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

汉武帝一生雄才伟略,其在位的54年间和匈奴展开了坚决卓绝的战争。

这其中先后18次主动北伐匈奴,漠北战役时彻底将匈奴赶回漠北,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解决了匈奴对大汉王朝的威胁。

然而,汉武帝对外战争时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实还要感谢吕后。

正是吕后对15岁少女下达的一项命令,才让60年后的他拥有和匈奴对战的资本。

那么,当年吕后到底下达了什么命令?又为何会下达这项政令呢?

一、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

从刘邦的糟糠之妻到令人畏惧的吕后,吕后的一生是隐忍而辉煌的。

尽管她因临朝称制被人诟病,但其执政期间本着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思想,废除挟书律、恢复旧典,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鉴于其主政期间的卓越贡献,司马迁将其吕后列为“本纪”中,且评价其“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只不过,独揽大权、一手遮天的吕后,并非可以为所欲为,特别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吕后就只能选择韬光隐晦。

惠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92年,远在北方边境的冒顿单于,给吕雉送来一封“求婚信”,其中写道: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意思很简单,说的是我冒顿单于妻子已离世,而“陛下”吕雉你和我一样都失去配偶,既然我们都是孤家寡人一个,不如凑合着一起过,如此不是一桩美事吗?

冒顿单于之所以敢这么说,其实就是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把大汉王朝放在眼里。

匈奴自古就是彪悍的游牧民族,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300年前,当时正处在战国时期,秦国、赵国就已和匈奴打得火热。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1)

名将李牧

当时匈奴势力还没有壮大,赵国名将李牧长期驻守边境,和匈奴大战数次,将其挡在雁门之外,使得其没能参与中原逐鹿。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解决北方匈奴祸患,让大将蒙恬驻守边境。

蒙恬不辱使命,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赶到河套一带。而后,秦始皇更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万里长城。

然而,秦始皇驾崩后,天下大乱,农民起义一浪接着一浪,匈奴借机发展,其实力愈发强盛。

大汉建立初期,匈奴单于冒顿统一各大部落,建立极其强盛的匈奴帝国,对大汉王朝造成极大威胁。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兵攻打韩王信,结果此人兵败逃到匈奴。

刘邦不知是计,孤军深入来到匈奴地盘,结果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被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

幸亏陈平使用反间计,让冒顿对韩王信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大量金银财宝诱惑,这才让刘邦捡回一条命。

后来,刘邦只能选择和匈奴和亲,稳住匈奴,双方进入短暂的和平期。

刘邦驾崩后刘盈登基,但实际掌控者为吕雉,冒顿单于认为吕后好欺负,这才写了一封“求婚信”戏弄一番,借机发起全面战争。

古人对女子贞洁十分看重,丈夫离世后是万不可改嫁的,需要为夫君守寡一辈子。

更何况吕雉为皇太后,母仪天下,更不能轻易改嫁,不然会被天下人笑话。

可见,这封“求婚信”内容不多,但侮辱性极强,匈奴单于说白了就是想戏弄一下吕后。

这让大汉实际掌控者吕后大为愤怒,她立马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此时,吕后的妹夫樊哙当即站出来,要为吕后出口气,他说:“只要给我十万大军,我必然可以助力陛下铲除蛮夷,让其无法再嚣张。”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2)

吕后(剧照)

实际上,樊哙在军事上的能力并不强,只是因妻子的身份,这才让他地位尊高,而他这么说,也不过是口头上出气而已。

大臣季布不屑道:樊哙该杀,若如他所言,那将使得整个大汉王朝陷入危险中。想当初,高祖率领32万大军讨伐蛮夷匈奴,却被困在白登。

樊哙当时参与这场战争,但身为上将军的他,并没能为高祖解围。如今天下刚刚安定,百废俱兴,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樊哙口口声声说十万大军就可讨伐匈奴,难道他比高祖还要厉害?他这番举动,只会让国家岌岌可危。

吕后被羞辱了一番,虽然内心并不高兴,可她听了季布之言后,心中怒气消了一大半。

有人问,吕后作为当时的实际掌权者,被匈奴羞辱一番,为何还能咽下这口气?其实,观吕后一生从天真到铁腕女皇的蜕变,无不体现她隐忍、刚强的政治才能。

二、从天真女到传奇“女皇”

吕雉公元前241年出生于单县一个富商家庭,后父亲吕太公为躲避仇家,举家迁至沛县。

一次宴会上,吕太公只见了刘邦一面,就认定他有帝王之相,随即将大女儿吕雉许配给他。

这等好事,刘邦自然高兴,他已年近四十却没能成家,没想今天有人将女儿送上门来。

其实,吕雉并非嫁不出去,她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性,沛县县令多次托人说媒,吕太公无动于衷,他相信自己的面相之术。

就这样,黄花大闺女吕雉嫁给已有私生子的刘邦,婚后吕雉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孝顺双亲、相夫教子,没有太多想法。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3)

刘邦当了泗水亭长后,整天和小混混为伍,赚来的钱都不够挥霍的。不过吕雉并没有怨言,反而是针织衣物、下地劳作,补贴家用。

后来,刘邦因罪逃亡时,吕雉除了要照顾一家人,还要为夫君送去食物、衣服。可见,吕雉自从进入刘邦家门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刘邦起义后,吕雉生活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整天担惊受怕,甚至还两次被关押当做人质。

特别是被项羽关押期间,吕雉一方面要维护作为汉王刘邦妻子的名声,一方面又要为全家人性命委曲求全,每天都遭受死亡威胁。

然而,当吕雉苦尽甘来成为皇后,却看到刘邦和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你侬我侬,这让吕雉内心百感交集。

期间,戚夫人更是仗着被刘邦宠溺,企图让其立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得知后大怒不已,她在皇宫多年来忍辱负重,就是为了保儿子刘盈顺利登基,没想如今却被人截胡。

这一刻,那个天真贤惠的吕雉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阴狠毒辣的吕后。

为了保住刘盈太子之位,吕后开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手段,她拉拢朝中一众大臣,并在张良建议下笼络“商山四皓”,让其辅佐太子刘盈。

“商山四皓”是刘邦费尽心机都没能邀请到的高人,如今他们却辅佐太子。

刘邦知道太子刘盈羽翼丰满,故而打消另立太子的想法,且暗示戚夫人和吕雉交好。

然而戚夫人并不听从,仍在不断挑衅吕雉。待刘邦死后,吕雉便展开报复手段,将戚夫人折磨成“人彘”,其手段之残忍,就连汉惠帝刘盈都吓得郁郁寡欢。

其实,吕后在政治上的强势,早在刘邦晚年铲除异姓王时就展现出来。

当时张良、萧相国两大功臣已半隐居,没有争夺天下的欲望,但唯有淮阴侯韩信让刘邦彻夜难安,他用了各种办法也没能打压韩信。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4)

但没想,刘邦的这块心病被吕雉根除。公元前196年,刘邦出兵平叛乱贼陈豨,不过韩信已提前和陈豨约定在京城发兵策应,吕雉听闻后并没有太过焦虑,反而是找到萧何,和其策划诱骗韩信进宫。

韩信果然上当,当他来到长乐宫后就被武士们捆绑,吕雉再以其谋反罪名诛杀,且诛其三族,彻底解决刘邦之隐患。

然而,韩信被杀只是开始,不久后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念其旧情,留了他一条命,将其流放蜀地。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5)

彭越不愿离开故土,遂找吕后求情,谁知吕后先是假仁假义将其带进京城,又劝说刘邦不能放虎归山,执意将其斩杀。

可见,吕后在政治上刚毅果断、手段狠毒,其手腕比刘邦强硬,也难怪司马迁称“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刘邦去世后,刘盈登基称帝,但汉惠帝性格懦弱、胆怯善良,毫无帝王风范,且受“人彘”惊吓不理朝政,整天安逸享乐,其大权实际在吕雉手中。

当然,底层出身的吕后,深知民间疾苦,她继续延续刘邦“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轻徭薄赋、发展经济、鼓励农耕、废除苟政,特别是除去“三族罪”、“妖言令”,鼓励民间捐赠古籍,且厉行节俭,使得百姓日益富裕安乐,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三、忍辱负重下达一道命令

可见,吕后在政治上的嗅觉灵敏度非常高,她也从来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妄为的人。

因此,面对冒顿善于的侮辱性“求婚书”,众大臣要求开战,吕后却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6)

刘邦

她深知匈奴人并非和亲,而是激怒大汉王朝,为全面开战寻找借口。

但此时国家刚刚安定,百姓正休养生息,和匈奴作战只会让天下百姓遭殃。

为此,吕后选择隐忍,亲自给冒顿单于回了一封信:

“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其大概意思是:“我已经老了,连牙齿都掉光了,没有半点姿色可言,就连走路都不稳妥,如果和你结婚,只会玷污你的身子。不过,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送去2辆御车、8匹马,就当是给你赔个不是。”

很快,单于就收到这封回信,他本人大为开心,毕竟他作为匈奴之主,想要什么姿色的女人得不到,自然不喜欢吕雉。之所以写“求婚信”,正是为了发兵作战。

没想,吕后受了如此侮辱还不生气,且向自己服软,并送来了贡品,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就此,冒顿单于取消发兵南下的想法,边境危机就此解决。

尽管“谩书之辱”以汉朝和亲、纳贡告一段落,但吕雉慧眼如炬,她深知不远的将来,西汉和匈奴必然有一场世纪大战,她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韬光养晦,为来日备战做准备。

就此,吕雉继续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制定良策,寻求复仇之机。

公元前189年,吕后向全国15岁少女颁布一项特殊命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字面上理解很简单,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就要出嫁,一旦还没有结婚,那赋税惩罚将以五倍算起。

其实,吕后的这项生育惩罚制度,也是延续刘邦时期的生育政策。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7)

早在西汉建立之初,因中原大地经受秦二世横征暴敛、农民起义、楚汉争霸等危机,使得当时男子死亡率大大提高,再加上连年饥饿,百姓们饿殍千里,其人口从2500万人降至1300万人。

其人口数量锐减,必然导致大量农田荒废,劳动力短缺,不利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因此恢复人口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刘邦下令:“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也就是说,只要夫妻双方能够生育孩子,那就可免除2年以上的徭役。只要生育即可远离繁重赋税。

这对贫苦百姓而言是极大的诱惑!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时不兴兄弟分家,如果一户人家有3对夫妻,连续生了十个孩子,那整个家庭可免20年徭役。

没有了赋税重担,再加上勤于耕种,致富并非不可能。

与此同时,刘邦尽管施行轻税政策,可普通百姓仍然担负不起。《汉律》记载:“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

也就是说,15岁到56岁的汉民,需要上交人头税,一人为120钱,这在当时可购买200-400斤米,等同于今天的一千元人民币,在那个年代是很大的负担。

为了减少赋税压力,父母都会尽可能将女儿早点嫁出去,如此就能够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为提高人口做贡献。

而到了汉惠帝七年,吕后更是直接惩罚不结婚的剩女们,15岁到30岁之间未婚嫁者,需要上交五倍人头税,也就是600钱,这再次增加普通民众的负担。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8)

吕后之所以颁布这一政策,还因当时匈奴人口已达到200万人,且拥有40万精锐骑兵,再加上匈奴人从小骑箭射马,体格强壮,汉人想要战胜匈奴,只能采用人海战术。

可当时,汉朝才不过一千多万人,且粮草不多,无力和匈奴发起全面作战。

但吕后相信,只要大汉王朝人口增多,粮草充盈,那就可凭借庞大的财力和兵力战胜匈奴,因而她才鼓励早婚早育,对不婚、晚婚者加大惩罚力度。

然而,正是吕后的生育奖惩政策,使得父母急急忙忙将女儿嫁出去,但这一过程中也忽视了对女婿家庭背景、能力等的筛选,女子出嫁如同“抽盲盒”,一旦遇到不负责任者将痛苦一生。

从今天来看,汉朝这一政策违背人权,也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

15岁仍是未成年少女,此时女性正处在懵懂无知的豆蔻年华,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家庭烦恼。

如果此时就要承受相夫教子、侍奉父母、农耕织布的压力,过早进入繁忙劳碌的人生,显然对女性太不公平。

而受早婚早育政策的推动,再加上当时国家安定,社会稳定,极大提高人口出生率,汉朝人口确实迎来了快速增长,到了汉武帝时期,人口就增至3600万人,匈奴人口却仍稳定在200万人左右。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9)

吕后颁布的这项生育政策,尽管在当时来看是“灭绝人性”、“无视人权”,可60年后人们才知吕后的智慧和谋略。

四、汉武帝一雪前耻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力也在急速强盛,再加上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奋发图强,开创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攻打匈奴奠定了绝对基础。

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他上任后就积极备战,训练一大批精锐骑兵,打造精良武器、建筑军事要道、储备战争物资,从而为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29年,一切准备就绪后,汉武帝发起了蓄谋已久的反击匈奴战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有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彻底歼灭匈奴的有生力量。

公元前127年,匈奴率2万大军攻打上谷、渔阳等地,残害上千名手无寸铁的百姓,并掠夺大量财物。

汉武帝得知后,立马让卫青率4万大军攻打匈奴所在的河南地区。

此次作战中,卫青出色指挥,率领汉军骑兵大败匈奴,歼灭数千人,缴获一百多万头牛羊,并收复河南大片地盘。

河南战役缓解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压力,也让西汉对匈奴的防御战线延长,可匈奴战斗实力仍没有被削弱。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10)

汉武帝决定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和西域各国友好通商,从外交层面上孤立匈奴,因而河西战役就此打响。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一万精兵从陇西出发,攻打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大军。

他利用突然袭击战术,六天时间里连破匈奴五国。随后,他又疾驰上千公里赶往皋兰山下,歼灭九千匈奴。

同年夏季,霍去病再次率兵深入匈奴腹地,迂回纵深2000多公里,攻破匈奴各部,又在黑河流域同匈奴主力军决战,歼灭四万多匈奴士兵,俘虏匈奴王五人、单于阏氏、王子、将军等3200人。

此战中,汉军收服河西走廊,斩断匈奴“右臂”,彻底解除匈奴对长安以西地区的威胁,扩大了汉朝统治疆域,为进一步歼灭匈奴有生力量奠定基础。

河西战役后,匈奴人将王庭迁移到漠北地区,但他们仍继续派兵掠夺西汉边境一带。

汉武帝听闻后大怒,为彻底解决边患问题,公元前119年,他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漠北战役。

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两人各统帅五万骑兵,再辅以数十万步兵、十余万匹马配合骑兵行动。

此战中,卫青集团和单于主力遭遇,双方打得难舍难分,单于见汉军兵强马壮、有备而来,讨不到便宜,随即派出百余人逃走。尽管此役没能擒获单于,却歼灭1.9万匈奴军。

霍去病率部深入一千多公里,横渡弓闾河,和左贤王部遭遇作战,一鼓作气歼灭七万余名敌军,之后更是乘胜追击“封狼居胥”,又直逼瀚海胜利凯旋。

漠北战役后,匈奴有生力量遭到了重创,失去肥硕的漠南地盘,迁入荒凉凄苦的漠北,就此走向衰败,无力大举南下。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11)

汉武帝同匈奴的十余次作战中,歼灭22万匈奴精锐,匈奴就此无力同汉王朝相抗衡。

尽管汉军也损失20万精兵,可相比3600万的庞大人口来看损失并不大。

可以说,汉武帝能够击败匈奴还要感谢吕后带来的人口红利,不得不说吕后的“催婚令”实在高明。

汉武帝在位期间,虽然继续执行“早婚早育”政策,可人口却年年锐减,从巅峰时5000万人锐减至2500万人。

其主因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赋税过重,每年无数人征战而死,不少百姓更是因交不出人头税而“生子辄杀”。

不过幸运的是,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诏》,也就是“罪己诏”,为自己的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而忏悔,避免大汉王朝继续走下坡路。

今天来看,吕后的早婚早育政策虽然有些弊端,可也奠定了汉朝国力的愈发强盛,为解决匈奴祸端点奠定基础。

吕后到底有没有给匈奴称臣(吕后下了一道命令)(12)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因其执政期间政通人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其政绩得到文武大臣认可,因而她死后和刘邦合葬长陵,且陵冢大小和刘邦相等,这一丧葬规格为汉朝皇后陵墓之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