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除了书法上的成就,他还久任礼仪使,参定礼仪多有建树,对唐礼仪制度多有厘正。

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唐德宗李适采纳了他的建议,史馆考定后在武庙中塑像的春秋战国时期至唐建中年间,在军事上享有盛誉的将领共计64人。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

武成王庙

《新唐书卷一十五》载: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 于是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一、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管仲、田单、孙膑、廉颇、赵奢、王翦、李牧(共8人)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著《范蠡》二篇,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兴越灭吴的策划者,后隐去。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

范蠡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1-2]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

管仲

田单,关于他的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今山东临淄市)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初任市掾,管理临淄市场秩序。乐毅率领五国军队,攻打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后来,受到齐王猜忌,前往赵国出将入相,封号都平君,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

田单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

孙膑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享年84岁。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

廉颇

赵奢(生卒年失载),嬴姓赵氏,名奢。赵国邯郸人(今天的河北邯郸),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雍(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赵丹(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后埋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地区。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7)

赵奢

王翦(?-公元前208年),字维张,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8)

王翦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9)

李牧

二、汉代:彭越、曹参、周勃、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邓禹、吴汉、冯异、耿弇、贾复、寇恂、马援、段颎、皇甫嵩(共17人)。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砀郡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定都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公元前196年,以"反形已具"罪名,诛灭三族,废除封国。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0)

彭越

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起家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定都长安后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出任齐国丞相,辅佐齐王刘肥。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卒于任上,谥号为懿。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1)

曹参

周勃(?-公元前169年),沛郡丰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弓马娴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带兵攻取曲逆、泗水、东海两郡,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绛侯。带兵讨平韩信、陈豨、卢绾叛乱,拜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最终罢职归国。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2)

周勃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3)

周亚夫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4)

李广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5)

卫青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外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名将卫青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6)

霍去病

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等职。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封营平侯。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计定羌人叛乱,并开展屯田。赵充国晚年致仕后,仍常参与议论"四夷"问题。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去世,年八十六,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7)

赵充国

邓禹(公元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初年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8)

邓禹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出身寒微,起家亭长,进入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起家安乐县令。率众归顺萧王刘秀,拜偏将军、建策侯。此后,斩杀苗曾、尚书令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流民军,忠心支持刘秀称帝。东汉建立后,拜大司马、广平侯,率军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攻打匈奴。建武二十年(44年),因病去世后谥号忠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19)

吴汉

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建武十年(34年)病逝于在军中,谥曰节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0)

冯异

耿弇(3年-58年),字伯昭,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建武元年(25),刘秀称帝,封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好畤侯。此后,耿弇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37),耿弇辞去大将军职。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谥曰愍侯。耿弇将围点打援、声东击西等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受历代军界推崇,并被视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1)

耿弇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建武三年(27年),贾复出任左将军。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2)

贾复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此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寇恂任执金吾,封雍奴侯。建武十二年(36年)病逝,谥号威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3)

寇恂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逝世。死后遭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追谥"忠成"。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4)

马援

段颎(?-179年),字纪明。武威郡姑臧人也。东汉名将,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官拜太中大夫、东汉中郎将、护羌校尉、并州刺史,后封新丰县侯。后世的天下七十二将之一,配享武庙。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议郎、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他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后党附宦官、捕杀太学生,两度出任东汉太尉。光和二年(179年),权宦王甫罪行被揭发,段颎受牵连下狱,其后在狱中饮鸩而死。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5)

段颎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与宦官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战后升任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到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诛后,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6)

皇甫嵩

三、三国时期:张辽、关羽、张飞、邓艾、周瑜、陆逊、吕蒙(共7人)。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勇闯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7)

张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谥曰壮缪侯。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8)

关羽

张飞(?—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29)

张飞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0)

邓艾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1)

周瑜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2)

陆逊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3)

吕蒙

四、晋南北朝:羊祜、陆抗、王濬、谢玄、杜预、陶侃、王猛、慕容恪、檀道济、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王僧辩、斛律光、慕容绍宗、宇文宪、于谨、韦孝宽(共18人)。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人。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出身泰山羊氏,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阳,于同年十一月病故,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4)

羊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吴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5)

陆抗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宋书》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人。西晋时期名将。王濬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学多闻,美姿貌,多谋善战。初任河东从事。西晋泰始八年(272年),任广汉太守时,发兵讨灭益州叛军,升任益州刺史。后因治边有方,被征入朝为右卫将军、大司农。密谋伐吴的大将羊祜建议晋武帝留王濬镇益州,以襄助伐吴大业。王濬受命藉长江上游地势之利,治水军,以屯田兵及诸郡兵合万余人,大造舟舰器仗,作攻吴准备。历经七年,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水军。咸宁五年(279年),王濬上书请求速攻吴国,促成武帝于十一月发兵大举攻吴。次年正月,他自成都出发,率水陆军顺流而下。二月,越过建平,以大筏带走吴军置于江中之铁锥,以火炬熔毁其铁链,攻克丹阳,继续前进。在杜预等的支援和策应下,顺利攻占西陵、夷道、乐乡、武昌。三月,与另两路晋军同逼吴都建业。在王浑击破了吴国中军主力之后,王濬率先进入建业西石头城,接受末帝孙皓投降,实现西晋统一大业。战后,王濬因灭吴功勋卓著,拜为辅国大将军、步兵校尉,封襄阳县侯。此后,他纵情奢侈享受,不再俭素。累官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等。太康六年十二月(286年1月),王濬去世,年八十。葬于柏谷山,谥号为"武"。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6)

王濬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淝水之战中,谢玄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太元十三年(388年),谢玄去世,年四十六。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7)

谢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初仕曹魏,授尚书郎,成为司马昭高级幕僚,封为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迁镇南大将军,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为当阳县侯,入为司隶校尉。太康五年(285年),逝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成。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成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8)

杜预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39)

陶侃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后与苻坚一见如故,论废兴大事,异常契合。苻坚即位,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清河郡侯,成为苻坚主要的谋臣。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统兵消灭前燕,都督关东六州军事,为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北方呈现小康景象。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终年51岁,谥号"武"。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0)

王猛

慕容恪(320年-367年),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宗室大臣,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性格谨慎大度,十五岁开始掌握军队,多次以弱胜强,稳固了慕容氏的辽东霸主的地位。后赵皇帝石虎死后,中原大乱。前秦入关略地,占据幽冀。后赵大将军冉闵自立后,慕容恪率军攻打,终将冉闵引入平原,以"连环马"之计擒杀。景昭帝慕容儁死后,官拜太宰,封太原王,辅佐幼主,总揽朝政,毫无私心,以"德治"为基,构筑国家最大版图,引起周边邻国恐慌。建熙八年(367年),去世,谥号为"桓"。临终前,仍然为前燕未来妥善安排,成为"古之遗爱"的名臣良将。可惜,未能改变前燕低等的社会结构。死后不久,前燕为苻坚所灭。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1)

慕容恪

檀道济(?-436年4月9日),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东晋末年名将,南朝宋开国元勋,左将军檀韶之弟。出身寒门,父母双亡。参加谢玄创建的北府兵,投身于刘裕部下。随刘裕率兵平定桓玄之乱,拜太尉参军、唐县男,从平卢循之乱。义熙十二年(416年),拜冠军将军,随刘裕攻打后秦,披荆斩棘后秦、新蔡、洛阳、潼关;联合王镇恶攻克长安,灭亡后秦。宋武帝即位后,封护军将军、散骑常侍、丹阳尹,迁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抵御北魏进攻。宋文帝即位后,拜征北将军,封武陵郡公,平定谢晦叛乱,拜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元嘉八年(431年),参加元嘉北伐,救援滑台未果,被宋文帝视为养寇自重。元嘉十三年(436年),全家遇害,赠司空。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2)

檀道济

长孙嵩(358-437年),本姓拔拔,代郡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人,鲜卑族。北魏时期重臣,南部大人长孙仁之子。宽厚儒雅,颇有气度。十四岁,代父统军,累著军功。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在位时,授予南部大人,成为开国功臣,历任冀相二州刺史、侍中、司徒。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联合奚斤、安同等八人在止车门听理国事,名列"八公"之子。太子拓跋焘临朝监国,以为左辅。太武帝即位后,累迁太尉、柱国大将军、北平王。太延三年(437年)去世,终年八十岁,谥号为宣。孝文帝继位,允许陪葬于云中金陵。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3)

长孙嵩

王镇恶(373年6月11日-418年3月7日),字镇恶,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晋名将,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前秦败亡后,随从叔父王曜南投东晋,客居于荆州(今湖北荆沙县)。好读兵书,长于谋略。处事果断,起家临澧县令。义熙五年(409年),为权臣刘裕所赏识,授太尉参军,战功颇多。义熙八年(412年),拜振武将军,击杀荆州刺史刘毅,封汉寿县子。义熙十二年(416年),消灭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封游击将军。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联合名将檀道济北伐,攻克洛阳、潼关和长安,灭亡后秦。迁征虏将军、冯翊太守,辅佐桂阳公刘义真镇守长安。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为中兵参军沈田子谋杀,时年四十六。追赠左将军、青州刺史、龙阳县侯,谥号为壮。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4)

王镇恶

吴明彻(512年―578年),字通昭(一作通炤),南兖州秦郡(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南齐南谯太守吴景安之孙,南梁右军将军吴树之子。幼年丧父,本性至孝。侯景之乱时,分粮于邻居。承圣三年(554年),结交陈霸先于京口,拜戎昭将军、安州刺史。绍泰元年(555年),随从周文育征讨杜龛、张彪。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称帝后,拜安南将军,随从侯安都征讨王琳,平定华皎叛乱,大败周梁联军,夺取西梁三郡,拜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太建五年,兴兵北伐,大败北齐军队,收复淮南之地,升任司空、车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南平郡公。太建九年,再度北伐,屡败北周将领梁士彦。因背疾发作,作战失利,为北周名将王轨所俘,北周宣帝礼遇有加,拜大将军,封怀德郡公。太建十年,忧愤成疾,卒于长安。至德元年(583年),回顾勋劳,追封邵陵县开国侯。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5)

吴明彻

王僧辩(?—555年),字君才,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南朝梁名将,右卫将军王神念次子。出身乌丸王氏,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等职。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屡获胜利,官至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梁大宝二年 (551年),拜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降臣侯景,大获全胜,因功升任征东将军、江州刺史。承圣元年 (552),东扬州刺史陈霸先会师,水陆并进,攻破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平定侯景之乱。承圣四年,在北齐的威逼利诱下,迎立北齐扶植的贞阳侯萧渊明为皇帝,遭到陈霸先反对。陈霸先起兵十万,攻入建康,将王僧辩擒杀。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6)

王僧辩

斛律光(515-572年),字明月,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人,敕勒族。北魏到北齐时期大臣、军事家,相国斛律金之子。善于骑射,武艺出众,得到大行台高欢欣赏。跟随世子高澄,担任亲信都督,号称"落雕都督"。天保三年(552年),从征出塞,先驱破敌,多有斩获,拜晋州刺史。大宁三年(562年),抵抗北周大将达奚成兴进攻,迁司徒。参加洛阳之战,大破北周齐王宇文宪,拜太尉,别封冠军县公。武平二年(571年),参加汾水之战,大破北周柱国辛威和韦孝宽,别封中山郡公。率军攻打平阳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别封长乐郡公。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多次击败北周进犯。拜左丞相、咸阳王,与尚书右仆射祖珽、领军将军穆提婆不和。北齐武平三年(572年8月22日),遇害于凉风堂,时年五十八岁。北周武帝灭亡北齐后,追封上柱国、崇国公。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7)

斛律光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字绍宗,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名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慕容绍宗早年原是尔朱氏部将,担任并州刺史,封索卢县开国侯。归顺高欢后,历任扬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书、晋州刺史、御史中尉、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职,进爵索卢县公。他在侯景之乱期间,以东南道行台之职总领平叛事宜,改封燕郡公,先在寒山堰之战中大败南梁援军,生擒梁军主帅萧渊明,而后回师涡阳,大败侯景。武定七年(549年),慕容绍宗在围攻颍川城时乘船窥视城池,结果被风将船吹到城下,遭到守军的乱箭攒射。他自知难以逃脱,被迫投水而死,追赠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号景惠。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8)

慕容绍宗

宇文宪(544年—578年8月16日),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独孤藏墓志》作第七子,),母为达步干氏。通达机敏,有气量,初封涪城县公,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初年,拜使持节、都督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封为齐国公,食邑一万户。镇服蜀地,恩威相济,蜀人立碑颂德。保定年间,征为雍州牧,拜为大冢宰。善计谋,多策略,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心悦诚服,情愿效死。建德六年(577年),跟随北周武帝灭亡北齐,自感威名日隆,心生隐退之心,仍然受到侄子北周宣帝的猜忌。宣政元年(578年),无辜被害,时年三十五,谥号为炀。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49)

宇文宪

于谨(493-568年),本姓万忸于氏,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八柱国之一,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子。性情沉稳,胆识过人。年轻从军,参与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北魏正光四年(523年),从广阳王元深北伐,引为长流参军,大破斛律野谷禄。通晓铁勒语言,单骑招降西部铁勒部酋也列河等三万余户。在析郭岭以也列河为饵,大破破六韩拔陵,击败柔然,平定鲜于修礼、葛荣、邢杲、万俟丑奴起义。太昌元年(532年),从尔朱天光大战高欢于韩陵,兵败西投宇文泰,授阁内大都督,屡立军功。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参与沙苑之战,封常山郡公,拜丞相长史、大行台尚书、太子太保。领军灭亡南梁,攻克江陵,杀死梁元帝,扶植萧詧为西梁皇帝,封新野郡公。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进封燕国公,拜大宗伯、太傅,立为三老,参议朝政,领雍州牧。天和三年(568年),去世,享年七十六,追赠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0)

于谨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父亲武威太守韦旭。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东西外交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馀天,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原本较弱小的西魏,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大象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580年12月19日),韦孝宽在长安去世,虚岁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使持节、太傅、上柱国、怀衡黎相赵洺贝沧瀛魏冀十一州诸军事、雍州牧,谥襄公。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1)

韦孝宽

五、隋唐: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孝恭、苏定方、张仁亶、郭元振、裴行俭、王晙、王孝杰、张齐丘、郭子仪(共14人)。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权臣、诗人、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出身弘农杨氏,不拘小节,胸怀大志。初仕北周,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与族兄杨坚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暗中帮助晋王杨广,夺嫡成为太子。杨广即位后,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封楚国公。大业二年(606年),去世,赠光禄大夫、十郡太守、太尉,谥号景武。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2)

杨素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拜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年),作为先锋将军攻打陈国,率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攻克姑孰,进军新林,攻破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功勋卓著,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后以行军总管屯兵金城,防御突厥,拜凉州总管。开皇十二年(592年)去世,年五十五。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3)

韩擒虎

史万岁(549年-600年11月20日),字万岁,原州高平(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粟特族。隋朝时期名将,北周泾州总管史静之子。长于骑射,好读兵书,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跟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伐相州总管尉迟迥之乱,每战先登,拜上大将军。隋朝建立后,受到大将军尔朱绩谋反牵连,贬为敦煌郡戍卒。开皇三年,跟随秦州总管窦荣定攻打突厥,大败突厥部队。参与隋灭陈之战,平定江南叛乱。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效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开皇二十年,遭到宰相杨素嫉妒诬陷,终为隋文帝所杀。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4)

史万岁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拜右武候大将军,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自恃功高,心生怨怼,为隋文帝所疏远。大业三年(607年),以诽谤朝政之罪,为隋炀帝所杀。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5)

贺若弼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人,鲜卑族。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归顺唐朝后,赐名尉迟恭。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暴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反隋,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投降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武德九年(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射杀齐王李元吉,拔得头等,拜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拜鄂州刺史、上柱国、鄂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事,凌烟阁位列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昭陵。后世和秦琼一起,尊为门神。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6)

尉迟敬德

李孝恭(591-640年),字孝恭,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名将,唐太祖李虎曾孙,西平怀王李安之子。武德元年(618年),拜左光禄大夫、山南道招慰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迁信州总管,攻打南方军阀萧铣,立下战功,袭封赵郡王。迁夔州总管,以名将李靖为副将,攻灭萧铣,迁荆州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镇压辅公祏叛乱,平定江南地区,拜扬州都督、宗正卿、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任礼部尚书、河间郡王,爱好游宴,以歌舞美人自娱,防止皇帝猜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名。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时年五十岁,追赠司空、扬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为元,配享唐高祖庙庭。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7)

李孝恭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8)

苏定方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极大的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59)

张仁愿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本贯太原阳曲,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出身进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郭元振加强边防,拓展疆域,大兴屯田,使凉州地区得以安定、发展,更兼任安西大都护。后来,郭元振因反对朝廷引吐蕃兵攻打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诬"有异图",险遭陷害。唐睿宗继位后,郭元振入朝,历任太仆卿、吏部尚书,又加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爵馆陶县男。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郭元振再次拜相,并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兼任御史大夫,进封代国公。不久,唐玄宗在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0)

郭元振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了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幽州都督,谥号"献"。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今已佚。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1)

裴行俭

王晙(653-732年),字德明,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宰相、名将,长安县尉王行果之子。举明经进士,授清苑县尉,迁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出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入为鸿胪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都护,迁太仆卿、陇右群牧使。开元二年(714年),大破吐蕃军队,授银青光禄大夫、原州都督,迁并州长史,赐爵清源县男。四年(716年),平定突厥降户叛乱,迁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朔方军大总管。九年(721年),镇压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因胡人再叛,贬为梓州刺史,迁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历任吏部尚书、太原尹,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节度使,成为宰相。坐事贬为蕲州刺史,迁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2)

王晙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于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兵败坠谷而死。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开元中,赠特进。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3)

王孝杰

张齐丘,生平不详,苏州昆山人,国子祭酒张后胤四世孙,唐玄宗朝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死后谥号"贞献"。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4)

张齐丘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太原郭氏。郭子仪武举高第,累迁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两河(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册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去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册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抵抗仆固怀恩引叛乱,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碑文是什么(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历史名将六十四人)(65)

郭子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