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1)

洞察体育力量,把握产业脉搏!体育大生意第1043期,欢迎关注最好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本文作者:freelee

体育大生意记者

没有保罗·沃克,《速度与激情》系列仍在狂飙。北京时间4月14日,《速度与激情8》正式登陆国内院线。2015年,沃克意外离世令当时的《速度与激情7》带上了缅怀的味道。在影片内外的综合因素作用下,《速7》斩获15亿美元票房,成为影史上票房第六高的电影,同时也是史上最高票房的赛车主题电影。

然而,从一开始就关注《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影迷,一定发现作品越来越游离于最初标榜的“地下赛车”主题。在《速8》中,地下赛车依然只是一道点缀用的“冷菜”,真正的“大餐”则还是充满视觉奇观的大场面。这样的发展恐怕令最早追随该系列的“车迷型”粉丝百感交集。

一座充满暗示和隐喻的体育场

2001年《速度与激情1》面世,把光怪陆离的地下赛车世界生动地呈现在银幕上。开头一段简短的劫车案剧情后,主角布莱恩·奥康纳(沃克饰)立马出现在一辆荧光绿的1995年版三菱Elipse中。这位卧底警察正在洛杉矶道奇体育场附近试车,尝试通过自己的车技打入多米尼克·托雷托(范·迪塞尔饰)领导的地下赛车组织,以调查一宗劫案。

用道奇体育场揭开这段影史上的地下赛车传奇别具意义。道奇体育场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球队洛杉矶道奇队的主场,同时也曾经成为赛车场。1963年,加州跑车俱乐部在这里组织过两次赛车比赛,据说吸引了4000名观众。然而,这并不是道奇体育场最大的象征意义所在。实际上,虽然球场的名字来源于球队名,但它暗暗影射了《速1》中最标志性的战车——1970年版道奇Charger R/T。

▼60年代的道奇体育场赛车广告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2)

正如多米尼克首次向布莱恩展示这辆私藏珍品时所说,道奇Charger R/T是“一头野兽”。对于美国人来说,“野兽派”风格的肌肉车是美国民族自豪感的代表。它们马力强劲,外表棱角分明,表现出美国男性的不羁与自信。有趣的是,肌肉车开始大行其道的年代,恰恰也是美国地下赛车文化走向繁盛的时代。上世纪30年代,已经有热爱刺激的美国人在干涸的河床上进行一种叫做“拖曳”(Drag)的比赛。它的玩法非常粗糙,设定一个距离(最常见的是1/4英里,即402米),车手开大马力,谁先完成这段距离谁是赢家。

如今,“拖曳”赛更常见的中文称呼为“直道加速赛”——因为“拖曳”的距离比较短,其赛道一般不会存在拐弯。而这种赛事简直是为美式肌肉车量身定做,后者灵活性较欧洲车和日本车稍有不及,但马力可观。因此,直道加速赛以纯粹的直道比拼,把车辆的能量和速度榨取到极致,与肌肉车的定位简直不谋而合。到60年代,道奇、福特、雪佛兰、普利茅斯等品牌分别拿出高性能的肌肉车作品时,飞车手们得到了更强大的武器,令直道加速赛倍加风靡。

▼《速1》的高潮战中,多米尼克的道奇Charger R/T与布莱恩的丰田Supra进行经典的“拖曳”对决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3)

如今,汽车文化研究者们大多数认为,直道加速赛是地下赛车的起源。《速1》对此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致敬。几场重要的赛车戏——包括结局多米尼克和布莱恩恰恰1/4英里的决斗——都是直道加速赛。另外,导演罗伯·科恩用一种更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地下赛车祖宗”这层含义。这又得说回那台道奇Charger R/T。多米尼克声称,自己之所以一直不开这辆车,是因为这是他和自己的赛车手父亲一起改装的。父亲死于一次赛车剐蹭意外,多米尼克为此把剐蹭车的司机打到几乎残废,自己付出了终身不得参与正规赛事的代价。换言之,这台道奇Charger R/T,包含着一种主角从正规赛车走向地下的隐喻。

道奇体育场(Dodger)与道奇汽车(Dodge)的英文拼写略有不同,但这不妨碍观众看出彼此名字上的联系。而它出现于影片开头,蕴藏的内容还不只是它与道奇汽车的联系以及其本身的赛车渊源。道奇体育场位于洛杉矶,而洛杉矶所在的南加州,正好就是公认的直道加速赛的发源地。从地下赛车发源地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开启一个关于地下赛车的电影系列,这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炫目的非法改装和非法车会

光是一座体育场在蕴含着这么多关于地下赛车的背景,而《速1》中那些明面上呈现的地下赛车元素,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既然称为“地下”,所以地下赛车的核心元素,多少与“非法”这两个字有所挂钩。这其中又可以分为非法改装和非法竞赛两部分。《速1》全面地体现了一辆改装车包含的元素:视觉改装,包括更换车体颜色、涂喷涂鸦图案、粘贴车厂贴纸,总之都是些纯粹视觉上的调整,对提升车辆性能作用不大;部件改装,即对车辆各种非动力部件的改装,例如车体、扰流板、防撞杠、轮胎、方向盘甚至座椅等等,这种形式的改装能对车辆性能带来一定影响;动力改装,这是直接针对动力系统的改装,对多高“速度”、多大“激情”起到核心作用,电影中最直观的动力系统改装配件就是液氮加速系统了,具有名副其实的“一键加速”功能,其他改装配件还有悬挂系统、涡轮增压系统、刹车系统等等。

▼“速激”中处处是光怪陆离的改装车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4)

“非法改装”这个概念,在海外可能不太盛行,但国内随便改装爱车的话,搞不好不会通过年审。而尽管美国佬都自诩“汽车专家”,改装成风,有关部门身披过后改装车就可上路,但像《速8》开头多米尼克那种暴力现场改装,肯定撕不掉“非法”这个标签了。

至于非法赛车,那更是英雄们怎样都无法洗脱的罪名。毕竟这些动辄时速100英里以上的怪兽在公共道路上飞奔,肯定严重扰乱公共交通秩序。所以在地下赛车中,警察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现实中的比赛会尽量选择在郊外少人的地方,这样警察没那么容易把地下车手逮着。电影中警察的存在感更高,《速1》第一场地下比赛时,组织者就紧张地强调“警察出动了,快点比赛吧”。果然,洛杉矶警方在赛后赶到现场,一群车友吓得四散而逃。

▼“巨石”约翰逊(右)饰演的警察加入了飞车家族,杰森·斯坦森(左)饰演的冷血反派被反白,“速激”系列算不算“三观不正”?(手动滑稽)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5)

在电影中,除了带着主角光环的布莱恩和卢克·霍布斯(德怀恩·约翰逊饰)外,大多数警察都是陪衬主角英明神武的喽啰。不过现实中我们得相信警察叔叔。就以国内为例,北京地下赛车界当年有一位著名的“二环十三郎”,他号称在晚上9-10点正常车流量情况下,仅用13分钟就能开摩托跑完全程32.7公里的北京二环路。然而2006年2月,他在赛车时玩脱了,被北京市公安局逮着。这件事最好玩的是,北京警察学院的汽车专家柳实当面耻笑十三郎的水准,说他在真正的赛车界排不上号。十三郎感觉受了羞辱,报名与职业车手对抗,然而据说在20人的比赛中敬陪末座。这时候十三郎才知道天外有天,开始认真钻研真正的赛车学问。如今真名陈震的十三郎已经成为真正的赛车手,并常在汽车论坛上谈论自己的经历,劝谕飞车族不要效法当年的自己。

可见,虽然电影中飞车党把警察都策反到自己阵营中去了,但是现实中却是相反,热心警察把野蛮生长的地下车手带回正道——至少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如此。

地下赛车让路,“速激”系列上天下海

这也许就是在国内也大受欢迎的《速度与激情》系列,至今还没到国内取景的原因——我们国家不允许外来飙车分子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而《速8》开头的一场古巴街头飙车赛,却是历史的一页——好莱坞电影首次到古巴取景。

执导过《王牌对王牌》《偷天换日》等经典动作片的加里·格雷一上来就给影迷们一场街头飙车,不可谓不燃。但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出现了,《速度与激情》系列越来越偏重于传统动作片的套路,而距离地下赛车文化越来越远。

▼《速2》的赛车场面比《速1》丰富,不再是单纯的直道加速赛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6)

《速度与激情2》中有两场精彩的赛车场面,而且不是简单粗暴的直道加速赛,而是有大量转弯的点到点赛事。另外结尾高潮处还有地下车手倾巢而出掩护布莱恩和罗曼·皮尔斯(泰瑞斯·吉布森饰)的刺激一幕。《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则完全是一段关于地下漂移赛的恩怨。

从《速度与激情4》开始,每一集的赛车次数减少到一场,不过这一集的车战靠着GPS定位虚拟赛道制造了新玩法和新视效。《速度与激情5》四位重要角色用警车飙车,也算得上有话题。而6-8集的赛车变“寒酸”了,要么与剧情没有太重要的结合,要么过于简化。《速7》尤其马虎,开头莱蒂·奥迪斯(米歇尔·罗德里格斯饰)在一场了无新意的直道加速赛中,战胜了一位终点线前爆缸的菜鸟。其后本片再无赛车情节。

▼《速5》海报中,枪比车抢眼得多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7)

取代地下赛车唱主调的,是各种用汽车炮制的视觉奇观。抢劫油罐车、囚车已经沦为小儿科,多米尼克和他的“家人”们近年来先是搞定了铜墙铁壁般的运钞车,直接把人家的运钞箱撬了下来(《速5》);然后干掉了开到高速公路上的坦克(《速6》);用降落伞绑在车位从天而降,这叫“上天”(《速7》);在冰面上与核潜艇战斗,这叫“下海”(《速8》)。难怪展望《速度与激情9》时,影迷们觉得多米尼克再不飙车到外太空就说不过去了。

转型赢来票房口碑双突破

地下赛车文化的削减,本质上是为作品扩大受众服务。《速1》当年以3800万美元预算换来全球2亿票房,投入产出比十分喜人。《速2》增加了更多的地下赛车形态,然而预算翻倍后票房只增加了不到3000万。

▼《速3》想用日式赛车文化的“漂移”做文章,却是“抓错用神”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8)

其后,由华裔导演林谐彬执导的四部作品更加看出问题。眼见《速2》的美式地下赛车文化玩得差不多了,林谐彬试图取材于东方,炮制出以日式漂移为主题的《速3》,然而这直接导致美国票房蒸发了一半,1.58亿美元的总票房也很对不起8500万的投入。痛定思痛之下,林谐彬果断向动作大片方向倾斜。《速4》重新集合《速1》的原班人马,以澎湃车轮激战加勒比海地区大毒枭,结果与《速3》一致的预算换来了全球3.6亿美元票房。

全系列中评价最高的《速5》,帮助《速度与激情》正式走进一线大制作系列。抢劫运钞车的桥段设计和场面调度,都是汽车动作场面中的经典。6.2亿的票房与IMDB的7.2分评分,令《速5》取得叫好叫座的最佳效果。而在笔者看来,日益得心应手的林谐彬在《速6》中又奉献了全系列最精彩的一次肉搏战。由于反派阵营的人物铺垫得个性鲜明,所以多米尼克、布莱恩、卢克和莱蒂四大正派角色在飞机上的“Boss战”一幕,各自可谓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甚至连二线配角罗曼也有一定篇幅的缠斗戏,与对手各自身处一辆飞车上互相肉搏。这一段不显得配角抢戏,反而把现场的激烈火爆烘托得更加到位。

▼《速6》“丧心病狂”地在公路飙车中加入了坦克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9)

到了《速7》,另一位华人导演温子仁“新晋报到”。温子仁站在前人肩膀上,除了构思出飞车降落伞一幕,还炮制了价值340万美元的中东系超级跑车莱肯HyperSport飞跃阿布扎比摩天大楼的一幕。《速7》是此前烧钱最疯狂的《速度与激情》电影,花掉了2.5亿美元。但这与15亿票房来说不值一提。

▼保罗·沃克在《速7》留下唏嘘的绝唱,他生前曾表示“速激”系列应该“少一点电脑特效、多一点实车画面”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10)

《速8》的投入又上升到令人咋舌的2.5亿,不过塞弗(查理兹·塞隆饰)遥控抢劫时毫无保留的群车相撞场面,让影迷见识到这些预算没有白花。另外,一直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只扮演花瓶角色的超级跑车,这次有了更大的用途。罗曼开着一辆橙色兰博基尼Murcielago LP640,与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在冰面上作了好一番周旋。

▼《速8》连“撞车场面”都上了新台阶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11)

美式“中二”情怀不灭,“速激”仍扛着地下赛车招牌

没有林谐彬当年果断调整主题指向,《速度与激情》系列恐怕无法走到今天的成功。但失去了对地下赛车文化的渲染,《速度与激情》是否也丢掉了其纯正的“地下赛车电影”血统?

在笔者看来,这种想法恐怕关于矫情。喜欢汽车、尤其是对赛车游戏也有涉猎的朋友,千万别被艺电发行的《极品飞车》系列和微软发行的《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的影响力所迷惑:在电影界,真正的地下赛车电影从未成为主流。

早在1955年,一部名字完全一样的《速度与激情》电影已经面世。它讲述了一位被误判杀人罪名的男子,如何走上劫持人质的亡命之路。影片中的飙车片段与寻常动作片的飙车没什么区别,主角只是想方设法躲避警察追捕。2001年的《速1》只是取了一个相同的标题,但故事却与老版完全没有关系。《速1》的现实灵感,来自于一位叫做“Racer X”的纽约街车手。他最喜欢玩的,正是直道加速赛。

▼Racer X是多米尼克的原型,但他不粉肌肉车,而是玩日系的本田Civic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12)

真正最早对地下赛车有细腻展现的好莱坞电影,应数1973年的《美国风情画》。本片为导演乔治·卢卡斯带来了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让当时还没排出《星球大战》的老卢一举成名。影评人总喜欢说,本片表现了“60年代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同样很“60年代”的是,这群青年在路上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和其他人进行直道加速赛的比拼。

然而,在《美国风情画》和《速度与激情》之外,地下赛车电影委实不多。近年来除了《速度与激情》,最大影响力的相关电影当数改编自同名赛车游戏的《极品飞车》。本片比起《速度与激情》更加纯粹,没有什么枪林弹雨、拳来脚往。用片中角色的话来说,“让一切在方向盘后解决”。本片的高潮战也创造了影史上最豪华的赛车阵容。布加迪Veyronn SS、萨林S7、兰博基尼Sesto Elemento、GTA Spano、迈凯伦P1和科尼塞克Agera R——清一色的超级跑车(虽然只是套壳车)。然而,《极品飞车》的在普通观众心中评价不高,只有铁杆玩家才会为影片中对游戏场景的高度还原而感动流涕。

▼《极品飞车》高潮战用的全是超级跑车,但本片的路人口碑不怎么样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13)

当发现地下赛车文化占支配将对系列发展无益后,《速度与激情》的主创们果断改变思路。如今《速度与激情》成为影史上名列前茅的动作片IP,这一点已经足够它赢得更多观众的拥护。地下赛车迷的一点情愫,在辉煌的历史成就面前还是退让一下吧。

更何况,《速度与激情》再“偏离”地下赛车的神韵,但它始终没有放弃这系列当初安身立命的基本。每一部电影、每一位主创,都想方设法在剧情中呈现经典的地下赛车元素——尤其是美式地下赛车元素。美国人对地下赛车和肌肉车的自豪感,始终挥洒于这个系列之中。这就是为什么《速3》中,一位美国佬在日本玩漂移,用一辆1967年的福特Mustang Fastbacks击败以灵活著称的日产Fairlady Z33 (350Z);这就是为什么《速6》中,一场摆满法拉利、科尼塞克、奔驰等豪车的地下车会,真正火拼起来的却是一台道奇Charger Daytona和一台杰森Intercepter(杰森是英国跑车品牌,其外观却比其他欧洲车“肌肉化”得多);这就是为什么《速8》中,罗曼死皮赖脸要来的兰博基尼Murcielago LP640,成为追查多米尼克叛变的小组中唯一一辆在冰面决战毁坏的战车;这就是为什么系列头号角色多米尼克,一次又一次地和他的道奇Charger并肩作战……

▼“速激”电影的地下赛车元素或者正在减少,但游戏《极限极速:地平线2》的《速度与激情》资料片还是充满地下赛车的狂野

速度与激情8大决战(只剩光头三少的速度与激情8)(14)

无论这个系列是否彻底演变成纯动作电影,甚至无论这个系列当初是否诞生,地下赛车照样将以强盛的生命力扎根在其固有的市场:北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而对于普通猎奇的影迷大众而言,如今《速度与激情》对地下赛车的“蜻蜓点水”已经足够。大家期待的,更多还是“唐老大”(多米尼克的另外一个称呼)们如何用轮子和引擎,创造更多天马行空的奇迹。

注:本文所用图片非注明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