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

“911”事件炸毁的不仅是美国两座标志性大楼,还让美国人的自信彻底倒塌:看见没?人要是想干你,随便哪天挑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就能驾着飞机朝你家大门上撞,杀得你措手不及。

美国人陷入难以自制的恐慌,美国政府很快指认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幕后主使是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随着小布什一声令下,美方开始了对本拉登长达十年的追捕。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

焦头烂额的中情局

数年毫无进展,中情局压力可谓是尤其的大,局长换了四五个,名声也是一塌糊涂,国外所到之处鸡飞狗跳,国内也被美国人指着鼻子骂办事不力,里外不是人。

总统小布什一开始的态度是誓死追杀本拉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那种,甚至悍然进军阿富汗,结果八年任期内掘地三尺都没能抓到本拉登一根头发。

那好吧,你也换掉。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

于是小布什背着“最差劲总统”的民评称号跑路了,奥巴马上台接过了追杀本拉登的接力棒,为了彰显新人新气象,他又换了一名新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

奥巴马宣布:“从现在开始,抓住本拉登,就是你帕内塔,也是整个中情局的头号任务。”

美国中情局局长天天坐在位子上战战兢兢,甚至总统都换了一轮,本拉登却依旧活蹦乱跳。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3)

小布什在任期间,本拉登为了证明自己活得很滋润,他时不时通过电视台发表一些自己的录像带,向外界传递讯息。

通过这些录像带可以看出,本拉登对外界的动向了如指掌,他清楚地知道何时何地又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我明敌暗的滋味让美方焦虑极了。

本拉登这些录像带传递出的隐含意味,成功地给外界民众制造了恐慌,半夜都做噩梦本拉登又炸上了门。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4)

本拉登的踪迹比鬼神还难寻,只有定期发布的录像带才能证明这个世上确实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焦头烂额的中情局便寄希望于这些录像带上,试图寻找出任何蛛丝马迹。

他们将录像带研究了个底朝天,逐帧慢放分析,里面的任何可以被视作线索的东西都不肯放过。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5)

本拉登藏身在不知何处的山洞里,因为山岭密集的地带更方便危险来临时逃跑,中情局联合各种地质学家,动植物专家,恨不得将视频中本拉登背后的石壁地质,以及偶尔出现的鸟鸣都研究出花儿来。

严谨到哪怕本拉登吃坏了肚子,讲话过程中不小心放了个屁,特工们也会如临大敌,运用各种高科技来分析那个声音到底是什么。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6)

1998年,美国悬赏500万美元追拿本拉登,到了2005年,赏金已经倍翻至2500万美元,2007年,议院又一致同意将赏金提升为5000万美元。

可是依旧没有人拿着线索上门,中情局不禁迷惑了:这个世界怎么了,给钱都不要,难道他们对赏金的额度没有概念吗,觉得钱很少吗?

不过后来的人肉炸弹事件让他们意识到,根本不是钱的问题。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7)

在这之前,为了获取情报,特工们的审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各方批判其虐待俘虏囚犯,中情局声名狼藉,不过背后依旧毫不手软。

就这样,中情局通过严刑审讯,终于从关在塔那摩监狱的“基地”成员那里掌握了一条关键性线索——一个叫“科威特人”的信使。

为了躲避追踪,本拉登早就断绝了一切科技手段,过着最原始的生活,通讯全靠信使来回传送,这个“科威特人”就是专门为本拉登传送信件的信使。

至于信使的真实姓名,“黑牢”和塔那摩监狱的犯人则是打死也说不出来了,因为根本没人知道。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8)

线索中断到2007年,中情局才得知信使的真名,易卜拉欣·阿哈迈德。

可也只是拿到个名字而已,这条线索依旧毫无眉目。

就这样僵持到2008年,中情局局长和总统都换人了,接着又过了一年,终于才又有了进展。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9)

三面间谍的人肉炸弹

在英国喜剧电影《憨豆特工》里有这么一段情节,一位特工去世了,所有特工齐聚葬礼为其哀悼,憨豆摇头晃脑地对上司说:你现在即将进入的是全英国最安全的地方......

紧接着背后一声爆炸,全英国的情报精英全军覆没。

中情局追踪本拉登的时候也曾发生过“精英特工齐聚一堂,最后被集体炸了个稀巴烂”的荒诞情节。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0)

2009年春,约旦情报部门抓获了一名叫巴拉维的约旦籍医生,交给了美国人,美方意图策反其为自己充当线人,给自己弄来关于本拉登的情报,巴拉维同意了。

此后的巴拉维都很尽职地履行了自己间谍的义务,虽然给出的情报都是不痛不痒,但是肉渣子也比没有强,中情局耐心等待着。

终于,2009年12月30日,巴拉维突然称自己掌握了关于本拉登的副手,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的绝密情报,并且要求与中情局驻阿富汗霍斯特省的官员亲自面谈。

中情局大喜过望:立刻安排!

于是就把人接过来准备面谈,线索停滞不前这么多年,曙光就在眼前,中情局看巴拉维的眼神就像看着手心里唯一的宝贝疙瘩。

当天赶来了众多高级特工,都极擅长阿富汗问题,大家欢欢喜喜齐聚查普曼营,也顾不上“特工人员扎堆行动是大忌”了,纷纷搓着手等待即将到来的“高级情报”。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1)

为了表示自己对巴拉维的足够信任,在把人领进查普曼军营时,美军破天荒地没有对巴拉维进行全方位搜身,就直接让他坐着汽车进去了,然后就出大事儿了。

巴拉维与中情局官员交谈了没多久,直接引爆了藏在身上的炸弹,炸死了4名美国中情局特工、3名美国保安、1名约旦高官。

事实证明,约旦医生巴拉维就是玩了一出“无间道”:你以为我要出卖本拉登,错了,我只是想多炸死你们几个人。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2)

极限一换七,这波真值,其他基地教徒都得为巴拉维这个“斗士”竖大拇指。

巴拉维不爱权,也不爱钱,他唯一爱的就是搞圣战的“正义之光”,无怪乎中情局曾说,策反一名极端理想主义的基地组织人员,可比策反一名克格勃特工要难上百倍。

当一个人除了极端信仰外,没有任何茶米油盐钱财权的世俗欲望,他简直比茅厕里的臭石头还难啃。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3)

最后的击杀

被“线人”摆了一道,还搭进去了自己人,中情局尴尬极了,面对外界的狂轰滥炸,还得对想方设法掩饰过去。

2010年,中情局终于定位到了那位神出鬼没的信使,发现其藏身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地带的阿伯塔巴德地区的一个小镇。

中情局又茫然了:这不太合理啊,按理说应该躲山窝里才对,居然就光明正大住镇上?

中情局又定位到了镇上一处院落,确定为信使的居所。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4)

这座房子立时成了重点观察对象,中情局通过卫星拍下院落图像,又派特工在附近驻扎观察房子里的人的生活习性。

这一观察就琢磨出来东西了,首先是一眼可见的房子,这栋房子修建在空旷的地面上,背靠大山,整座房子四周都修建了高墙,墙上还安装了铁丝网,房子的窗户很少,而且都尤其的小。

在附近监视的特工也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从日常进出人员来看,里面居住的应该是信使和他哥哥两家人口,但是特工们盯着户外的晾衣杆日夜琢磨,发现不对劲。

这屋里好像还有第三家人啊。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5)

晾衣绳上天天都有一些巴基斯坦传统男性服饰,女人的衣物,大小孩子的衣服,甚至还有尿布。

特工基本可以确定这屋里至少还住了一户人,但是诡异的是从来没见这第三家人出来过,于是特工们推断,里面人的衣食住行所需用品应当都是由信使和其家人负责外出采购。

而且这房子里的人从来不往外扔垃圾,都是在院内自行焚烧,这习性十分奇怪,除非一大家子都是环保卫士。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6)

如果是正常居民,哪里需要小心谨慎到这种地步,显然,房子里藏了不得了的人物。

一大家子人,小孩成群,身边好几个女人,和信使交往密切,还能有谁?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7)

本拉登结过六次婚,人生理想就是娶四个老婆,目前离的离,散的散,起码还有四个老婆,膝下的小孩更是能组成一个足球队。

中情局高度怀疑藏匿在房子里的可能就是本拉登本人,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猜想,就算是亲眼见到长得很像本拉登的人在房子里活动,也有可能是替身。

换句话说,就是基本没办法证明本拉登就在那栋房子里。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8)

特工们又蹲了一段时间,但是只敢远观,生怕打草惊蛇。

中情局硬着头皮上报给奥巴马,称本拉登很有可能就藏在房子中,虽然没办法证明,但是中情局也不能跟总统说,是不是本人你自己想去吧。

于是中情局罗列了种种蛛丝马迹,展示给奥巴马,但就是给不出一个准头。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19)

奥巴马很无语,但是局长帕内塔表示不能再拖了,于是奥巴马命帕内塔回去准备方案,看看到底怎么办。

几个月后,帕内塔拿着方案回来了:

美国传统轰炸技能,直接用B-2轰炸机将房子夷为平地

无人机发射精准导弹

靠突击队进行突袭

奥巴马最终选择了方案三,决定派出海豹突击队进行突袭,用直升机将突击队员运送至院落中,搜寻本拉登,一旦发现立即击毙。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0)

海豹突击队经过方案优化、多番训练和实战模拟,当地时间2011年5月1日晚,击杀本拉登行动正式开始。

以奥巴马为首的多位美国政府高层官员齐聚战情室,见证此次行动的全过程。

从美方的视角来看,24名突击队员登上了黑鹰直升机,悄然进入巴基斯坦领空,之后又有载着24名突击队员的两架支奴干直升机升空,在后方随时待命支援。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1)

两架黑鹰来到目标房屋上方伺机降落,不过出师不利,第一架黑鹰降落时不慎撞到了围墙上,差点机毁人亡,场面不忍直视。

动静惊动了屋内的人,信使立刻起身出去查看情况。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2)

支奴干飞机立刻前来支援,第二架黑鹰上的12名突击队员顺利着落,开始攻进房屋,三名突击队员从侧面攻入,正好和信使打了个照面。

信使被一枪爆头。

又有8名突击队员冲进房屋,开始逐层清扫,在一楼又干掉了信使的兄嫂,又冲上二楼,撞上了本拉登23岁的儿子,将其击杀。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3)

在二楼,突击队员终于发现了本拉登,一名队员立刻举枪对准了本拉登,这时,本拉登身边的一个女人试图阻止。

队员立刻开枪击中了女子小腿,女子倒在地上,随机突击队员对准本拉登开枪,射中了本拉登的左眼上方和胸口。

以上就是美军视角的行动过程。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4)

而从当晚本拉登妻子的视角来看,基本就是一个睡得正香被人踹开家门,身边的老公被爆头的故事。

扑向美军,试图为本拉登挡枪的女人是本拉登年龄最小的妻子阿迈勒,她被射中小腿,痛昏过去。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5)

据她回忆,当晚饭后,本拉登就如往常一样睡下,跟自己睡在一起,半夜突然被屋外的动静惊醒,是的,就是那架以倒栽葱之势撞墙的黑鹰。

本拉登唰地坐起,惊恐地粗喘道:“美国人来了!”

很快,外面传来了激烈的交火声,小孩们被吓得大哭,本拉登让妻子们带着孩子们下楼去,对她们说:“他们要的是我,不是你们。”

紧接着美军冲了进来,举枪对准了本拉登,阿迈勒扑过去想要阻止美军,却被子弹击中,再醒来就看到本拉登惨死的样子。

击杀本拉登后,又有两架“奇努克”直升机前来增援,突击队员开始清扫战场。

他们带走了屋里所有的电子设备,突击队员对着地上的本拉登尸体拍了“遗照”,然后将照片传回中情局。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6)

专家们经过面部分析识别,初步确认为本拉登,接着局长帕内塔又将消息报告给战情室的总统和高层们:本拉登已被击杀。

一屋哇的女人小孩另外安排,队员们销毁了院中那架撞残的黑鹰,以防落入其他势力手中,接着带着本拉登的尸体飞向阿拉伯海北部海域。

海葬基本已经成了每个被击杀的恐怖分子头目尸体处理方式,尤其是本拉登这种追随者众多的头目,埋哪里都不安全,就怕成为恐怖分子祭拜的“圣地”。

还是扔海里省心,于是美军照例将本拉登海葬。

本拉登的艰难一日(拉登的最后时刻)(27)

5月2日,葬礼在“卡尔文森”号航母上举行,仪式结束后,本拉登的尸体被装进一个超重尸袋里,丢入茫茫大海里。

奥巴马面向世界宣布了本拉登的死讯,美国举国欢腾,前总统小布什也对此表示欣慰。

演讲过程中,奥巴马和巴基斯坦强行联动了一把,称在巴基斯坦军方的帮助下,将本拉登成功击毙。

然而此时的巴基斯坦才刚睡醒,看着刷屏的本拉登死讯,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美国半夜摸进了自己老家,一声不吭把人干掉然后跑路了。

整个过程巴基斯坦居然丝毫没有察觉,反应过来后暴跳如雷,至此美巴关系跌入谷底。

值得一提的是,本·拉登的老丈人,阿迈勒的父亲奥萨达曾露面接受采访,与本·拉登撇清了关系,称自己当年是想阻拦女儿嫁给本·拉登的。

他告诉记者,1999年,本·拉登要娶自己女儿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本·拉登的恐怖主义思想,只知道对方是个富商。

后来知道对方是本·拉登后,他曾犹豫过,但是阿迈勒坚持要嫁给他,他不愿强行干涉女儿的婚事,做出了让步。

而在911事件发生后,本·拉登成为了世界头号通缉犯,奥萨达也与阿迈勒失去了联系,此后十年都没有再见过女儿。

而阿迈勒以及本拉登的其他妻子,在被美方关押审讯完之后,被各自遣返回了各自国家。

信息来源:

CIA喋血阿富汗实录:三面间谍杀死7名美国特工 环球网

约旦高官:中情局血案人弹不一定是约旦人巴拉维 中国日报网

半岛电视台还原本拉登最后时刻,与最年轻妻子同床 人民网

美军击毙本拉登之谜 央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