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病理知识(健康术语-毛发)

现代科学认为毛发是皮肤的角化附属结构表皮分化的特殊变型器官,可分为毛根和毛干两部分露出于皮肤表面的部分为毛干,埋于皮肤内的部分为毛根,基部膨大为毛球,是毛发的生长部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毛发病理知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毛发病理知识(健康术语-毛发)

毛发病理知识

解读

现代科学认为毛发是皮肤的角化附属结构表皮分化的特殊变型器官,可分为毛根和毛干两部分。露出于皮肤表面的部分为毛干,埋于皮肤内的部分为毛根,基部膨大为毛球,是毛发的生长部位。

毛球下端凹陷,容纳结缔组织,称毛乳头。毛根插入由表皮陷下的上皮小管,即上皮性根鞘,外面包有结缔组织,称毛囊。毛囊周围有皮脂腺,可分泌滋润毛发和皮肤表面的皮脂。附在毛囊上的平滑肌束为竖毛肌,收缩时可使毛发直立并帮助排出皮脂。

头发多以数根为一簇生长于头皮,每日可生长320微米,平均2~4年更换一次。新的毛囊不断替代旧的毛囊,如果新旧毛囊更换过程受破坏,则可导致局部毛发稀少或发生非正常性脱发,脱发多发生在前额和颅顶部。人类的毛发已明显退化,仅有头发、鼻毛、睫毛和耳毛仍起着保护性作用。

应用领域

毛发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关于毛发的生理,中医有“发为血之余”、“肾者……其华在发”、“肺主皮毛”等认识。

1、发为血之余,肝脏主藏血

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主要依赖于肝脏血液的濡养。青春年少,血气充盛,则头发茂密,黑而有光泽;年老体衰,肝血不足,则头发变为苍白,并易于脱落。明·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血盛则发润,血衰则发衰。”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也指出:“血盛则荣于发,则须发美;若气血虚弱,经脉虚竭,不能荣发,故须发脱落。”上述论述均表明了毛发与血之盛衰的密切关系。因此,当各种原因致使血分病变时,如血虚、血热、血燥、血瘀等,均可引起各种毛发的疾病。

正因为发与血的密切关系,中医才有“发为血之余”之说。血余之名始自元代医家滑寿,他在注解《黄帝内经·素问》时中说:“水出高原,故肾华在发。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也。今方家呼发为血余,盖本此义也。”民初医家丁甘仁在《丁甘任医案·衄血》中明确指出:“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现代研究也发现,发的异常程度与血虚证程度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血虚证组发的异常病例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

肝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素问·调经论》、《灵枢·本神》中均明确提出“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也说:“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既然肝主藏血,而发为血余,因此肝血充盛,足以滋养须发,则须发荣,若肝血不足,血余失养,则须发枯。由此可见,提出肝主毛发之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2、肾脏荣华在发,肝肾乙癸同源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提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认为体内肾气的盛衰,能通过头发的状态显露出来。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不仅藏先天之精,五脏六腑所化生的后天之精亦可由肾所藏。肾精能滋养脏腑和人体组织,是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头发的盛衰和肾气的充盛与否关系密切。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可见,人不同阶段头发的荣枯演变,与肾气的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资生。肾精充足肝血便得到滋养,肝血充盈,血能化精,肾精才能充盛。也就是说,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也有赖于血的滋养。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中云:“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清·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辨》中也说:“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因此,中医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的说法;将五脏与五行和天干相配,肝为乙木,肾为癸水,因此又称乙癸同源。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既然发为肾之外华,而肝肾又乙癸同源,那么,发之盛衰不仅可以反映肾精的盛衰,也反映肝血的盈虚。

3、身体毛发密集部位多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

由表知里、司外揣内是中医藏象学的重要认识方法。《灵枢·刺节真邪》篇说:“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意思是说可以从苇蒲生长的情况,推断藏在苇蒲下面湿地的大小和肥瘠。同理,机体外部的表征与机体的内在变化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灵枢·本脏》篇明确提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金元医家朱丹溪也指出:“欲知其内者,当现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于外。”清·汪宏编著的《望诊遵经》中对于气血与须发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描述:“经血气盛,则美而长……气血俱少,则其处不生……察知经络之部位,可知其血气之盛衰从足厥阴肝经循行的路线不难发现这样的特点,就是肝经所过之处也是毛发丛生之处,即身体毛发密集部位多为足厥阴肝经所到之处。《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人体毛发密集的位置主要是头部、眼睛、胡须、阴部和腋窝。除腋下外,其他部位足厥阴肝经或直接循行,或通过支脉到达。根据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腋部由肺所主。而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经之气通过支脉注入肺经之中通过对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的复习,不难发现肝经与毛发的密切关系。肝脏所藏之血气通过足厥阴肝经运行输布体表,其所过之处毛发丛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发为血之余”的合理性。

4、“肝主毛发”与“肺主皮毛”各有侧重

肺主气,气虚失其温养之职,自可影响毛发的生长。《素问·痿论》提出“肺主身之皮毛”,强调肺与皮毛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但是,肺主一身之表,“肺主身之皮毛”重点在皮不在毛。当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毫毛发须附属于皮,自然与肺也密切相关。实际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可以认为毛发疾病与五脏均有一定的关系,都可以通过气血的关系或心肺脾肾与肝脏的关系得到解释,如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自会影响毛发的生长。需要明确的是,五脏之中,毛发与肝脏血气的盛衰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毛发疾病时应以调理肝脏为主,兼及其他脏腑;应以调补精血为主,兼以调补阳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虽说治疗咳嗽可以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来治疗,但其重点仍然在于治疗肺脏。其中的道理是相似的。

参考文献

1、刘国梁.《人体科学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2、孙丰雷,论“肝主毛发”,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5月,第33卷,第3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