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

老少恋自古有之,且国人对此乐此不疲。

然而,从古到今老少恋被视为不伦之恋,而且极度不被看好,毕竟结局基本相似——可悲了,可惨了。

在《史记》中记录了三对不伦之恋——作为国君的父亲看着准儿媳妇俊美漂亮,竟然抢先下手,把准儿媳妇变成了自己的媳妇。司马迁除了讥讽三位混帐的国君,嘲讽不伦之恋,还有什么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1)

(卫宣公)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伋)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悦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史记·卫世家》

大致意思:

卫宣公准备给太子伋娶媳妇,辅佐太子伋的右公子寻摸了齐国的女孩。此处,司马迁穿插介绍太子伋。太子伋的生母为夷姜,姜是齐国姓氏,据此推测夷姜为齐国公主。卫宣公起先十分宠爱夷姜。

太子伋还没来得及与齐国女行拜堂礼,卫宣公一看未来儿媳妇年轻俊美,于是就抢先一步与准儿媳妇入了洞房,又随便给太子伋找了个媳妇。

四十六年,惠公卒,长庶子息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嫡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史记·鲁世家》

大致意思:

鲁惠公在位四十六年挂了,姬息处理政务,代理国君,历史上称之为鲁隐公。“长庶子”,是指姬息虽为鲁惠公长子,但生母并非正室。后文介绍“嫡夫人”——鲁惠公的正妃没有生育子嗣,姬息生母出身贫贱。

姬息到了娶媳妇的年纪,订婚的新娘是宋国公主。从宋国嫁到鲁国,即将举行婚礼仪式。宋国公主花容月貌年轻漂亮,鲁惠公春心荡漾,抢在儿子前面将儿媳妇拉到自己房间入了洞房。

后来,宋国公主生下孩子姬允,顺势升格做了夫人,又因年轻受宠,姬允被册立为太子。此处“夫人”便是指国君的正妃,宋国公主成了鲁惠公的正妃。

鲁惠公死后,姬允年龄尚小不能主持政事,鲁人一直要求姬息代理执政,不说即位为君。

(楚)平王二年,使费无忌如秦为太子建取妇。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更为太子娶。——《史记·楚世家》

大致意思:

楚平王派费无忌去秦国给太子熊建娶媳妇,秦国大张旗鼓嫁公主。迎亲大臣费无忌快马加鞭在迎亲队伍之前返回了楚国。

费无忌为何要抢先一步回到楚平王身边呢?“妇好”,司马迁简单用了两个字,意思是秦国公主长得俊俏,至于有多美,尽可能想象吧。

费无忌游说楚平王,秦国这个公主长得贼漂亮,大王应该据为己有。楚平王也是色欲上涌,冲昏了头脑,竟然听从了费无忌,将准儿媳妇收到自己卧室,后来秦国公主生下了儿子熊珍。楚平王没有忘记给太子熊建另娶其他女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2)

司马迁这三段记叙何其相似,卫宣公、鲁惠公、楚平王均因女子“好”而强娶之,而后为儿子另娶。

“好”,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女子貌美。古语说红颜祸水,漂亮的女人真是祸害的根源吗?

从卫宣公、鲁惠公、楚平王三位国君所作所为来看,真正的祸根并非女子,而是不受约束的权力者。

卫宣公、鲁惠公、楚平王肆意妄为,强娶准儿媳妇,司马迁对此不仅毫无隐瞒、也不遮丑,而且着墨较多,不更值得我们咀嚼其背后意味吗?

卫宣公做贼心虚国君也不可以为所欲为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3)

先说上文中的卫宣公姬晋,在娶了准儿媳妇之后,辛勤耕耘,齐女接连给卫宣公又生了两个儿子——姬寿和姬朔。

“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卫宣公因为抢了太子之妻而厌恶太子,打算废掉太子姬伋。

卫宣公内心理亏,“爱”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作为君王、作为父亲的那点自信心垮塌了。从文字表面翻译理解如此,然而实则是卫宣公做贼心虚。这说明权力并非不受约束,即使在君王唯我独尊的古代也是如此。

“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太子姬伋的生母去世,宣公正妃时时吹枕边风,姬朔又经常打小报告,两人对太子姬伋恶意攻击。

在卫宣公心中太子姬伋已经罪不可恕了,“必须除之而后快”,卫宣公内心产生了恶毒的想法。明面上安排太子姬伋扛着白旄使节出使齐国,私下里却指使边界上的盗贼拦路劫杀。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卫宣公筹划杀伋的方案泄露了。姬寿得知消息之后,告诉了太子姬伋此去危险,建议不要送死。太子姬伋比较倔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肯违背父命,毫不犹豫地前往齐国。

姬寿见姬伋不听劝告,只好偷走了白旄使节提前赶到边界。盗贼看到白旄使节就杀了持有者姬寿。姬伋赶到之后,对盗贼说:“我才是你们应该杀死的太子伋。”盗贼手起刀落,又杀了太子姬伋。

在《史记·卫世家》记叙中,姬伋太子的身份至死未变,这说明司马迁同情姬伋,而贬低卫宣公和卫惠公。

卫宣公偶然继位操控政局的未必是国君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4)

“宣公乃以子朔为太子”,卫宣公于是册立姬朔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为惠公”,一年后卫宣公死去,卫惠公姬朔即位。

卫宣公册立了姬朔为,而仅仅一年就死去了。这莫非是偶然?

但是,卫宣公姬晋继位纯粹是偶然。卫庄公姬扬死后,太子姬完继位,是为卫桓公。卫桓公姬完有个弟弟叫州吁。州吁喜欢舞刀弄枪,姬完便让州吁为将带兵。卫桓公十六年,州吁收集了一批罪犯造反,“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君”。

州吁虽然自立为君,但是因刚刚登基,又穷兵黩武,再加上弑君犯上,所以卫国人并不接受。石碏与陈侯密谋,除掉了州吁,“而迎桓公弟晋于邢而立之”,作为卫桓公的弟弟姬晋从邢国被接回来继位。

无论是姬晋继位,还是州吁被杀,在卫国拥有实权的并非君王。然而,姬晋没有意识到这点,竟然肆无忌惮地强娶儿媳妇。卫惠公姬朔不择手段继位为君,好像也没有看清楚这点。

“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谗杀前太子伋而代立,乃作乱,攻惠公。”“左右公子”,按照《史记集解》杜预的说法为“左右媵之子”,大概是卫庄公与媵妾的孩子。“平”解释为平服、服气,“怨”则指心怀不满。

由此可见,能够操控卫国政局的除了权臣石鹊,还有公子王孙。看似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其实也是受制约的。也就是说没有不受制约的权力。

鲁惠公娶儿媳妇公德与私德公道在人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5)

关于鲁惠公的事迹记载,在《史记·鲁世家》司马迁仅列两条。

“惠公三十年,晋人弑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晋人又弑其君孝侯。”这一条记录了晋国弑君作乱的事情,基本与鲁国无关。而《史记·卫世家》中,“宣公七年,鲁弑其君隐公”,说明卫宣公与鲁惠公强娶儿媳妇并不远。

而接下来一条,为上文摘录内容,鲁惠公在位四十六年便挂了,而后是长庶子姬息代理处理政事。鲁惠公之后便是鲁隐公,按理说介绍鲁隐公国事足够了。

但是,司马迁又添加了一笔,介绍了鲁惠公强娶长庶子姬息媳妇的故事。当然,司马迁着笔很巧妙,看似是介绍鲁隐公姬息的出身,而后顺其自然地带出来了鲁惠公抢亲的事情。

“初,惠公嫡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早些年鲁惠公正妃没有生育子嗣,而鲁惠公妾室生下了姬息。

姬息因为生母为妾,所以绝无可能继位的。但是,鲁惠公死时,继位太子姬允年龄尚小,姬息因此暂时代理国家政事。史书记载不说姬息登上王位,所以被称为鲁隐公。

鲁隐公姬息代理处理政事,这是公德;而鲁惠公强娶儿媳妇,这是私德。司马迁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公德与私德之间究竟该如何评判?而床第之事,又该如何界定?看似很难评判,然而公道自在人心。

补充一点,鲁国后来发生内乱,公子挥杀了鲁隐公,姬允继位为君,即鲁桓公。鲁桓公娶了齐襄公的妹妹,而齐襄公跟妹妹早有奸情。鲁桓公跟着媳妇回齐国,大舅哥兼情夫的齐襄公私下指使彭生“抱死”了鲁桓公,鲁桓公稀里糊涂的死于异国他乡。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6)

楚平王遭“鞭尸”权力无法掌控会被反噬

楚平王在历史上威名远扬,因为他就是死后被伍子胥鞭尸的正主。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7)

楚平王为楚共王之子,原名弃疾,即位为王才改名为熊居。楚共王死后,分别是楚康王熊招,楚灵王熊围,楚初王熊比。熊招、熊围、熊比与熊居为兄弟,另加熊皙五人为楚共王之“宠子”。

楚共王五个受宠的儿子中,熊招等四人“皆绝无后”。在争夺楚王王位过程中,熊招四人先后被杀,而且后代也被斩草除根。

“唯独弃疾后立,为平王,竟续楚祀”,熊居“剩者为王”,只有他才能延续楚国香火。也就是说在楚国合法的继承人只剩下熊居一人,楚平王看似已完全掌控了楚国大权。

楚平王强娶准儿媳妇发生在“平王二年”,即熊居成为楚王的第二个年头。“无忌先归,说平王”,从司马迁记录来看楚平王好像是受到费无忌的唆使,才强娶了太子妇。

然而,如果不是德不配位、色欲熏心、利令智昏,任凭费无忌花言巧语估计也很难打动楚平王,毕竟要娶之人是未来的儿媳妇。

费无忌贪恋权势刻意讨好楚平王,促成楚平王娶儿媳妇之后。“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费无忌不断构陷太子熊建。毕竟,太子熊建终归是楚王继承人,这让费无忌寝食难安。

楚平王逐渐疏远太子熊建,继而发配去守边。费无忌仍不放心,根除才能安心。楚平王也确实够野蛮的,挥舞着手中的刀继续帮费无忌谋害儿子。

最终,太子熊建被迫流亡国外,太傅伍奢(伍子胥的爹)受牵连被杀。伍子胥跑到了吴国,后来吴国强大之后,吴楚之间多年征战,楚国备受凌辱。

楚平王死后,楚昭王熊珍继位。熊珍为秦女所生的,而秦女即差点成为太子熊建的媳妇。楚平王昏庸,楚昭王孤弱,吴伐楚,楚国差点就此亡国。

费无忌之所以挑拨离间成功,估计与楚平王集权有关。毕竟,当时对王权构成威胁的唯有太子熊建。“建时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十五岁的熊建被父亲当成了假想敌。

司马迁在史记中泄露的天机(史记中公公霸占准儿媳妇三个故事)(8)

“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熊建被发配戍边,费无忌又给罗列了两条罪名,带兵和勾结外国。费无忌还指出太子将带兵进军国都,“今不制,后悔也”。楚平王不想被夺权,所以不仅诛杀了太子太傅伍奢,还想除掉太子熊建。

熊建外逃他国,楚平王十年,熊建给吴国充当先锋,带兵攻打楚国。十三年,楚平王挂了。而后吴国屡次攻打楚国。楚昭王十年,吴国大败楚国,“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

在这个故事中,楚平王看似是权力绝对掌控者,享受着掌控时巨大荣光。然而,权力一旦无法掌控,便会反噬。所以,楚国差点灭亡;所以,楚平王死后遭鞭尸。

关于公公霸占准儿媳妇的故事,司马迁记录了三例不伦之恋,这在《史记》中很少见。司马迁对此事大概是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在《史记·卫世家》评论中,他是这么说的:“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

姬伋遭父亲诛杀与晋国太子申生相似,都是因为担心伤害父亲的心情而没有自我辩解。其实,司马迁只看到了表象,却不知卫宣公根本不会给姬伋辩解机会。所以,司马迁感慨到“然卒死亡,何其悲也”,而后毫无头绪地向天发问,“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何独哉(这偏偏是为什么呢?)。”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年龄悬殊的老少恋仍在上演,或为钱,或为名,或为红,或为权,不一而足。老少恋之所以不被世人认同,这大概是历史传承,国人骨子里对这种事有点反感,不仅仅是肮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