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关键词)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关键词)(2)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新的文明。20世纪,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为表现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21世纪,金融危机、信贷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全球性爆发。全球性危机对人类生存提出严峻挑战。中华文化中,“危机”一词表示“危险”和“机会”双层意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危机表示转折。全面危机,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全球性社会危机的爆发,以20世纪中叶一场轰轰烈烈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为标志,它表示世界工业文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文明—生态文明正成为上升中的人类新文明。这是世界历史的一次伟大的根本性变革,从工业文明社会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新文明,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人类社会全面转型。在人类文化的社会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全面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人与人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

生态文明由社会全面转型实现,我们可作如下简述。

价值观转型,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作为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它的产生是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它的实践建构了整个现代文明。但是,这种价值观只承认人的价值,否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人类活动在追求人的价值时,主要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为尺度,在追求自己的发展,实现自己的利益时,不顾及他人,不顾及后代,不顾及社会,更不顾及生命和自然界,导致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不断加剧,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不断加剧,是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思想根源。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人与自然界和谐”为目标,反对“自然与历史的对立”,主张“人和自然的统一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他们认为,这种“世界革命化”,是“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世界。20世纪中叶环境保护运动中产生的生态文化,主张超越人与自然主一客二分哲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

哲学转型,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现代哲学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哲学。在主一客二分的理论模式中,只有人是主体,只有人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作为客体是人的对象。人作为主体是主宰者和统治者,生命和自然界作为客体是人征服、利用和改造的对象。它指导工业文明时代人统治自然的实践,并取得伟大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局部的,因为对于人类的每一个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表现了这种哲学的局限性。环境哲学承认生命和自然界是生存主体、价值主体、认识主体、权利主体;它具有目的性、创造性、智慧和价值,是值得尊重的。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哲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社会政治转型,从资本专制主义到人民民主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资本专制主义是它的主要政治特征。资本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增值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它需要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这是资本的经济和政治两个主要的根本属性。只要资本及其运行存在,马克思《资本论》揭示的资本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就存在和继续起作用。为了实现资本增值,它必然不断加剧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同时不断加剧对自然价值的剥削;两种剥削同时进行彼此加强,导致工业文明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与人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矛盾不断加剧和恶化,最终导致全球性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这是当今世界问题的总根源。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政治特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实行严格法治的国家,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建设,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生产方式转型,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它的组织原则和技术原则是线性和非循环的。它的工艺模式是:“原料一产品一废料。”这是一种线性的非循环的生产。虽然它有较高的效率,但是以排放大量废料为特征。这种生产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是一种原料高投入、产品低产出、环境高污染的生产,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是,学习自然界的智慧,创造和实行生态工艺的生产。它的组织原则和技术原则是非线性和循环的,以模式表示为:“原料一产品一废料一产品…”它以原料多次利用或重复利用、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为特征,是一种更高效率的生产。这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转型,从高消费到绿色消费。工业文明的消费生活有巨大财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充足的产品支持,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但是,地球没有能力支持全球60多亿人过这样的生活。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从高消费到绿色消费转型,倡导简朴生活、低碳生活和公正生活。它以适度消费为标准,以消费绿色产品,生产、经销和使用知识和智慧价值高的产品为荣,从崇尚物质享受转向崇尚社会和精神需求。这是可持续的生活方

文化转型,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的生态化。现代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式,一种更高级的生活结构。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形态,是以人为中心的,它为社会服务取得了伟大成就。所谓“文化转型”是生态文化建设,不仅要有人和社会利益的目标,而且要有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的产业和事业,发展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科学技术等,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念生态思维和生态生产创造力,不断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过渡,是现在世界形势的主要特征。大势已定,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无论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方面的生态危机,还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危机,只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实现社会全面转型,才能得以根本解决。中国和世界只有一种前途,这就是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高举生态文明的伟大旗帜,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制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人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普遍启动,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在世界上率先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

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他说: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开创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余谋昌 编辑 吕子乔)

生态文明的新成就(生态文明关键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