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

导语: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每个正在备考的高中生最大的目标,期待自己在大学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参加喜欢的社团,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多人对于母校的感情也是任何人不能撼动的,人们常常会开玩笑地说,母校就是我每天吐槽八百遍,但是却不允许别人说她一句不好的地方。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作为最后一届在校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提到南京大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简称南大,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也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办校历史可以追溯到到1902年,一直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

而金陵学院是隶属于南京大学的一所独立院校,于1998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由南京大学,申办并成立,金陵学院传承着南京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立足于江苏。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2)

但在2020年的9月,金陵学院正式对外宣布,将停止招生,2023年时,完成对最后一届在校生的培养之后,金陵学院将终止办学。

所以,今年的金陵学院不同于其他大学,其他大学的开学季是熙熙攘攘,拎着行李来报到的新生,是操场上喊着口号流着汗水军训的学弟学妹,是每个系都认真筹备的迎新晚会,而这些在金陵学院都已经成为历史。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3)

在采访如今正在上学的学长时,被问到作为金陵学院的最后一届在校生是什么体验,学生表示,食堂一些档口目前只提供午餐和晚餐,部分商家也已经关门撤店。

不过操场上依旧有同学们在打篮球,图书馆里依旧有同学在努力学习,学生还表示,这些其实还好,只不过作为学长,没有办法迎接学弟学妹了,觉得是在大学经历中的一丝遗憾。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4)

虽然金陵学院停止招生,但是对于如今的在校生来说,其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虽然很多人调侃,念着念着书,母校没有了,但是其实金陵学院停止招生,对于在校生来说,除了无法享受其他大学的那份热闹以外,还是存在很多好处的。

金陵学院虽然停止招生,但是目前颁发的毕业证依然有效,不管是就职还是考公,金陵学院的毕业证都将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至少大家不必担心书会白读。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5)

而且金陵学院将会在2022年正式融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虽然金陵学院的学生在毕业时,毕业证上还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但是毕业生毕业后可以享受南大的校友权益,这对于金陵学院的学生来说也可以算得上一件好事。

金陵学院的学生也不用像其他学校的学生那样,为了在图书馆抢占一个位置而起早排队了,操场上的篮球场也不必下课第一时间去“占领”了,虽然有一丝“孤独”的氛围,但是似乎也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些便利。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6)

大学生们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能停止努力

金陵学院的学生面临学校停止招生,一些专科学校的学生可能面临学习氛围差,哪怕是985,,211高校的学生也会有他们面临的苦恼,但是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大学生都不能停止努力。

首先,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认真对待课堂,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对大学生们最基本的要求,考取的大学不是对自己实力的最好证明,在学校里学到的本事才是。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7)

所以大学并不是你可以随便玩的地方,大学的你是否认真对待学业,将会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就业和生活,可以说大学的学业对于你的影响更加深远。

其次,利用好课余时间。大学生活相比高中要轻松很多,学生们会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8)

参加社团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参加学生会可以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多读书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考证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大学里有很多提升自己的方式,宅在寝室追剧、打游戏肯定不是。

笔者寄语: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2023年将正式地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现在的在校生生来说,看不到学弟学妹稚嫩的面孔,体验不到熙熙攘攘的食堂,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终止办学)(9)

但不管学校的发展如何,在校的大学生,都要保持着自己的学习热情,不要因为学校的变化影响自己的学习心态,努力学习,未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话题讨论:你觉得作为学校的最好一届在校生是一种什么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