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的明兰的父亲是什么官职(明兰的父亲盛纮堪称教科书般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里盛纮是一个八面玲珑,善于察言观色、长袖善舞的精明官吏。看宋朝的电视剧,你会发现宋朝的好多文人,哪怕苏轼、王安石还有司马光这些文人名臣,也难免宦海沉浮,仕途凶险,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这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让人胆战心惊。
所以,唐朝的韩愈在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感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意思是早上给皇帝上了一封谏书,到了晚上,皇帝就把他贬了千里之外的潮州。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带来的是仕途的悲欢离合。
古代的文人做官,实在是凶险的很,那些有风骨的文人们往往崇尚“文死谏,武死战”。而原著里的盛纮却是一个妙人,他是一个文官,电视剧里皇帝第一次见他也说“他的书法不错”。盛纮和犯颜直谏的海瑞没法比,估计他也没有把海瑞当过榜样。毕竟我们的盛纮大老爷是庶出,小的时候尝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一个儿时、少年受够了苦的人,是不愿意再被打回原形的。
小编私底下,并不喜欢海瑞,那个为了所谓的“礼教”逼死亲生女儿,小编实在是不敢苟同。盛纮这样圆滑、疼爱女儿的态度,小编觉得还算差不多,就像明兰说的:
他也许不是个好儿子,好丈夫,但他于父亲一职却是合格的,他一有空闲总不忘记检查儿女功课,指点儿子读书考试,训导女儿知礼懂事,并不一味骂人。
今天小编结合原著说说盛纮还算一番风顺的升迁之路。盛纮虽然有一个探花老爹,但是这个老爹又英年早逝。后来盛纮在嫡母的教导下,认真读书,努力考取功名。原著里盛纮从最底层候补知事(正九品)开始干起,被派到了苦寒之地任职,盛纮一边继续读书备考一边当差,在盛纮的努力下,终于升到了从六品泉州同知。
在泉州,盛纮又担任多年的同知,知府都换了三任,终于等来了升迁的机会,原著里说盛纮很会做官、做人,多有政绩,和当地士绅官吏多有交好,考绩评了一个优,这才在原任上升了品级,盛老太太也说:从六品升上去最是艰难,到了正六品就是中级官员了,终于盛纮等到了出头之日。
盛纮接下来担任正六品的登州知州,据盛老太太说,一州的知州一般都是从五品担任,所以盛纮能越级担任知州,非常不简单。这里面也是盛纮会做人、非常注意打点争取来的。当然也没少了盛老太太的提点、帮衬。
盛纮的魅力在于面对上级也不卑不亢、长袖善舞,面对自己的直接上级齐衡的父亲齐大人也能左右逢源,向上结交也让人佩服不已。齐大人非常认可盛纮在科举道路上的经验,觉得长柏参加殿试一次就高中,是因为后面有盛纮这个高人的指点。
盛纮在登州做知州任职期间,鼓励耕织,调配商贾,政绩斐然,三年任期期满时,考绩再次为优,升了从五品,并继续连任。连任期满之后,盛纮就开始托关系找门路,想调往京城,因为他的政绩不错,盛明兰以为他老爹最起码能进吏部、户部等热门单位,没想到最后到了当时比较冷清的衙门——工部,担任从五品的工部郎中,主经营缮清吏司。
盛纮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京城里皇帝年老、储位不明,如果他去了热门衙门,万一涉及到党政就麻烦了,还不如在冷清的衙门观望一下再说。盛纮在工部待了没两天,就和自己的直接上级工部尚书卢老大人相见恨晚,很快就从从五品升到了正五品。
这个卢大人也非常精明,在宫廷政变的危急关头,率领属下躲入工部的密室,安然躲过劫难,皇帝很高兴,直接让卢大人进了内阁,盛纮也跟着沾了光,跳过从四品直接升到了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在都察院上班。
御史在古代是专职告状的官,咱们文章开头讲的韩愈就是因为直言犯谏,被一撸到底,直接贬到了千里之外的潮州。盛纮虽然也是文人,但是却没有这份勇气,他为人圆滑,不愿意冒风险。即使看着督察院里有愣头青御史,因为弹劾权贵,直接升官获得赏赐,盛纮也不愿意拿着仕途犯险,他宁愿稳扎稳打,也不愿意富贵险中求。
看着都察院的同僚们都磨刀霍霍,卷着袖子参人,他只挑了一些清淡的、不痛不痒的来写。就像原著里明兰说的:御史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盛老爹,他天生就是和稀泥的和事佬,要他瞪着眼睛寻人错处,背地里阴阴人还行,告明状得罪人,实在精神压力太大。
盛纮当官之路很稳,不冒进,不出风头。即便看着一些年轻的御史,因为弹劾权贵平步青云,也不眼红。因为每一份冒进都是有风险的,他深知这个道理,哪怕升迁缓慢,也不拿自己的仕途生涯来下赌注,他追究的只是平平稳稳、顺利过渡。
盛纮在都察院担任一个小头目,除了和上级搞好关系以外,他有空了也会和青年御史们吃吃饭、喝喝酒,用来联络感情,顺带培养自己的势力。
后来都察院的严大人想具本参奏沈国舅、顾廷烨二人(当时盛明兰和顾廷烨还没有议亲的意向),让都察院好多人联名上书,幸亏小公爷齐衡暗地里通知长柏,盛纮才没有在奏本上附名。后来他自己也说知道严大人奏本会坏事,长柏不解,说:“您既然是知道为什么还要去严府吃喜酒?”
盛紘捋着胡须微笑:“柏儿记住了,官场上为人,若做不到至刚至坚,一往无前,便得和光同尘;我不肯附言与严大人,不过是政见略有不同,但上下级一场,却不可早早撇清了干系,徒惹人非议。”
哈哈!读者们看明白了吧,即使是要撇清关系,盛纮也会不着痕迹的慢慢疏远,让别人没法非议。从这件事情上,盛纮看出齐衡为人不错,值得长柏和齐衡深度结交,后来果然,在原著里,长柏和齐衡都入了内阁,两个人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盛纮在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的职位上,刚干满一年,就右迁到兵部,担任右侍郎,一道协力署理西北道钱粮。在原著里借用康姨父的话说,兵部的左右侍郎要正三品才能任职,盛纮一个四品官能当上主管兵事粮道这种肥差要差,说明皇帝要重用他,把他当自己人。
确实皇帝对盛纮的评价也很高,说他:素有清名,克慎勤勉。再加上有一个好女婿——顾廷烨,盛纮官场更加得意。盛纮给儿子长柏也谋划了大好的前程,他自己本来想着效仿工部的卢大人,因为变乱,机缘巧合进入了内阁。
但终究这个巧合没有降临。即使真的降临了,按照盛纮圆滑的个性,估计也会思虑再三。但无论怎样,盛纮到退休的时候,已经官至从二品,已经摆脱了中层,是上层官员了,比他自己预计的退休还高了一级。
纵观盛纮的一生,他虽然从最底层的官职做起,但是他目标清晰,勤勤恳恳,一味的努力提升自己,在仕途生涯中,从不冒险,从不参与夺嫡和党争,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虽然升迁之路比较漫长。但是相对于别人宦海沉浮,官职大升大降的冒险,盛纮只求仕途平顺,从来不敢拿政治生涯开玩笑,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升迁之路,所以盛家在两次战乱中都没有波及,平安度过,还得到了升迁,这就是盛纮的本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