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

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1)

一、“癌”字的当代解读

有很多人觉得这个“癌”字很值得玩味。病框中写个“喦”【yán】字,有高山险峻之意。人在心烦气躁,郁闷悲观的时候,心头就像压座大山,不憋出病来才怪呢。曾有报道,一个青年人去医院看病,见到通知单上的“疝”字,误以为是“癌”,竟回家自杀了,就因为“癌”字的可怕。

还有人在“癌”字中的三个口上做文章,以期找到癌症的病因。他们这样解读“癌”字,说第一个口是“胡吃”,膳食营养失衡怎能不得病;第二个口是“海喝”,过量饮酒怎能不染疾;第三个口是“瞎抽”,烟瘾过大怎能不患症。日积月累、堆积成“山”,自然就成了“癌”!如此解读,既幽默又深刻。

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2)

胡吃海喝

二、“癌”字的古代解读

由于古人对“癌”之病理、转移等还不大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且根深置于体内,难以根治,如同岩石一样顽固。于是,就将“喦”【yán】字加上病字头,即成为“癌”字。“喦”字是会意字,即山、石象形字合成字,它是岩石的“岩”的另一种写法。

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3)

象形字 山

古时“癌”与“岩”是通用的,“癌”也并不读【ái】,而是读作岩【yán】,例如中医里的“乳岩”就是乳腺癌。“癌”【ái】的现代读音还要追溯到1961年,《新华字典》大修,编者考虑到“癌症”跟“炎症”读音最好有个区别,秉持约定俗成以及同音区分的原则,始改其音为【ái】。

“癌”字在台湾至今还读 【yán】,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人调侃,台湾的癌症患者很幸运,只得“炎”症,不患“癌”症。

三、“癌”字的历史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关于“肿瘤”的病名。两千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肿瘤的分类记载,并记述了肿瘤的病因、症状和治疗,而且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晋书.景帝纪》载有割除目瘤、即司马师“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说明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医学家已能割治肿瘤,这在世界文献中也是最早的记载。

到了宋代,宋东轩居士在《卫济宝书》论述了各种癌、痈、痼、瘭等外科疾病的不同治法,这是我国古代医籍中最早使用“癌”的病名。

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4)

《卫济宝书》(红框里的“癌”字)

明朝时期涉及癌症的外科医书逐渐增多,到了清代,我国医学不仅对各种癌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且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扶正”方法与现代所提倡的“免疫疗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概念)治疗癌症颇相吻合。这对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去战胜和消灭增殖的癌细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癌”字与恶性肿瘤

上文已经提到,“癌”字最早见于宋代的医学著作《卫济宝书》(公元1170年),但此书中其概念为痈疽,而非肿瘤。“癌”字真正具有肿瘤之意义,最早出现在晚100年后的著作《仁斋直指方》。

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5)

《仁斋直指方》 作者:杨士瀛(号仁斋)

公元1264年,杨士瀛在《仁斋指附遗方》中对“癌”作了如下描述:“痛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柯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这与现代恶性肿瘤相关临床诊断相符。

现在说到癌症或Cancer,我们都知道是一回事,指的都是恶性肿瘤。然而我们正式开始用“癌”字来翻译“Cancer”,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

五、英文单词Cancer解读

Cancer(癌症)这个英文单词,来源于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腊传奇医生,号称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某一次希波克拉底在观察一例恶性肿瘤的时候发现肿瘤中伸出多条大血管,看着就像螃蟹的腿一样,于是他就用希腊词的螃蟹Caricinos来称呼这种疾病,到英文里面就是Cancer,大螃蟹的意思。所以癌症也可以叫大螃蟹病。

癌症的十个不得不知的客观事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6)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推荐阅读
  • 癌症、肿瘤、恶性肿瘤,傻傻分不清楚?

  • 癌症起源|如果我们活的足够久,最终都将患上癌症

  • 癌症起源|一块长了癌细胞的恐龙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