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

佛经中,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引,又称七珍。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同一本经书,不同历史时期所译的不同版本中,所说七宝也不同。可以作为七宝之圣物的东西有十多种。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1)

佛教七宝

藏传佛教七宝称为“西方七宝”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

《大智度论》卷十:“问曰:是诸珍宝从何处出?答曰:金出山石沙赤铜中,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龙珠出龙脑中,珊瑚出海中石树,玉贝出虫甲中,银出烧石,余琉璃、玻璃等,皆出山窟中,如意珠出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为玻璃珠。如是等诸宝,是人中常宝。佛所庄严一切世界,是最殊胜,诸天所不能得。”

金:指黄金,又称为紫金。除了其昂贵的价值之外,被誉为佛教七宝主要与它的辉煌气色有关,在佛教中常用来庄严佛像佛物,神圣殿堂,具有增益的效果。藏饰品中以金质法器佛像佛具多见,金质的佩饰并不多。金代表一种健康,许多请回家的菩萨要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长寿之意。此外金有旺财的意思,如果是许了愿给菩萨,灵验后要给菩萨镀金身,这里有“真金不怕火炼”一说。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2)

藏传佛教

银指白银。在藏饰中应用极多,同时藏民族还认为银所呈现出的光与色都具有息灾的能力,使得银在藏饰品中得以广泛应用。银代表着“佛祖”的光芒,刚出生的小孩带银饰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藏银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与白银比较更显古朴原始,要根据打造的物件表达不同的含义,息灾,定神、避邪之物。

琉璃,据《翻译名义集》和《汉书》等记载,琉璃原为梵语,汉代名璧琉璃,为宝石名称,青色,莹澈有光,光彩纷繁陆离,因而得名。译为“青色宝”或“不远”。是一种类似玉的宝石。《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载:谓西域有山,去波罗柰城不远,山出此宝。《慧琳音义》卷一:“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天生神物,非是人间炼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对比佛教的其它六宝,此琉璃应该是一种天然宝石,极有可能是碧玺。现在说的琉璃是中国传统玻璃的泛称,以区别于从国外引进的现代玻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中国、日本常有人误以为是有色玻璃。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3)

水晶佛像

水晶∶又作萨颇胝迦、飒颇置加、塞颇胝迦、颇梨等。提到水晶,人们自然会想起水晶的能量,水晶的能量能净化人的身心,对于事佛的人来说水晶真的是理想的修身修心的法器。

砗磲《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载:大贝如车之渠,渠谓车辋,其状类之,故名车渠。渠魁也,后人字加玉石。《慧琳音义》中载:砗磲,石宝也,次于玉也。《法华经玄赞》卷二(末)云:“车渠梵云牟娑洛揭婆,青白间色。”砗磲是生活在深海里的砗磲科软体动物的贝壳,形如蚌蛤,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外套膜大,颜色鲜艳。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砗磲的外壳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壳体光滑,厚达数寸,是由外层角质层、中层棱柱层和内层珍珠层三部份组成,上有深大之沟纹如车轮的外圈,故被命名为“车渠”。其外套膜边缘(包裹着肉的一种薄膜)为青、紫或黄绿等颜色,极为美丽。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正由于其颜色的关系,在佛经上记载的所谓的砗磲,应解作紫色或绀色的宝物,指深青或紫色的矿石或玉石,并非杀生取壳作为念珠或供养佛菩萨之物品,方合梵语的原意。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4)

砗磲

在藏佛教里认为具有修持能力的是指那些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代砗磲贝壳化石,非常稀有,一直是有身份的藏密高僧修持的圣物,被视为至上密宝,可消灾解厄除恶聚灵、庇佑子孙。

砗磲在藏传佛教中是高级的圣物。砗磲色白质滑,砗磲的纯白度被视为世界之最。常做手珠、念珠或护身符,也有镶嵌在法器或佛器上的,高僧常以27颗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另有一种砗磲颜色由象牙白与棕色相间的品种,若纹饰刚好呈现出太极形的品种则被视为极具灵力的极品。

分布区域: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砗磲有很多种类,其中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的海洋生物只有库氏砗磲一种。用来加工成工艺品的砗磲,只是那些在深海里生存几百年的化石砗磲,活体砗磲大部分因为年份不够,壳体的材质、大小、厚度都不适合用来加工。砗磲和珊瑚、珍珠、琥珀并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砗磲螺重量多在几十公斤,但也有记载有重达200多公斤体长1.5多的硕大螺被打捞上来。目前砗磲类饰品很多,基本都是用现在打捞出来的砗磲螺的贝壳加工而成的,当然价格较低。砗磲肉可食,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5)

红珊瑚珠

赤珠即赤真珠,所见实物一般为红珊瑚珠。《大智度论》卷十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佛地经论》卷一云:“赤虫所出,名赤真珠,或珠体赤,名赤真珠。”真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则指珠之稍带赤色者。纯赤色之真珠极其难得。通常用红珊瑚珠代替赤珠。

红色的珊瑚不但色彩美丽饱满,在藏传佛教中还被尊奉为“辟邪七宝”之首,具有辟邪和尊贵的特性,广受藏族人民的喜爱。佛教徒视红珊瑚为如来佛化身,常用珊瑚来做佛珠或装饰神像。

红珊瑚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每20年长一寸,三百年长一公斤,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全世界红珊瑚产量的80%产自台湾,享有“中国国宝”的称号。

玛瑙并非今天所称之玛瑙,而是翠绿玉或带有深绿色光辉的宝石。有记载说由于玛瑙的原石外形和马脑相似,因此称它为“玛瑙”。不论在旧约圣经或佛教的经典,都有玛瑙的事迹记载,玛瑙以其色彩丰富、美丽多姿而被当做宝石或作工艺制品。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6)

蜜蜡

蜜蜡,是一种百万年前树脂的化石。因“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琥珀、蜜蜡从地质学上说是同一种东西,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蜡。藏传佛教认为蜜蜡是佛家修持的圣物,具有驱邪定魂的能力,是极有灵性的宝物,借助它灵修,功效倍增,常做成各种各样的饰物佩于身上,比如手珠、念珠、头饰、项饰等。

然而,真正的老蜜蜡存世不多,并且没有国际社会的认可标准,交易和交流起来都不太方便,不少人还把蜜蜡当做琥珀的一种,因而,寻找它,并不容易。老蜜蜡有细腻的质感,拿在手里,重量很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不同的。蜜蜡价值不菲:一来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物质,越开采数量越少,二来收集旧蜡也不是件易事,再着说蜜蜡原本就不多,所以在旧时蜜蜡是贵族专享的饰品。自古以来,蜜蜡深受世界各地之皇室、贵族、藏家、百姓的钟爱,它不只被当做手饰,颈饰等装饰品,更因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而获一致的赞扬推崇。它是历代皇族所采用的饰物与宗教之加持圣物。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7)

琥珀

琥珀的英文名Amber一说源自拉丁文ambrum精髓,另一说认为来自阿拉伯文的anbar浮在海上,与波罗的海琥珀得自海中有关。古代,每当风暴过后,大量的琥珀从海床被冲到波罗的海沿岸,甚至英格兰东部沿海。波兰的Samland半岛以及丹麦的Jutland北部,所见最多。当地居民至少从1万年前起,就开始采集、打捞漂浮在海面的琥珀,运往意大利半岛,并形成了著名的琥珀之路。大规模的人工开采则始于19世纪中期,产量惊人。公元1世纪罗马历史学家Cornelius Tacitus在其著作中详尽地记载了有关波罗的海琥珀的资料。他第一次提到古代波罗的海居民采集被海水冲到岸边的琥珀出售,并远销到罗马,因为罗马的贵族特别珍爱琥珀。Tacitus 首次推测,琥珀森林距采集琥珀的地方很远,两者并存。罗马著名学者老普林尼 (Pliny the Elder) 亦曾在其《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中提及公元初缅甸的琥珀矿藏以及波罗的海甚至印度、叙利亚 (Syria) 的琥珀。欧洲人称琥珀为北方之金Gold of the North,又因为其带静电的特性被称为电金(electrum)。琥珀属于非结晶质的有机宝石。是千万年前的古代植物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漫长的物理化学作用,石化而成的一种有机宝石。欧洲人对琥珀的迷恋就如中国人对玉石的钟爱一样,琥珀是欧洲宝石文化的代表。琥珀是最古老的宝石;琥珀是最多宗教奉为圣物的宝石。古时候人们用非常大颗的琥珀珠串成婚礼项链,是结婚时必备的贵重珠宝,也是情人间互赠的信物。现知最古老的琥珀成品--琥珀珠,出土于不列颠公元前11000--前9000年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很早,欧洲人就把琥珀用来祭祀太阳神,是太阳崇拜的象征。她被欧洲先民认为具有神奇的威力,可以驱邪避恶,保护生者和死者,自新石器时代直至纪元前,琥珀被做成各种形状的护身符来佩戴。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8)

琥珀不但是欧洲贵族佩戴的传统饰品,也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流行用琥珀作为装饰品。古时候在欧洲只有皇室才能拥有琥珀,琥珀被用来装饰皇宫和议院,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无论是在东方或者是在西方,琥珀都以其温润的色泽,古朴的雅致,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的三星堆遗址、商代遗址都出土过琥珀佩饰、琥珀珠,从汉代开始琥珀被越来越多地用做辟邪、装饰。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育沛、兽魄、顿牟、江珠、遗玉等,古文献中,琥珀多写为“虎魄”,因为古人认为琥珀是由老虎死后的精魂入地化成的,也有文献记载是:龙血入地为琥珀。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古人对琥珀所蕴含的一种揣测心理,认为这种神秘物质可镇灾化吉。琥珀自古就被视为是珍贵的宝物。按照传统医学的观点,它是一种良药,可安神、利尿、治疗风湿病。具有安定心神,帮助睡眠的作用。用琥珀修持可以帮助人产生定力,是佛教中为修行的人加持赐福的宝物。佛教中有“戒、定、慧”三学,人在戒除在尘世间的烦恼才会增加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后就会有心如止水般的明静,当人安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有判断是非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9)

琥珀

第三纪松柏科植物、豆科类植物分泌出的树脂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经过上千万年的石化后,就是所谓的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它是一种保存完整的实体生物化石。树脂被埋在地下石化而成的有机物质,是非晶质的高分子化合物。只有4000万年以上的树脂化石才够硬度镶嵌成珠宝,与珍珠、珊瑚并称三大有机宝石。新鲜硬化的树胶变成石化的琥珀,需要经过几万年的漫长过程。至今依然无法能够界定在这一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其质的改变究竟发生在什么时间。经过数万年或年代更久的树胶,内部结构紧密,可称为琥珀;而那些仅数千年的树胶,则称为硬树胶,或亚石化树胶。天然树脂石化程度不同,一般划分为:树脂resin,现代未石化,也未入过土的各种天然树脂;珂巴Copal,半石化Semi-rocky的树脂,是琥珀的前身;琥珀Amber,石化的树脂;石墨Graphite,树脂已完全炭化变质。硬树胶内部结构不很致密,容易形成深且多的裂痕,且遇热易溶化。琥珀暴露日久虽亦会有细小裂纹,但并不严重;遇热会变黑、变软,但不会溶化。所以,尽管在19世纪曾经有上百种琥珀被定名,但其中有一部分其实是未完全石化的树胶。世界上大部分琥珀形成于第三纪 (6500万年-至今) ,尤其是始新世(54-38万年) ,其次是中新世 (38-26万年) 和上新世 (26-7万年)。第三纪的琥珀无论植物起源、颜色、成分均与中生代的有很大差异。其结构更为致密,不很脆,颜色亦不仅仅是红色或黄色。琥珀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2-3,比重1.05-1.10,琥珀在150℃的温度下就开始变软,熔点150℃-180℃,在250℃至300℃时就会完全融化,燃点250℃-375℃,燃烧时会散发出松香味。天然琥珀质地很轻,在饱和盐水中浮起,燃烧或用力磨擦会散发出香味,琥珀是很“涩”的物质,没有两块琥珀是完全相同的。琥珀所呈现出的颜色非常之多,最常见的有黄褐色的半透明状的,另有红、白、绿、黑、蓝等。由于琥珀结构松散,佩戴久了,常常会发生颜色由浅变深的现象,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在学术界更为看重的是那种极为少有的一些包含有昆虫尸体,植物种子等有研究价值的琥珀,因为这类琥珀形成的几率非常低,也是人们收藏的精品。虽然琥珀被称作非晶质有机物半宝石,却非严格意义上的矿物。琥珀亦非严格意义上的化石,因为化石,如恐龙化石,或岩石中保留的树叶、昆虫等,都是原始形态的矿物化。而琥珀却完全不同,其作为有机体的初始状态,虽经历数万年而几乎无丝毫的改变。即使是包含其中的昆虫,亦是完好如初。全球最大的琥珀产地在杨塔尼伊,全世界每年的琥珀产量有百份之八十到九十,源出于此。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重约15.25公斤,收藏在伦敦自然博物馆。丹麦琥珀屋博物馆里也收藏着一块最大的波罗的海琥珀,重量为10.478公斤。

珍珠是珍珠贝分泌的胶汁状炭酸钙化合物包裹异物而形成的。以大而圆为贵,一般做念珠、项链。珍珠明洁圆润,被誉为“月亮上的宝石”,又有“珠宝皇后”的美誉,不需任何加工就可成为悦人的饰品。有白色,奶白、奶黄、粉红、玫红、古铜、深蓝、黑色,其中以白色稍带玫瑰色为上佳,具有平心开悟的能力。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做奇珍,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10)

乾隆的东珠朝珠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

红玉髓也称麦加石,国内产地除西藏外还有内蒙、福建、辽宁、台湾,国外产出质量较好的有乌拉圭,巴西,马达加斯加。是一种橙色至红色的半透明玉髓,其中的红色是由于铁氧化物造成的。过去由于红玉髓硬度高,不易加工而名贵少见,目前由于科技发达而且红玉髓矿产丰富,因而属于一种低价格的宝石。上好的红玉髓是通体半透明切勿杂色的,看上去有脂感,其价格的高低也与雕刻的质量有关。红玉髓一般要经过人工雕琢,常被加工成珠类、凸圆形和雕刻品。一些质地较差的红玉髓往往会被染色处理。藏传佛教认为红玉髓经过多年佩带与加持可产生人石通灵,具有保护的力量,常佩于身可平安护体。为藏传佛教“西方七宝”之一,供佛修行的最佳持物之一。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11)

绿松石

绿松石被叫做绿松石,有人说是清代才开始。因而从文献典籍来看,“绿松石”这个词的相关记载较少。这种美丽的石头之前被称作“甸子”、“甸子玉”、“荆州石”、“青琅玕”或者“碧甸子”,在西藏地区它被叫做“cong”。但是,如果从历代遗留实物来考证,那么绿松石的文化则是一番非常悠久而丰富多彩的。从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遗址、舞阳贾湖遗址等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绿松石饰品,其年代距今约有7000年。这些绿松石饰品甚至可以称为中国最早的玉器制品,也就是说,在中国,绿松石是古先民最早选择用于装饰的天然宝玉石。而且,长达数千年的绿松石装饰之风,就此拉开,从未断绝。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中,绿松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装饰宝石。从已知的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多个古代文明中都出现了较多绿松石饰品。其中,仰韶文化龙岗寺遗址、齐家文化乐都柳湾遗址以出土较多绿松石而为业界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官方正式发掘中,仅新石器时代各遗址出土绿松石珠、坠等饰品达1000件(粒)以上,以此来看,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绿松石是非常流行的。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的剑上都饰绿松石,可见绿松石在古代君王心目中的位置。而这种流行,在辽金、明清时期也都没有衰落,清朝时绿松石甚至成为区分高级官员等级的标志性装饰材料。

相比于其它珠宝玉石类材质,绿松石有一个特点——它是中国珠宝首饰历史上最早被用于镶嵌的宝石。在中国古代的珠宝首饰文化中,雕琢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与西方珠宝文化的切割、镶嵌表现方式明显不同,然而绿松石却在中国古代时常以镶嵌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特点又与西方珠宝文化相符合。在我国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都出现过较多镶嵌绿松石的高档器物。龙山文化中出现过镶嵌绿松石的玉钺,齐家文化中出土过镶嵌绿松石的青铜项饰,而二里头文化更是出现了较多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且这类牌饰做工考究,器型精美大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极高的工艺难度。在2015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上,一件小小的二里头文化的镶嵌绿松石青铜牌饰曾拍出844万港币的高价。从绿松石镶嵌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绿松石是中国珠宝镶嵌的源头,绿松石也是中国最早用于镶嵌装饰。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玉之中,绿松石是唯一缺乏透明质感的材料,同时绿松石又是其中颜色最为明亮艳丽的材质。从色彩来看,绿松石的装饰美感是自然界矿物宝石中独一无二的,它的颜色鲜亮明快,富有神气,又沉稳而浑厚,其中优质的蓝色绿松石能给人一种醒目、高贵脱俗的特殊美感。也正是绿松石这种浑厚明艳的色彩美感成就了它在装饰界的地位。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12)

绿松石佛母护身佛

绿松石是一种古老的玉石,作为佩带物使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3世纪的波斯王国,同时期在亚洲盛行的佛教也把它当作重要的法器。在今天,我们见到的绿松石饰品,大都以白银镶嵌,款式上还保留着中东的异域风情和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绿松石是西藏的圣物,在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绿松石常被填嵌在金、银、铜器上,颜色相互辉映,美丽且富有民族特色。藏族和蒙古族尤其喜爱镶嵌绿松石的宝刀、佩饰等工艺品。藏医还将绿松石用作药品。藏族银饰上镶嵌的绿松石源于宗教神话“佩带绿松石能净化血液”之说,绿松石在西藏,被称为“绿度母的佛前物”,象征着天、水、草原,金黄色的琥珀象征土地,珊瑚则以血红色象征着光明、火焰、太阳,白色的砗磲代表白云、纯洁高贵、正义。藏系整体来看,绿松石、琥珀、珊瑚是代表天、地、人的三种宝石,同时也是我国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护身宝石。藏民认为绿松石是神的化身,是信仰者最神圣的装饰物。因而在藏区,佩戴绿松石是敬天敬地的事情,虽说平常却也不可或缺。藏族首饰的材质丰富多彩,但最具特征的是藏银、绿松石、珊瑚和玛瑙。在藏族服饰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绿松石或红玛瑙轮回转圈排列的首饰造型。这种首饰造型源于法轮的造型形式。而法轮是藏传佛教的象征。基本上每个藏民都拥有绿松石饰品。在西藏,随处可见男女老少不是在发间就是在腰间佩着绿松石。藏民对绿松石既崇敬,又喜爱。他们对绿松石的崇敬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藏王的臣民不许将任何一块绿松石丢进河里,否则灵魂会离开他的躯体而身亡。对绿松石的喜爱则源于绿松石大海般的蓝色。在佛教“人世皆苦海”教义的影响下,藏族教徒们对大海有一种向往之情,他们甚至把高山湖泊称为“海子”。他们把绿松石看作是大海的精灵,视其为神力的象征。因而在藏饰中绿松石是神圣的装饰用品。世界上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是伊朗。我国的绿松石主要出产于鄂、豫、陕交界处,以陨阳绿松矿最为著名。绿松石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高档绿松石即首饰用绿松石要求具标准天蓝色,颜色均匀。其次深蓝色、蓝绿色和浅灰蓝色。

美国的印第安人认为绿松石是大海和蓝天的精灵,会给远征的人带来吉祥和好运,被誉为成功幸运之石,是神力的象征。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视它为神的礼物。

佩戴绿松石首饰时,最好和化妆品、香水等物品保持距离,以免损坏宝石首饰。因绿松石多孔隙,注意鉴别时避免用重液测密度,因为三溴甲烷、二碘甲烷会使绿松石变色。绿松石颜色娇嫩,怕污染,应避免与茶水、肥皂水、油污、铁锈和酒精等接触,以防顺孔隙渗入宝石后变色。绿松石怕高温,不能直接火烤和阳光直射,以免褪色、炸裂、干裂。绿松石硬度小、性脆,戒与其它硬物磕碰,佩戴时也应引起注意。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13)

麝香

麝香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用来源为麝科动物,成熟的雄体腺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香囊经干燥后,割开香囊取出的麝香呈暗褐色粒状物,品质优质者有时亦析出白色晶体。固态时具有强烈的恶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释后有独特的动物香气。麝香的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麝香在中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墨水与颜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古书《医学入门》中谈“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内入骨髓……。”《本草纲目》云:“……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其意是说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性。治疗疮毒时,药中适量加点麝香,药效特别明显。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颜色一般为大红,无味,有金属光泽。朱砂的断口呈半贝壳状,莫氏硬度2~3,比重8左右,大约是水的十倍。药店出售的多为经过特殊筛选及处理的粉状朱砂,而市场上出售的朱砂饰品多为砂粉铸件。

朱砂不奇缺,价格也不高,可从古至今,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无不将其视为神圣宝物。炼丹、画符、入药、作画、被撒入墓葬里或是填塞在存放玉器的箱盒中;甚至用朱砂染成的丝绢包裹玉器,使朱砂成为出土玉器上最明显的附著物质,直至今日还研制成各种文玩饰品。朱砂通红亮眼,精美异常,无论做颜料还是做饰品,都能让人赏心悦目,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喜爱就是来自朱砂的颜色。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朱砂饰品,可惜基本都是假的,一点朱砂成分不含。比较好一点的是用朱砂粉末或者朱砂矿石加有机胶模具压成的串珠或者饰品。只要对比一下重量,就基本知道真假。

朱砂的作用和功效很多,除了做颜料和做饰品等,最大的作用就是辟邪了。自古以来就是公认辟邪的圣品,那么朱砂为什么能辟邪呢?邪,则不正,不正即失常。表现在人体上的症状皆为肢体寒凉,失眠多恐,惊痫疯癫,烦躁易怒,神经兮兮。由此得知,邪其实是一种病,是神经和精神类疾病。我国中医很早就发现,朱砂有特殊的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所以,在传统中医药的方剂中,医治这类疾病,首选的药物就是朱砂。朱砂能让人镇静,这应该就是民间用朱砂“辟邪”的缘由所在。传说鬼魂之物趁人情绪不稳定,或者恐惧的时候趁虚而入,所有邪都生于阴,存于阴,发于阴。那么人就是受于阴,人或各场所会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存阴,受阴,生邪,人们正常生活就会被邪所干扰不能正道。而朱砂即中医道教中称之为极阳之物,具有平衡人、室内、办公室等场所阴阳气场之功能,场所阴阳平衡才能让人悠闲自得。

佛教七宝指的是哪七种宝(佛教七宝)(14)

朱砂

朱砂的药用价值自古便有记载。在《本经》中描述,朱砂具有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的功效。在《别录》中写到,朱砂具有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的功效。

朱砂常被做成佛珠、念珠,用以持佛念经时使用,其能使人沉心静气,心神安定,意念集中、智慧提升,是礼佛之人必备的吉祥物。朱砂不同于玉石、天珠握在手里是冰凉的感觉,它握在手心里是温暖的,也就是说,朱砂是带有极强阳气的磁场。大凡道家、仙佛用于开光、辟邪、镇煞等等,非用朱砂不可。世人一直将其当成是开运、镇煞、祈福纳财的上上之极品。在源远流长的巫傩文化盛行的湘鄂川黔渝境内,由于朱砂具有镇惊、避邪和提升地气之功效,人们把朱砂视为珍宝佩戴于身,或用于在建新房、竖大门、墓葬、安碑等。

我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这种做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经久不褪,后世的皇帝们沿用此法,用辰砂的红色粉末调成墨水书写批文。古代许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朱砂”为名,那一点鲜红像是凝结了中国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美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