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1)

刘备白手起家,所依靠的是义弟关羽,张飞的支持,还有后来投效的赵云,之后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势力,但是,在刘备西川称帝之后,大肆的封赏群臣,都没有赵云的影子,按说赵云也为蜀汉建立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但是为什么刘备却不喜欢赵云呢?

其实说起来赵云的运气真的不怎么好。赵云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刘备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让赵云挂帅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2)

赵云不得重用,原因还出在赵云自己的身上。

第一原因,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赵云前期只是跟随公孙瓒的年轻小将,不被信任。在赵云随刘备军出征抵抗袁绍期间,两人有合作,互相留下好印象。刘备对赵云很好,在赵云准备离开公孙瓒时,便邀请他加入。但是赵云与刘备的亲密程度难与关羽、张飞相比。赵云又没有马超、黄忠一样的身世背景。在那个很看重出身的年代,自然很难服众。

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3)

第二个原因,为官清廉,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刘备平定益州十分高兴,打算将附近的房屋和田地奖励给众将领,赵云却站出来说:国贼未灭,现在还不是可以安定的时候,应该把田地归还给老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获得民心才是首要目标。赵云一番话说的很有道理,刘备无法反驳,就把奖励取消了。原本等着封赏的大臣们什么都没捞到。难免对赵云怀恨在心,而且估计刘备也没高兴哪去。

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若是蜀汉统一天下,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因为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4)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没人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等人都是寄人篱下,而赵云却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羽翼丰满的时候,已经是十数年后了,刘备都习惯了赵云充当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将领们死的死,伤的伤,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只能派赵云为主帅对抗曹军。而那时的赵云,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了,身体大不如前了。

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5)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赵云实有大智慧,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为军师,军师之言能听得进。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而是赵云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

赵子龙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七进七出)(6)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