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摈弃第一学历(央广网评摈弃第一学历)
近日,北大教授、博导胡俊因第一学历被本科生歧视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事情源于一位自称成绩达到保研标准的985本科生在网上发帖吐槽称,北大某些博导的硕士阶段毕业于湘潭大学,而本科“还是XX学院没写上去”,并表示“瞬间不想跟了”,并“希望北大能整顿下师资”。
选择怎样的教育资源是每个人的权益,但过度关注博导“第一学历”,并且在没有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一票否决”,无疑是对教育以及教育学者的傲慢。教育部回应称,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及管理过程中从未使用过“第一学历”概念,这也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2014年以来第二次正面澄清同一问题。
民众有关切,官方有回应。即便权威部门多次否定“第一学历”概念,依然阻碍不了学历“查三代”的民间冲动。学历文凭被坊间认为是一把好用的标尺,溯源“第一学历”成了简单粗暴甄别人才的方法论,只是当校园也开始深谙此道时,我们才想起了这种现象已到反求诸己的地步。
要打破对“第一学历”根深蒂固的歧视,靠教育部门的几次回应,或是抬出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等经典案例来现身说法,恐怕都收效甚微。所谓“第一学历”的歧视链,更多的是重视出身背景、强调竞争筛选的社会文化所倒逼出来的。辩证地看,这些戴着有色眼镜的社会文化,也是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衍生的。久而久之,“互相伤害”的结果就会对教育上下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当下对“第一学历”歧视与焦虑的脱敏,已有紧迫的形势。
摒弃“第一学历”歧视,“育人”才是教育根本。国家始终倡导终身学习,这亦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这次热议事件中的主角胡俊,也正是从“XX学院”开始起步,最终成为北大教授、博导,这足以佐证国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对第一学历不存在歧视,那些关注第一学历的人,只能说是“一纸障目”。参天大树并非一日养成,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风量长宜放眼量”,只有守住这个初心,才能让人才在“本来”之上开辟“未来”。(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