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肚子胀气与脾胃有关系吗(小心是癌症来袭)
肚子胀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据调查统计,10%~30%的成年人都受到腹胀的困扰,其中3/4的人处于中度至重度阶段。
有些人对腹胀更可能已经“习以为常”,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殊不知,这背后可能暗藏着“健康危机”!
糖友如果长期感觉腹胀,那背后一定是有疾病因素在“作怪”,必须提高警惕。
胃肠疾病
胃肠疾病是引发胃胀最常见的病理性原因。尤其是糖尿病人,因受高血糖影响,支配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容易发生病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排空延迟、肠胃蠕动减缓,从而引起腹部胀饱的感觉。
比如30%~50%糖友并发的糖尿病胃轻瘫,就会致使胃动力不足、胃排空障碍,经常性地伴发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轻瘫会影响糖尿病人正常的消化功能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从而加重糖代谢异常,致使血糖波动更为剧烈,经常性地忽高忽低,危及糖友健康。
此外,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也会引起腹胀,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胃癌、肠癌。逐渐加重的腹胀就是大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
肝胆疾病
肝、胆也是人体消化器官之一,肝、胆受损会影响到胆汁、胰液的分泌,从而影响胃肠的消化以及蛋白质、脂肪的吸收。
所以,当出现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肝胆疾病时,患者也很容易产生腹胀症状。
注意:
有些糖友可能会选择长期吃素的方法来控制体重、稳定血糖。但这样做会导致主要帮助脂肪消化的胆汁分泌减少,胆囊更容易发生病变。所以还是建议糖友不要“一刀切”地拒绝荤菜,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低脂、高蛋白的健康荤食,如鸡肉、鱼虾等。
妇科肿瘤
卵巢发生肿瘤时会波及到整个盆腹腔的器官,如腹膜、肠道等,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大量腹水,并引发腹胀。腹胀可以算作妇科肿瘤的一个信号,通常在触及腹部肿块前就可发生,女性糖友需要特别小心。
总得来说,糖友一旦出现长时间腹胀不舒服的情况,必须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预防疾病变得更为严重。
如果经检查排除了病理性的原因,或只是偶尔发生腹胀,那问题很可能是出在“吃”上!
1,“吃”的方式不对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腹胀的一大主因。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聊天,吃两口饭喝两口水,或是为了赶时间狼吞虎咽,这些做法都会让大量的空气进入肠胃道之中,当“吃”进去的空气过多时,就会导致腹胀的现象。
建议:专心吃饭,细嚼慢咽,少聊天,不打闹。
2,“吃”的内容不对
首先是各种豆类及豆制品,它们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素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影响蛋白质消化,并引发胃胀。
再者是高淀粉类的食物,比如土豆、番薯、板栗、南瓜等等,它们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纤维素,如果摄入过多,肠胃细菌在分解时就会产生一些气体,进而导致打嗝、腹胀等症状。
小贴士:
上面这两种食物建议老年糖友在晚餐时尽量少吃,否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进而造成血糖波动。
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一般也不易于消化,如火锅、炸鸡、烧烤、刺身等,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肠胃道蠕动减慢,气体排放受阻,最终只能堆积在肠胃中形成胀气。
另外,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在吃了特定食物后也会引发腹胀,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如果摄入过量乳制品,就会造成腹部不适,所以平时吃东西时应尽量小心避开。
要想尽快排出腹中气体,恢复全身舒畅,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做到——揉肚子。
揉肚子可以调理腹中的气血,使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张力扩大,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加强;此外,常揉肚子还可以促进腹部的脂肪消耗,有利于腹部减肥。
揉腹长寿操
手掌搓热,双手交叠放在肚脐的位置上,尽量往下按;然后围绕肚脐画圈式按揉,顺时针转36下,再逆时针转36下;之后慢慢扩大画圈范围,直到把整个腹部都按到为止。
按揉整个腹部时,注意顺便点按下面这个穴位,效果更好: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天枢穴:肚脐左右两边旁开三寸(约四指宽)处,可增加胃动力、促进肠胃蠕动;
关元穴:肚脐下三寸(约四指宽)处,可补肾虚,缓解糖尿病并发症,具有保健强身长寿的功效;
命门穴:背部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具有固本培元、强健腰膝的功效,经常拍打对肾有好处。
糖友们坚持每天做一做这套揉腹操,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腹胀,调理胃肠,还能强健五脏六腑,有益全身健康。
注意:
糖友们最好等到饭后1个半小时左右,再开始按揉肚子,在刚吃饱饭的时候不建议做这个动作。
健康说
某些降糖药也会产生腹胀的副作用,如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引起腹胀、腹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但可采取随餐、餐后服药,或是缓慢加量的方法来减轻,不会影响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