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与陶渊明关系(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知道是自己的思维过于单纯,还是真的孤陋寡闻,很多从小就认定的东西,现在往往被颠覆三观。

方山子与陶渊明关系(不为五斗米折腰)(1)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便可以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因此始终认为,陶渊明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含义就是比喻一个人有骨气和清高:彭泽县令的他,原本可以活得非常舒适,至少衣食不愁,但他却不愿意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可是,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却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其内涵竟然是说自己不相信道教,不为道教所折腰,也是不参加道教的公开声明。

方山子与陶渊明关系(不为五斗米折腰)(2)

是的,陶渊明那个年代,道教已经产生,而从他的一些作品中,也貌似展示出他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据说当时,在陶渊明的家乡盛传“五斗米教”,也就是道教最早期的一派,因为入道者必须先缴纳五斗米,方可入道,所以取名五斗米道。

陶渊明是一个无神论者,因此根本不信任何教派,因此对加入五斗米教的人,完全是不屑一顾,于是毅然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明确拒绝和鄙视的表态。

方山子与陶渊明关系(不为五斗米折腰)(3)

据权威资料显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的工资是每年:秩米九百斛,俸帛四十五匹。按照十斗为一斛来计算,五斗米就是陶渊明每年工资中的小菜一碟,根本谈不上折腰不折腰话题。

俗话说,越学越糊涂,本来只是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是对一个文人的清高的传统赞美用语,没有想到,现在又成为陶渊明含沙射影,反对和蔑视道教的狂妄。

这就是世界,这就是一理七十二说!可是,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能说的清楚,谁能说得明白。

(作者:张胜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