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批红薯粉条(红薯粉条6.18)

这些天天热,妻子前几天搓了一锅凉粉,给我们留一些,剩下的分别送给丈人和姐姐昨天下午,她将剩下的最后一块凉粉给我们凉拌着吃吃晚饭时,妻子无意说她这次买的红薯粉面有点太白,不像以前买的带点黑灰色我想起今年“3.15”晚会曝光的一些黑心商家用便宜的木薯粉冒充红薯粉制作红薯粉条,进行牟利,就顺口说该不是假红薯粉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今年的第一批红薯粉条?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今年的第一批红薯粉条(红薯粉条6.18)

今年的第一批红薯粉条

这些天天热,妻子前几天搓了一锅凉粉,给我们留一些,剩下的分别送给丈人和姐姐。昨天下午,她将剩下的最后一块凉粉给我们凉拌着吃。吃晚饭时,妻子无意说她这次买的红薯粉面有点太白,不像以前买的带点黑灰色。我想起今年“3.15”晚会曝光的一些黑心商家用便宜的木薯粉冒充红薯粉制作红薯粉条,进行牟利,就顺口说该不是假红薯粉面。

其实在我小时候,由于那时粮食短缺,我们关中农村每年在夏季都会种一季红薯,作为主粮的补充。当然红薯除了蒸的吃、烤得吃、煮得吃,还能做成红薯粉面,进而制作粉条、凉粉等食品。在县城附近的我三姑家整村人都在做红薯粉条,那时这个村制作的红薯粉条远近驰名,甚至远销到西安、渭南等地,我们县的人出远门走亲戚,带一包当地产的红薯粉条绝对是送礼的佳品。 我上高中住在三姑家,经常见到制作粉条的场景,因此对制作粉条的程序并不陌生。不过那时制作粉条全靠人力,采用传统的制作方式,制作出的粉条粗细不均匀,因此既没有现在机器制作粉条的效率高,也没有机器制作的粉条那样匀称、美观,但红薯粉条绝对是货真价实,不像现在这样的掺杂掺假。我对粉面、粉条的制作方式现在还有模糊的印象。

我们每年晚秋等霜杀后就开始挖红薯,将红薯分成两类:一类完好无缺的红薯运回家,放入地窖中储藏,作为冬季食品的组成部分;另一类挖红薯是被䦆头砍伤,被虫蛀鼠啃的红薯就是制作粉条的原料。父母亲削掉这些红薯的伤疤,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扁担担到邻村的磨坊,让磨坊主用粉碎机打碎这些红薯,做成红薯浆,装入水桶中挑回家。大人先挑七八担水备用,然后在屋檐上绑一个十字架,将一块透气性好的棉布四角绑在十字架上,下面盛一口大水缸,舀一碗红薯姜倒入棉布中,再舀几碗水,然后晃动棉布包,最后使劲捏一下包中的红薯渣,倒出红薯渣,又重新倒入红薯姜,直到最后过滤完桶中的红薯浆,这时水缸大概也快满了。

第二天清早,大人舀掉水缸上层的水,缸底一层雪白的粉面就出现了,母亲用勺子将这些粉面舀入棉布包内,继续吊在房檐下,让水渗流。这时天气好坏至关重要,如果天好连续暴晒几天,解下包裹,里面是一个呈半球形、雪白的粉面团,这时用叉子叉开这个粉面团,将其晒在被单上,又连续晒几天,等其完全干透,就收拾在布袋中,这样粉面就做成了;如果运气不好,粉面在布包中就下连阴雨,那么粉面外面就会发霉,大人叉粉面时,先刮掉表面的霉斑。不过就是这样做,晒出的粉面也不是那么白。

冬季时,由于天气寒冷,晚上制作的粉条第二天就会冻住,好收藏、管理,还有红薯一般在秋季才能成熟,因此冬季制作粉条的原料也非常充足,因此冬季也是制作粉条的高峰期。三姑村有制作粉条的传统优势,因此我家的粉面多拿到三姑家做粉条。制作粉条工序较多,一般最少需要四五个人。先将粉面用水(我忘记是用开水还是凉水)和成面团;一个人将大铁锅的水烧开,一个人站在锅边,有些甚至站在锅沿边(为的是增加粉条的高度和细度),这个人一手端着半个葫芦做成的瓢(这个瓢底部全是手指粗细的孔),旁边的人在瓢中放一团粉面团,这个人另一只手不断敲打瓢边沿,这样粉面团形成一道道细“面条”不断从孔中漏入沸腾的锅中。站在旁边的另一个人在水再次烧沸后,急忙用筷子捞出锅中的粉条,倒入盛凉水的大盆中。这时粉条其实已经熟了,怪不得我们那里人在农忙时节顾不上炒菜,就将粉条在开水中泡一下,调上调料,洒些韭菜末、葱末就是一道菜。水盆边的两个人也闲不住,一人急忙捞出粉条搭在一个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另一人提着竹竿急忙奔向晾晒场。

由于晾晒粉条需要场地大,一些人将场地选在冬天的麦田里,他们提前在麦田地垄上栽一排或两排木杆,崩一道或两道铁丝,铁丝上穿着许多小绳环,晾晒粉条的人只需将竹竿的两端穿入绳环中就行了。粉条不能晾晒得太稠密,否则会影响晾晒的速度。冬天做粉条还有一个好处,连晒带冻,也能提高粉条晒干的速度。我每次下晚自习回家,看着麦田中一排排整齐的粉条“带”,像几条褐色的宽布带横在田野中,感觉非常壮观。

粉条做好后,销售工作多为妇女做,要么到县城摆摊零售,要么给一些饭馆、食堂批发供货,还有一些外地的商贩开着车上门收购。我们老家有一道非常正宗的特色小吃——麻食菜,就是用这个村的粉条做成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早已不靠红薯补充主粮了,我们当地人几乎不种红薯了。就是个别人种红薯也是为了销售盈利,人们购买红薯也是为了调剂整天白米白面的生活。大概没有原料来源,三姑村的人也不再生产加工粉条。当然现在生产加工粉条几乎全是机械化,效率高得多,并且加入不少添加剂,增加粉条的口感,但却出现了不少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很难买到正宗的红薯粉条,让人不禁感叹这到底是社会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