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君子待人接物不可有轻浮的举动)

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君子待人接物不可有轻浮的举动)(1)

《菜根谭》说: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

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意思是说:

一个才德兼备的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有轻浮的举动,尤其不可有急躁的个性,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情弄糟而使自己受到困扰,这样自然就会丧失悠闲宁静的生活雅趣;

同理,君子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可思前虑后想得太多,因为凡事如果想得太多,就会陷入外物约束的艰苦局面,丧失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蓬勃生机。


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君子待人接物不可有轻浮的举动)(2)

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见得思义;君子也有四义:

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礼;

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君子待人接物不可有轻浮的举动)(3)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尽量掌握事情发展的动态,深入分析自己可能面临的利害关系,掌握好一定的分寸,既不要轻率冒进,也不能思前顾后踌躇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理智,把自己的智慧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发挥到极致。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仰望那些在紧急关头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人物,其实这样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人生历练中修持形成的。人生需要磨练,所以"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任何事情都有轻重和利弊之分,一个人不能在衡量事物利害关系之前便冒冒失失,率性而为,也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从而丧失了自己苦苦守望的机会。


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君子待人接物不可有轻浮的举动)(4)

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意气用事。三国时,诸葛亮假装不知道大乔是吴王孙策的夫人,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故意在周瑜面前说:"我听说曹操建了一个铜雀台,金碧辉煌,看起来很是壮丽。他一直垂涎江东姐妹大小乔的绝世美色,听说她们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容,所以想把二乔圈于铜雀台供自己享乐。"周瑜听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怒道:"曹操真是欺人太甚了。我与老贼势不两立,明天就去见主公,共议起兵。"就这样,汉吴双方便决定联合起来对付曹操,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赤壁之战。

听信片面之词,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没有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很容易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如果能够慎重分析事物的危害,衡量其中的得失,就不会吞下草率起事的后果了。


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君子待人接物不可有轻浮的举动)(5)

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免犹豫不决。事前多思未必都是好事,顾虑太多有时反而会误事,衡量得失之后就要尽快做决断,如果思来想去不敢行动,机遇就会在思考等待中失去。官渡之战时,袁绍的部下许攸建议他派少量精锐骑兵从侧后方突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袁绍怕有所损失,不敢深入敌后,一直犹豫不决。而正如许攸所料,曹操此时的后方并没有留下多少兵力驻守,所以袁绍因为踌躇不前而丧失了击败曹操的大好良机,最终为曹操所灭。

生活中,总有一些经验少又急于求成的年轻人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还有些人做事缺少规划,凭性而为,兵来手挡水来脚掩,不去考虑事物所处的状态、利害关系和影响,只是凭借内心过度的自信,认为"有志者事竟成","楚虽三户可亡秦",意气用事,行事草率而鲁莽,结果只能让自己吃尽苦头,毫无头绪,混乱不堪,漏洞百出,让对手捷足先登。

行动之前仔细看,一个人犹豫不等于没有决断;投资之前仔细研究,不可鲁莽,要认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再做出相应行动。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编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和出世的语录集,常读此书,可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