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由来解密(精卫为何要从西山衔石填东海)

“精卫填海”的神话向来与“愚公移山”并举,用以强调古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但实际上在最为原始的《山海经》中,她从西山衔石以填东海的举动,可并非仅仅为了复仇,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古人最为重要的太阳信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山海经的由来解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山海经的由来解密(精卫为何要从西山衔石填东海)

山海经的由来解密

“精卫填海”的神话向来与“愚公移山”并举,用以强调古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但实际上在最为原始的《山海经》中,她从西山衔石以填东海的举动,可并非仅仅为了复仇,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古人最为重要的太阳信仰。

精卫填海

在《山海经》中,精卫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为在东海游玩不幸溺死,而后便化身为精卫之鸟,衔西山之木石,试图填满东海。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实际上,在《山海经》的这个版本中,只是客观描述了两件事情:

其一,精卫的身份为炎帝少女,是神王之后裔。

其二,精卫死之后化为鸟,飞行路线是西山东海之间。

这两点就是我们探索精卫之所以会有“衔石填海”这种举动的关键线索。

1.炎帝之女

在《山海经》中涉及了很多“帝”,根据袁珂先生的统计,其中叙述最多的是黄帝和颛顼,其中颛顼之事有17处,黄帝有9处,而经中单独言“帝”的,也被认为是说黄帝,也就是说黄帝之事共计23处,和颛顼加起来就占了40处。

然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既非热门的黄帝也并非颛顼,而是记载较少的炎帝,这是为何?实际上,我们看炎帝的身份就明白了,《白虎通·五行》中说:“炎帝者,太阳也。”也就是说,炎帝实为太阳神,而精卫为其女,自然也具备了太阳属性。

正因为如此,精卫死后并未化成其他形态,而是化为了精卫鸟,并且“其状如乌”,这说明精卫鸟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太阳鸟也就是“金乌”一类的神物。将太阳和精卫鸟联系起来,实际上正是源于古人神话观念中的类比思维。

2.西山东海

在这个故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西山”和“东海”这两个特殊地点,“常衔”两个字则说明精卫填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在西山和东海之间需要不停往返。如果结合之前所说精卫为太阳鸟的暗喻,这不正是对于太阳运行规律的一种神话学描述吗?

在古人眼中,白昼时,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所以精卫自东海飞往西山衔石,也正是处于自东向西的太阳运行方向;而夜晚的运行路线则和白天刚好相反,于是精卫则从西山衔石来到东海。

巧的是,东海又是太阳诞生之地。所以其实女娃在东海溺水,并不代表其身死,而是又化为了精卫太阳鸟一跃而出,再次翱翔于两地之间,这构成了太阳神话一种重生和永生的意象。

3.精卫与日

精卫鸟和太阳的联系不言而喻,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即精卫鸟的原型是太阳神,人们将其复活的意义不应该只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反映人们原始思维中对于宇宙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即女娃是太阳的象征,溺海身亡是日落的隐喻,而化为鸟则是再次日出的比拟。

总的来说,这可能是古人对于太阳运动规律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对于原始先民来说,只看到日出和日落是不够的,这种外界的观察必须同时伴随着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对于这种客观现象,必须将其人格化处理,才能够成为“神圣的话语”流传给后人。

欢迎关注,山海经系列持续连载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