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读书笔记(爱无关文化读路遥人生有感)

来源:【渭南日报】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爱无关文化读路遥人生有感)(1)

路遥,于我而言,很是遥远。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趟延川县路遥故居,那一畦畦生机盎然的菜地、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将我拉近了他的生活。尤其是在小院,当场朗读他的作品片段,阳光透过树梢倾洒下来,温风和煦拂过脸颊,声音携着思绪,随着麦克风一起飘荡在山间。

虽说故居只是对路遥当时生活场景的还原,但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它无疑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存在,至少是对书本中某些场景的再现。让爱好者们更好地去了解他、喜爱他,向他学习。

路遥,原名王卫国,逝世时年仅42岁。一生中作品不多,但都称得上精品中的精品。两年前第一次品读他的《人生》,就让我爱不释手。初读《人生》,跟随主人公高加林的步伐,心情跌宕起伏,如同过山车一般,当你冲上最高点,乐不思蜀、沾沾自喜时,其实早已埋下祸根、暗流涌动了……在爱情方面,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而与黄亚萍恋爱,张克南被迫与黄亚萍分手,最终导致张克南母亲揭发控告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高加林又被打回了原点——送回所在大队当农民……人的一生,有很多次选择,但每一次你只能选择一次,错过了终究也是错过了。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得为你的选择担负一生。两年后再读《人生》,高加林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巧珍分手,难道仅仅是因为黄亚萍许诺高加林有更好的前途吗?不,不完全是这样的!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爱无关文化读路遥人生有感)(2)

文中,刘巧珍第一次出现时,是通过马栓的一身“新女婿”打扮引出来的。他这么打扮原来是“看媳妇”去了,看的正是巧珍。从马栓和高加林的对话中透露,巧珍虽是“川道里的头梢子”,但是没文化,是个文盲。当巧珍真正上场,是高加林游完泳躺在桃树下休息的时候,巧珍在高加林眼里是个漂亮的、不俗气的农村姑娘,虽然俊,但还是强调了她不识字。当高加林赶集卖蒸馍没卖出一个打道回府时,是巧珍帮他卖掉了馍,他被巧珍的举动以及埋藏心底的感情感动了,他抱住了巧珍、亲了她。可当他进村的那一刻就后悔了。他觉得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就是堕落和消沉。以至于到后来,面对黄亚萍的示爱,高加林内心将她俩进行对比,巧珍是农村姑娘,没有文化,和她没有共同语言等,再一次奠定了巧珍的被分手。

相反地,再看看刘巧珍这个农村姑娘的感情世界。她从懂得人世间还有爱情这一回事的时候,从心里就爱上了加林,爱他潇洒的风度,爱他的体形和气质,爱他一身的本事……所以马栓再怎么往她家里跑,她都愣是躲着不见。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喜欢长得漂亮的人,谁又不喜欢优秀的人呢?但巧珍的爱,是默默关心的爱、是打抱不平的爱、是“只要你高兴就好”的爱,她的爱会随着加林的喜怒哀乐常常暗暗喜怒无常;她的爱会随着加林的自私而变得无私和伟大,她是一种忘我的爱,一种大爱,即使她没有文化。因为高加林的一句话“以后你要刷牙哩”,她刷得满嘴血沫子也不管,更不理全村人对她的嘲笑;当高加林和她的谣言在全村传遍时,她不但忍受父亲的打骂、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她还和高加林一起“报复”父亲,一起对抗村里人,动不动还安慰高加林;最终当高加林提出和她分手,她不但没有死缠烂打、胡搅蛮缠,相反还觉得自己不识字、配不上高加林。按道理,从此以后,高加林和刘巧珍再不会有交集,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村子。然而,当高加林被揭发遣回农村,在城里所有一切都化为泡沫时,刘巧珍不但说服母亲和姐姐不要为难他,还为他回村后的前途而四处奔走。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爱无关文化读路遥人生有感)(3)

有文化的高加林,在人生的每一个岔道口,都会从自身去考虑,放在爱情的范畴当中,起初你不喜欢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这完全可以讲通,毕竟爱要两情相悦。然而,当这个农村姑娘向你表明心迹,你们相爱后,你却因更好的“前途”而抛弃了她,这或许有点太残酷了吧!同是“爱”,有文化的高加林爱得自私自利,没文化的刘巧珍爱得忘我、爱得无私。她的爱,是纯洁的、没有半点杂念的爱;她的爱是利他之爱、不求回报之爱。

拜伦曾说:“为爱而爱,是神;为被爱而爱,是人。”当今社会,我们有多少是人,而又有多少为神呢?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