根挖起,大方地分散到了全国各地,满山野,满田野的种植起来,然后被摘下来,横卧着,颠簸着,随着轮船的汽笛、飞机马达的轰鸣,远销到了国外,架起沟通中外友谊的桥梁。

陈荐的那一双布鞋,我太和堂老乡王如痴的那一双草鞋,在那黄花菜间走过,鞋底沾着黄花菜根的泥,洒落在屋后堂前,就这样被带了出去,然后,满世界都回飘着黄花菜的清香。

每当出差到了有黄花菜的地方,我都要请当地的宣传部门,带我到他们的黄花菜地看一看,和他们说:这黄花菜,起源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全国各地的黄花菜,都极有可能是拿着祁东县黄花菜的蔸佬,种下去的,它一般不嫌弃水土,也不看气候,只要种下去了,照料照料,就会有收获。这是一种能够适应各种水土的农作物。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5)

袁隆平为祁东县题字:中国黄花菜之乡。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前几天,祁东县工商联的马勇先生,凌晨了,约着我去喝茶,说看了我写的有关于祁东的几篇文章,十分感动。闲谈中,他提到了祁东“黄花菜精神”:“含苞是菜,盛开是花”“包容含蓄、顽强拼搏、与人为善”。一时没有理解,这几天在网上看到《衡阳日报》一篇介绍王如痴的文章,突然明白了。

这王如痴烈士,年轻时默默离开家乡,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拨云见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一曲大善大爱的壮歌,他的精神,不正是黄花菜精神吗?

祁东在家和在外的老乡们,为了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吃苦耐劳,辛勤劳作,努力工作,善交朋友,善搭桥梁,把祁东介绍出去,把产业和投资引了进来,用自己的智慧和付出,树立祁东形象,把祁东建设得更加美好,他们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正是黄花菜精神吗?

黄花菜精神,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信念坚定、不屈不挠、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这样的精神,在新时代新的伟大实践中,更值得大力倡导和不断培育。拥有了这样的精神,方能一路劈波斩浪,跨越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目的地。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6)

阳光下带着清亮露珠的祁东黄花菜。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祁东县鼎山公园烈士陵园,花岗岩石上,镌刻着一排排英雄的名字,从古至今,由远到近,那是祁东的历史长卷,记录着时代的坐标。别看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她山脚下的人们,有那么几个,是历史变革的关键人物呢,影响着历史、推动着历史呢。

前些天,我在鼎山步道散步,看到有几把黄花菜的花,放在左侧的刻字墙下,有些零散,我走过去,把它们收集好了,斜靠在墙边。这是谁在用那一小束黄花在纪念先烈们呢?为何不直抒胸臆些,把它扎紧了,放到那高大的纪念碑下,纪念那些倒下去,是为了让人们站起来、站直了的英灵们。寥廓江天祁山客,战地英雄闻花香。

祁东灵官几个人(祁东战神王如痴和祁东黄花菜精神)(7)

祁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祁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后,到他乡做客,我会带着一盒一盒的黄花菜,分发给朋友。有机会,就会讲我老爷爷的故事,讲王如痴的故事,讲祁东故事。

这故事,要从黄花菜开始,带着鼓角的铮鸣,和着渔鼓的嘭响,带着湘水的奔涌,讲到三皇五帝,讲到春秋战国,讲到三国鼎立,讲到槽河通达,讲到革命炮响……这湘江边啊,遍地是英雄,血红的晚霞,升腾的晨曦,年年开开不败、年年摘摘不完的黄花菜,最无声,却眼见着,铭记着,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我们醒着。且记着,我们勇毅前行的每一步,都会汇成历史的荣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