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一线抗疫牺牲人员(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亲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人不得不放缓甚至暂停前行的脚步,但同时有一群人,毅然选择了逆行,更加忙碌地奔波在战“疫”一线。在应急管理战线,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自身冲锋在战“疫”一线,他们的家人也坚守在战“疫”一线。

他们是亲人,也是战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不同岗位,坚守同样的责任,共同承担抗击疫情的使命。本期我们选取部分故事,与读者分享。

双双奔赴战“疫”一线的向平、赵成红夫妇—— 彼此宽慰相互鼓劲儿

本报记者 左希斌 赵成红 又回到医院工作 了,不过她这次心理压力小多了,因为她不在隔离病房,而是在普通病房。根据要求,当地已经拆除隔离病房。回想起不久前的工作场景,赵成红心里依然很紧张。

赵成红是重庆市铜梁区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便参与到隔离病区病患的救治工作当中,从1月24日至2月6日,一 直身在一线。直到上周,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

双双奔赴战“疫”一线

“再有一个礼拜,咱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到时候咱们去吃大餐!”2月14日晚,重庆市铜梁区应急管理局党员向平和妻子赵成红通过视频连线,许下了“情人节的约定”。结婚 12 年来,向平还是第一次在“情人 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跟妻子许 下“约定”。

身为应急管理战线的党员干部,疫情发生后,向平自知使命在肩,立即加入铜梁区应急管理局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 中。从大年初二开始,他便下沉到疫情防控任务最重的社区一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到小区值守。 不同的岗位 ,相同的责 任。丈夫守在铜梁区南门社区桃源居小区门口,对进出车辆及行人进行管控时,妻子从医院隔离病区换班轮岗,被安排到宾馆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在双双奔赴战“疫”一线的这些日子里,夜间短暂的视频连线,是他们的“规定动作”,通 过视频连线,两口子彼此宽慰、 相互鼓劲儿,夫妻同心抗击疫情。

孩子很担心他们

1月24日 ,赵成红所在的铜梁区第三人民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该医院被铜梁区被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集中医学观察病区。 赵成红这时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务——到铜梁东互通口进行下道人员体温检测。

从1月24日晚开始,赵成红与在高速路口卡点执勤的工作人员一道一 直守到1 月 25 日。

与此同时,向平所在的应急管理局也在紧急行动。

“我向组织请战,到防控一线去,与家属并肩作战!”向平向局党组递交申请,自愿加入该局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 经过局党组的同意之后, 正月初二开始,夫妻二人同时上岗。 赵成红回到了铜梁区第三人民医院,与2名医生和3名护士一起,参与到隔离病区病患救治工作当中,从那时起,她就没有回过家。

在隔离病区,赵成红接送、 收治疑似患者,长时间跟疑似病人接触,让向平放心不下。 “她上隔离病区的第一天, 晚上我们就视频连线,看到她脸上的勒痕,我心痛啊!”向平说。 当时的赵成红已在隔离病房工作了8个多小时 ,由于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她的额头、鼻子和耳朵上都有勒痕。“勒痕很深,鼻子和额头被磨出了血 ,脸上还贴着创可贴。”向平看到妻子的样子,无比难过。

让赵成红始终牵挂的,除了疫情 ,还有家中2个年幼的孩子。“ 大的娃儿11岁 ,读六年级,小的娃儿7岁,读一年级。”

向平说,他每次与赵成红视频时,都会让妻子跟孩子见一见。 “妈妈,你的脸痛不痛啊?” 7岁的孩子不止一次焦急地询 问她。“孩子们看到了很担心!” 向平说,他和妻子总是一起哄着孩子,让他们别担心。

夫妻相互鼓劲儿

赵成红在隔离病区参与救治的第3天 ,便出现了疑似病人确诊的情况。 消息传来,向平更加担心, 但千言万语,最后还是那句话: “你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 你在一 线也要做好防护。”赵成红也会习惯性地提醒 向平。 视频时,两个人也会说一些体己话——“等疫情过了,你一定得好好歇歇,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不用你操心,给你机会当几天‘甩 手掌柜’。”向平说。 “疫情过了,好好吃一顿大 餐。”赵成红说。

铜梁区应急管理局根据全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 抽调了党员干部充实到各镇 (街)和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舆论引导、离铜人员排查统计、实施物资保障措施等工作,并对口增援大庙镇检查 站点和城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督导。 向平主动请缨,被安排到南门社区桃源居小区,开展值班执勤工作。 根据铜梁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管控组 的安排,社区管控组的工作人员主要强化了车辆和居民管理。“在机动车方面,原则上只许进不许出;居民方面,引导其在家办公、居家生活,严禁居民不戴口罩外出,并严格居民出入登记管理。”向平告诉记者, 由于桃源居小区位于铜梁城区核心位置,小区居住人员数量多,周边人员流动量大,他要对进出人员逐一测量体温,对车辆及人员信息进行登记,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除此之外,向平还要负责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党员突击队”的相关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看得很重:“我们充当的是疫情防控引导员、安全员、监督员、宣传员。”

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落到丈夫身上

2月6日,赵成红从岗位上退下来,因接触过确诊病例,她被安排在宾馆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这段时间,最让向平头疼的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

“娃儿平时由丈母娘带,但她不识字,只有让我们来辅导作业。”向平说,妻子还无法回家时,给孩子辅导作业的任务 就落在自己身上。

“ 我下班都在晚上7点之后了,回到家辅导完娃儿,都到 11 点了。”向平说。

那段时间,向平数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在距离妻子解除隔离观察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他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也越来越 强烈 。“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大家都能早日和家人团聚!”向平说。

致敬一线抗疫牺牲人员(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亲人)(1)

妻子远征武汉,临行前夫妻俩只有一个拥抱,他们——携手十一载牵挂在心中

2月13日,江苏省扬州市第七批次医务工作者共计164 名,从扬州乘坐包机前往湖北武汉。李佳便在这164名医务工作者当中,她是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护士。李佳的丈夫是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扬州支队开发区大队防火监督员李志峰,夫妻俩已经共同走过了11个年头。

疫情刚暴发时,李佳便想前往湖北支援,医院方面考虑到留守人员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加上李佳正在备孕,所以 前几批支援的医护人员名单中并没有她的名字。但李佳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她依然认真负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并 再次给医院负责人递交了一份支援湖北的请战书。 2月12日晚,院方通知李佳作为第七批支援湖北的人员随队出发。疫情即是命令, 接到命令的李佳立即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工作繁忙的李志峰在李佳要上大巴前赶到。

在100多名医护工作者中,虽然李佳剪短了头发,还戴着口罩,李志峰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两人临行前的送别仪式也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拥抱。

李佳出发后,很少发微信朋友圈的李志峰发了一组妻子李佳和同事临行前的合影,并在下面配上了一句话:“等你平安回来,请你吃大餐。”这一天正是李佳的生日,而这一次见面,是夫妻俩春节之后的第一次见面。2月 14日,李志峰回到了自己的防火监督岗位,督促指导企业搞好复工之后的消防安全工 作。

抵达湖北武汉之后,李佳和其他的医务工作者接受了为期2天的紧急培训。由于业务素质过硬,李佳被安排在了武汉市第一医院,主要负责此次疫情中重症病人的监护工作。

每天近 10 个小时的上岗执勤时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李佳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甚至不上厕所,她在上岗期间不喝水。这样的工作是对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但她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克服一切困难, 悉心照料好每一名病人。

目前,李佳和同事们仍坚守在一线,他们要到此次疫情结束才能返回扬州。

致敬一线抗疫牺牲人员(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亲人)(2)

王安琦很心疼远在千里之外被口罩和护目镜勒肿脸的妈妈, 他说——“我必须上,这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

“妈妈,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等疫情结束了,我们带着小宝宝回老家看您。”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宜昌支队三峡坝区大 队的防火监督干部王安琦隔着手机屏幕“抚摸”妈妈被口罩和护目镜勒肿的脸,对千里之外的妈妈殷殷叮嘱。看到妈妈脸上的勒痕,王安琦笑着说:“妈妈怎么变丑了?”笑着笑着他流下了眼泪。

王安琦的妈妈叫高玉丽, 是一名社区诊所医生。远在东北的高玉丽得知社区防疫物资十分紧缺后,主动将诊所内仅有的 10公斤消毒酒精、100副一次性医用手套以及200个医用口罩全部捐赠给社区防疫点以及社区有需要的居民,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区捐赠 了部分生活物资。

“目前社区里已有确诊病人,我作为一名个体诊所的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防控疫情的工作中。”自今年春节以 来,高玉丽从未下过一线:对外来人员身体情况进行排查,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天对社区及集中隔离点的 隔离人员进行早晚体温监测,每天工作 10 多个小时。

为了方便居民,高玉丽还专门建立了诊断微信群,不方便到诊所就诊的居民直接在微信群就可以提问。就诊和咨询的人不少,她每次都会问清是否发烧,是否来自疫区,是否有过接触史等。在高玉丽的劝说 下,不少疑似患者主动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王安琦负责三峡坝区特勤消防救援大队的各库室消毒杀菌、食品安全巡查、后勤物资调配、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除此之外, 他还要每天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对辖区重点单位开展针对性的警示提醒和防火监督指导,确保疫情期间消防安全环境良好。从1月24日至今,王安琦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

宿舍、厨房、卫生间、楼道是否消毒,防疫物资储备是否充足,区单位消防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他都要一一检查。 王安琦说,他最担心的还是同样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母亲和只身在恩施待产的妻子。视频通话成了他最好的精神寄托,一有时间,他便会与母亲和妻子聊上几分钟,了解一下母亲当日会诊的情况,了解妻子孕期的状态,然后心中的焦虑也随之散去了。 “安琦为了做好整个大队的防疫工作,确保信息上报无误,做到防护用品、食品蔬菜等物资及时到位,经常加班到深夜,从 1 月24日到现在都没回过家,媳妇快生小孩了只能通过电话关心 。”同事苏建立说道。

谈及此事,王安琦说:“不想念父母,不担心媳妇肯定是假的,但是每次收到家人为自己打气加油的话,我就会备受鼓舞,而且我的母亲也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到整个三峡坝区的安全,我必须上,这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

致敬一线抗疫牺牲人员(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亲人)(3)

妻子增援一线,写下入党申请书。黄斌说—— “我做你的‘第三入党介绍人’”

“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 看到很多共产党员冲上前,作表率,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更加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坚定了自己要加入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员的决心和信念。作为 一名从事临床工作19年的护理人员,我积极请战支援武汉一 线 , 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若有战,召必回……”这是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黄斌的妻子苏云萍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写的入党申请书中的一部分内容。 “你帮我看一下,入党申请书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

2月18日上午,黄斌的手机上收到了妻子发来的这份入党申请书。“很好,这就是传说中的火线入党,我为你骄傲!我是 20多年的老党员了 , 我做你的‘第三入党介绍人’。”黄斌回复。

苏云萍是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手术室主管护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本在不同岗位的他们却因相同的使命组成了战“疫”夫妻档。

“我是有着19年临床经验的老护理人员 , 请优先考虑我 , 无论生死 , 不计回 报 。”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苏云萍积极请战,主动要求驰援武汉,但因不是党员,她请战三次才获批。2月13日,苏云萍随福建省立医院医疗队支援武汉。 黄斌父母年迈 , 孩子尚小,爱人前往武汉一线后,自己本应多在家照顾老小,但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将5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中父母照顾,自己仍加班加点,一心扑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防疫工作中。从1月24 日至今,黄斌主动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做好文电的收发和呈报工作。当前机关单位放假、疫情文电多,机要值班需要更为仔细,无论白天黑夜均需要做到第一时间回到厅里收文、第一时间报告厅领导、第一时间处理,确保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渠道畅通。

“ 放心 , 家里一切都好 , 你要防护好自己,集中精力做好工作,我们应急管理系统也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油!”武汉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了不让妻子牵挂分心,更好地投入抗击疫情工作,黄斌总是不断给予她支持鼓励。“若有战,召必回,这便 是我们的誓言,我们的初心; 我爱人在一线提交了入党申请 书,我这个老党员在‘后方’ 可不能落后,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土尽责,我们夫妻一条心,共同抗击疫情,相信很快就可以取得胜利!”黄斌坚定地说。

致敬一线抗疫牺牲人员(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亲人)(4)

看到妻子的信息,李建明既心疼,又有些心酸,但他坚信——与爱同行,他们并不孤单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张掖支队肃南大队队医李建明虽是 “80 后”,却是一名“老兵”。

他的妻子张丽萍是青海省西宁市一家医院急诊科的医生。 2020 年春节前夕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生成了狙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上级命令,消防救援队伍实行全封闭管理,休假人员召回隔离,时刻做好应急救援准 备。作为队医的李建明,此时心里最清楚肩上的担子,他拉 上卫生员开着皮卡车,转遍了小县城的药店,第一时间采购了一大批口罩和消毒液;他还在驻地拉起了隔离带,穿上隔离服每日为营区消毒巡诊,为 隔离人员量体温、送饭菜。

冬天的肃南很冷,但穿上隔离服的李建明每一次巡诊下来都汗流浃背。肃南大队的驻地面积虽小,但背着喷壶的李建明每一次消毒都要走一个上午。张丽萍告诉李建明:“放心,作为医生,我也会和你一 样,奋战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最前沿,再危险,我都不后悔!”

李建明在队伍一线战 “疫”,作为急诊科医生的张丽萍也冲在了战“疫”一线。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急诊科,成了 “第一战场”。张丽萍是科室里的老同志,医院离家近,她主动请战 , 急诊调班 , 日夜颠倒,包揽了所有科里的急诊夜班。 一贯不服输的张丽萍,在 急诊科不分昼夜的战斗中,在接触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心里有时也很忐忑 , 有时也会沮丧。她在休整间隙,也会暗暗地想:自己该怎么办?她会通过微信给李建明发一大段话。

李建明看到妻子的信息既心疼,又有些心酸。夫妻俩隔着屏幕互道平安,反复地互相叮嘱。 一天午后,李建明绕着驻 地,和新消防员一起奔跑,直到跑完五公里才停下来。李建 明摘下眼镜擦去汗水,看着驻地对面的雪山,想着妻子张丽萍正在医院一线忙碌。他很快收拾好心情走上岗位开始下午的忙碌……心里有希望,脚下有力 量 。 李建明满怀信心地说:“与爱同行,我们并不孤单,相信胜利不久就会到来!”

致敬一线抗疫牺牲人员(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亲人)(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