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1)

※ 作者丨六月安夏 ※ 配图来源丨电视剧《甄嬛传》

前两天和朋友聊《甄嬛传》,谈起了甄家落难的那一段。

正所谓登高跌重,扳倒华妃后,不论是甄嬛,还是她的父亲,都没享受几天好日子,便栽了大跟头。

因为甄嬛是主角,她的生活细节,全剧铺垫很多。所以虽然眼看她高楼起高楼塌,有些转瞬即逝的悲凉感。但剧中交代够足,所以甄嬛最后“倒霉”,也显得顺理成章。

参与朝政,逼死华妃,皇后陷害等等,随便某一件,都足以致命。

而这些事情的背后,是甄嬛日渐滋生和膨胀的自负。她以为自己赢得了皇帝的“交心”,自己对权术的玩弄,已经可以睥睨一切。

最后的“纯元旧衣”时间,只不过是一个爆发点。就像哪怕没有这件事,也必须有其他事发生一样,甄嬛必须“犯错”,必须“失掉分寸”,才适合那时候的她。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2)

可她的父亲甄远道,命运的脉络看起来,似乎就没那么清晰了。

甄远道剧中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设。

女儿入宫之前,一再叮嘱要小心行事,保全自己。

女儿获宠后,对皇帝也是毕恭毕敬。跪拜行礼一个不少,皇帝偶尔抬举一下,说是“亲戚”,甄远道也战战兢兢,不敢自居。

而且,他不仅自己小心,对妻子儿女也众多约束。甄母入宫时便提到,甄父不让她久留,怕惹闲话。

所以这么处处提防的一个人,突然“行为无状”,和同僚埋怨皇帝对逆党处置太过分,甚至当朝辩解,就显得有些不合理。

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

直到我重新细看这一段,才发现其中的关窍。

甄远道在朝堂上,劝谏皇帝对诗书问罪之事收手,并细数其严重后果。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3)

皇帝听闻,依然大怒,说:“你是说朕堵塞言路吗?”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4)

谁知,甄远道并不收敛,而是继续摆道理:“臣身为言官,尚不能恪尽职守直抒胸臆,那便真的是有负皇恩了。”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5)

听到这话,我脑海中恍然飘出了在第一集出现的一句话:

夏冬春刁难安陵容,让其下跪道歉。甄嬛上前帮忙,说了一句“凡事不论官位高低,只论个理字。”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6)

凡事论理,这不正是甄家落难的根源吗?

甄嬛便是认死理,吃了不少苦。而这种观念,和她的父亲如出一辙。

甄远道执着于自己的内心,不愿作诗,和瓜尔佳厄敏抱怨皇帝,以及当面顶撞,都是因为觉得,皇帝所所作所为,不符合心中的“道理”。

之所以之前不觉得,是因为他和皇帝站在同一队伍里。皇帝要铲除年羹尧,肃清超纲。甄远道一方面是为了女儿的生存,选择站队。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打心底认可皇帝的决策的。

结党营私,意欲谋反,都是甄远道眼中的大逆,所以他在整个评定过程中尽心尽力——这是效忠于皇帝,更是效忠于心中的道。

而彼时,皇帝因为需要除掉年羹尧,所以甄远道这样的“匕首”,自然越锋利越好,于是给足了空间,让甄远道来施展自己的理念和政治抱负。

但是,一旦两人站在对立面,这种对“道理”的坚持,便成了致命硬伤。

记得敦亲王殴打言官事件后,沈眉庄就曾说过,按照律法,言官御史上谏君王之失,下谏群臣之过。

甄远道心中,对此应该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他会对皇帝“指指点点”,直言不讳。

可他忘了,讲道理,尤其和皇帝讲道理,本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对于皇帝而言,忠诚重要,广言纳谏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众人对皇权的敬畏、臣服。

且看“老狐狸”张廷玉的反应:在瓜尔佳厄敏弹劾甄远道后,张廷玉紧接着站了出来附议,说甄远道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请求处置。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7)

张廷玉并非奸臣,他的每一次劝谏,都是实打实为江山社稷考虑。但即便如此,他从不认死理,而是随时将皇帝的立场,放在第一位。

皇帝要收拾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便全力支持。

皇帝禁足了皇后,张廷玉出言劝谏,但听到皇帝说自己自有分寸时,他也便不再多言,表示沉默。

皇帝执意要立六阿哥弘瞻为太子,张廷玉虽极力反对,可眼看皇帝坚持决绝,便退而求其次,提出“去母留子”的中和办法。

他从来不会为了自己的坚持,而与皇帝对立。即便皇帝错误,自己不愿妥协,也会稍稍让步,表达出自己的臣服之心。

他深知,职场之上,“利”比“理”重要。在领导面前,“礼”比“理”重要。

可惜,甄远道彼时,没有看清这一点。

当然,不可否认甄远道的正直忠良。他与皇帝硬刚,讲道理,也并非为了个人私欲,归根到底,还是为国家着想。

但是,有些时候,原则上的正确,是没有意义的。人需要审时度势,需要适当服软,退让,需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否则,必然付出代价。

就像甄远道,因为一时的意气,差点让全家人命丧黄泉。多年后再度回京,他那般低调,或许也是懂了这点吧。

甄嬛传里没人发现的细节(甄嬛传甄家的悲剧)(8)

想起《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凡是能用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是不是永恒的道理。

现实正是如此。所有的道理,只要你表达出来了,就一定有漏洞,会被攻破。

所以,道理还是别拿来讲了。需要的时候,用一用就行。

- END -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六月安夏,写作爱好者。用文字记录思考。努力将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六月安夏(ID:liuyueanxi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