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经典京剧(姹紫嫣红开遍京剧大师梅兰芳)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幕低垂时分,窗外景致皆趋于黯淡,视野内一片宁静,唯有街上几声汽笛声鸣远远地传进耳朵。一出经典的昆曲《游园惊梦》自音响中缓缓流淌,倚靠着墙壁,听那宛转悠扬、清新动人的唱腔,所留存的为数不多的影像资料里,梅兰芳先生以江南式的温柔娴静表现出杜丽娘缠绵复杂的情绪和娇慵意态,少女怀春恋景,其精湛唱功使得整出剧目显得精美无比,舞台之上花团锦簇,动作形象琳琅满目。我沉浸在梅先生的细腻嗓音中,久久不能平静。

梅先生被尊称为“四大名旦”之首、伶界大王、京剧艺术大师,蜚声国内外,从他成名的那一刻至今,过去了一百多年,他的故事、贡献和演出的剧目,仍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所有大师的成就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的,他们要付出的精力和努力远比一般人要多得多,这其中包含了坚持不懈,包含了道义担当,更包含了无限的热爱。

梅兰芳经典京剧(姹紫嫣红开遍京剧大师梅兰芳)(1)

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那时他还叫梅澜。祖父是号称“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清末一代名旦梅巧玲,伯父梅雨田精通各种乐器,为老生泰斗谭鑫培操琴多年,由擅胡琴,父亲梅竹芬在京剧上也有不俗造诣。在当时,戏曲行业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唱不了角儿就跑龙套,跑不了龙套就在后台化妆管理衣物,或者学习制作乐器、行头,并且因着“娼优并列”的看法,当时的梨园行都将孩子送去学戏,是为子承父业。教人学戏也同为产业,梅家祖父梅巧玲是四喜班的班主,并且有自己的教戏产业,但不幸的是,梅巧玲在四十岁时因病去世,紧接着,父亲梅竹芬也在梅澜四岁时病世,时年26岁。没有生活来源再加上大伯梅雨田无男丁,梅澜成为梅家这一代唯一一位香火传人,家族走向注定了梅澜要努力学戏,挑起光复家族的重任。

然而梅澜先天条件并不突出,“言不出众,貌不惊人”成为他初期的真实写照。京剧对于演员的脸型有着一定要求,属瓜子脸和鹅蛋脸最佳,再用贴片修饰,经过舞台化妆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佳。然而梅澜的脸型介于圆脸和国字脸之间,近视和下垂的眼皮使得整体面貌看起来不精神且眼小无神,嗓子不响堂,更致命的是他反应迟钝,一出戏同龄人只学几遍就可上口,然而梅澜要学一二十遍才能勉强应对。大伯梅雨田请来的朱姓师傅丢下一句“祖师爷不赏饭”后拂袖而去,留下八岁的梅澜兀自发愣,这个寄予了全家所有希望的孩子初期表现并不佳,家族内部一度弥漫着愁苦的气氛。

梅兰芳经典京剧(姹紫嫣红开遍京剧大师梅兰芳)(2)

幸运的是,梅澜遇到了他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老师吴菱仙。这位老师与梅家大伯有极深渊源,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唱做并重,当梅澜学戏文学累了时就教他练基本功,遛弯、喊嗓、练基本功、学戏文,每一样都反复教学。每天早晨,梅澜在练“耗山膀”这一动作的同时也练眼睛,盯着一个地方看几个小时,将眼皮肌肉练得具有张力并且改善了眼神不聚焦无神的缺点,此外他还养鸽子,用鸽子外出和回巢的飞行轨迹练眼神,十年过去后,他的眼睛终于达到了光彩照人的效果。在嗓子和身段上,他同样下功夫苦练习,用铜板计数,一段戏文练习三十遍才算结束。勤学苦练终于让梅澜身段协调大方,嗓音圆润甜美,眼神生动传情,扮相优雅俊美,终成一代大师。

1904年,梅澜拜师学艺两年后,首次登上舞台。广和楼戏园上演《天河配》,梅澜在《鹊桥密誓》一折中饰演织女,这一次表演拉开了梅澜今后五十余年舞台生涯的序幕。梅澜在表演之余,专心观察其他角色的优点与长处,转而运用在自己的表演中,博采众长,通过观摩众多大家的表演,使他唱功精进,1908年,梅澜当时搭班的喜连成的班主赠戏名:梅兰芳。此后,他以这个名字致力于老戏创新,站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联合当时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文人,创作出一出又一出脍炙人口的戏曲。

成为京城红极一时的名角儿后,他远赴上海,在一系列演出中获得上海观众的热烈追捧,人们对这个嗓音清脆、唱腔圆润、扮相极佳的青衣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在1931年六月《上海戏剧月刊》的投片选举中,夺得“四大名旦”之首。他学昆曲,编演时装新剧,他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他在全国各地教习新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登台,又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场“破冰之旅”,缓解了中日紧张的外交关系,梅家宽厚恕道的门风影响了他一生的轨迹。

梅兰芳经典京剧(姹紫嫣红开遍京剧大师梅兰芳)(3)

直到1959年,梅兰芳为献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创作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出新编剧目《穆桂英挂帅》,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60多岁的高龄,完美的展现了老艺术家的风采。1961年,梅兰芳与世长辞,这位一生扮演了180多位女性形象的大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旧计划着赴新疆演出,他造就了“一代完人”的传奇人生,他谦逊平和,对自身又有着极严格的要求,广交好友,立足时代,用一腔热忱和一腔热爱影响着无数后来者,让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享誉海内外,他堪称一代巨匠。

《游园惊梦》中,杜丽娘立在花前娓娓唱来,我只觉得一室飘香,脑海中《宇宙锋》《天女散花》《穆柯寨》《生死恨》的片段不断闪过,虽无天分学习戏曲,但能够一睹大师当年的风采也堪称人生盛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