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

宋辽金元时期的音乐(公元960—1368年)<二>

向阳光

说唱音乐是说白和歌唱结合、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宋代是我国说唱音乐极为繁盛的时代。宋元间适应城镇市民文艺生活的歌唱艺术在曲种上已相当丰富,各种说唱形式名目繁多:说话、银字儿、讲史、说经、弹唱姻缘、说浑话、诸宫调、唱赚、嘌唱、陶真、鼓子词、涯词、道情、渔鼓、叫果子等等。宋代词体歌曲除以嘌唱、小唱等形式演唱外,还有不少结构较大的套曲形式或讲唱兼用的说唱体裁,又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演变成各种说唱性曲艺。比较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涯词、货郎儿、缠令、缠达、唱赚、诸宫调等。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1)

1.陶真

陶真约源于北宋,是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宋元时,农村人民喜爱的一种说唱形式。《繁胜录》:“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题材和歌词比较通俗。宋时的唱词多为七字句,音乐上可能只是上下句反复吟唱。唱者多为盲艺人,不入勾栏,只在街巷和农村热闹处演唱。元代有所发展,七字句的歌词中间加入了伴唱“莲花落”。所用乐器多鼓,后来多用琵琶。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评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汴京遗俗也。”一般认为陶真是明清弹词的前身。表演陶真的多是路歧人。

2.鼓子词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2)

鼓子词是一种以支曲迭唱为基本形式的说唱性曲艺。通常只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如咏唱春夏秋冬、十二月或一段故事等,而在开唱之前及唱段之间都兼有说白,有的还加“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等语,可见除说唱者自己击鼓外,旁边还有其他乐器伴奏(最初只有鼓,以鼓为节拍,故名“鼓子词”,后有管弦伴奏,以笛为主),如用渔鼓伴奏,是明清“道情”的前身。

另有说唱性叙事鼓子词,其中插有说白。流传至今的宋代鼓子词作品,即现存说唱故事的曲本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调》(“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取材于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张生与莺莺的恋爱故事。通篇由一段散文讲说和一段曲调的歌唱轮流相间完成,轮流相间十二次)和无名氏的《剔颈鸳鸯会》。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3)

3.涯词

涯词一作“崖词”,是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涯词深受城市“子弟”的喜爱。《都城胜记》云:“凡傀儡敷衍,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也说明这种说唱音乐,后来为傀儡戏所吸收。

4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宋代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调。《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这些叫卖声的腔调被不断加工发展而成的民间歌曲,称作“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至元代被作为曲牌用于杂剧和散曲中。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4)

元代艺人将它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串入其他曲调,形成了“转调货郎儿”,并用几个不同的转调货郎儿,即“九转货郎儿”,中间插入说白来说唱一桩故事。

“九转货郎儿”是复杂的音乐结构形式,是由本调“货郎儿”与“转调货郎儿”组成套曲,用于剧中人物叙述复杂曲折的情节。其结构如下:开始:货郎儿本调;二转:货郎儿起——中夹卖花声——郎儿尾;三转:货郎儿起一一中夹斗鹌鹑一一货郎儿尾;四转:货郎儿起一一中夹山坡羊一一货郎儿尾;……,共九转。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5)

5.缠令、缠达

缠令和缠达都是多曲牌联缀的曲艺,盛行于北宋。缠令的结构是前加引子,后有尾声,中间夹用若干曲牌,即缠令:引子十若干曲牌十尾声;缠达则是在引子后,即中间仅用两个曲牌交替演唱(叠交),没有尾声,即缠达:由引子开始,在引子后面用两个曲调轮流重复演唱。引子 A B A B A……后来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则称作复赚。“凡唱赚最难,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接诸家腔谱也”(《都城纪胜》)

6.唱赚

唱赚是在北宋缠令、缠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也就是说,在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后来又吸收另一种“赚鼓板”中一段具有特殊节奏的音乐而形成所谓“唱赚”,相传其首创者为南宋绍兴年间的杭州勾栏艺人张五牛创造的一种说唱形式,所用伴奏乐器为鼓、板、笛。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6)

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在缠令、缠达这种小型套曲的高潮处,加入了“动鼓板”中的《太平令》,从而确立了唱赚的形式。唱赚所用的主要伴奏乐器也为鼓、板,有时也加用笛子,演唱者自己击鼓扣板,类似后来的大鼓书。所用曲牌的范围广,故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说:“凡唱赚最难,以其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诸家腔谱也。”唱赚曲牌《愿成双令》:《事林广记》是宋末元初陈元靓编撰的一部日用百科型类书,该书后集卷的卷12为音乐类、音谱类,记有唱赚谱黄钟宫《愿成双令》一套7曲,此为第7曲的唱词:梅脸退,柳眼肥,雨丝丝开到萘蘼。一春常是盼佳期,不觉得香销玉体。忒风流姝媚忒聪慧,怎生般信绝音稀。叮咛杜宇那人行啼,冷落了千秋月底。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7)

7.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说唱艺术,也是继承叙事鼓子词、缠令、缠达及唱赚等曲艺形式,并在说白上承袭了唐代变文的代言体特点而形成的。一部诸宫调通常由若干套曲、支曲单唱、支曲迭唱或加尾声等几种曲式单元所组成,各曲式单元之间插以说白以为联系,各曲式单元中的曲牌都是用同一宫调,但就各单元相互联接的关系,又属不同宫调。这大概就是“诸宫调”名称的由来。

诸宫调约起源于北宋,发展盛行于南宋、金、元,首创诸宫调形式的为泽州艺人孔三传,他于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尚在汴京勾栏里献艺,并编写过不少关于传奇、灵怪之类的唱本,但均未流传下来。音乐特点:诸宫调的多样性,即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这种多调性说唱音乐,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著称。目前保存下来最完整、最重要的诸宫调作品,只有金代(金章宗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8)

全本共用了14个宫调,基本曲调有151个,连变体在内,则有444个之多。大约有148个曲调,占全部曲谱的三分之一,被收录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另外还有留下残本或残曲的元代南戏《张协状元》中的一段诸宫调、西夏《刘智远诸宫调》、

黄金年代对中文新说唱的评价(说唱音乐的出现)(9)

元代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和《豫州城双渐赶苏卿诸宫调》等。宋代这种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证明了宋金时期音乐水平的高度成就。

诸宫调的伴奏乐器,早期以鼓、板、锣为主,有时加笛子,与唱赚相似,后来可能因女艺人增多,乃加用琵琶等弦乐器,故而明人亦有称诸宫调为“搊弹词”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