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县令和知县仅仅一字之差)

现如今的古装剧中,经常出现两种官职,就是县令和知县在电视剧中,两者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不过在历史上,县令和知县仅仅一字之差,可是它们的区别却非常大,无论是任命方式还是权力,都是大不相同的这一点不要被电视剧误导,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县令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县令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县令和知县仅仅一字之差)

县令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现如今的古装剧中,经常出现两种官职,就是县令和知县。在电视剧中,两者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不过在历史上,县令和知县仅仅一字之差,可是它们的区别却非常大,无论是任命方式还是权力,都是大不相同的。这一点不要被电视剧误导。

最早的县令起源于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和秦国启用了县令一职。《职官典·郡县》中对县令进行了解释:“县令者,政令之长也,正五品”在秦汉时期,万户以上的人口地区的长官被称之为县令。那么县令与知县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来说,县作为行政单位,至今仍然是使用的。同时也影响了日本、越南、韩国等亚洲国家。现如今县的地方行政长官叫做县长,古代的时候叫做县令或者知县。这样看来,县令和知县似乎没什么差别。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

秦朝实施的是郡县制,不过这时候是县令,还没有知县。秦朝的时候,一个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做县令。此时知县还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县令下面,还有乡、亭、里这些小的行政单位,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当过亭长。

在秦朝时期,亭长是一个芝麻小官,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古代的时候,知县和县令都是负责管理县的长官,相比较来说,知县出现的比较晚。最早的知县在唐朝时期形成雏形。唐朝时期,“知”是管理的意思,县令与知县在刚刚同步出现的时候,两者的权力是相同的。

后来随着朝代的不断发展,县令和知县的差别就显现了出来。知县被正式确认为地方行政长官,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唐朝灭亡之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吸取了这个教训,他改变了县级行政长官的管理体系。

也就是说,赵匡胤吸取了唐朝节度使的教训。同时改变了县级官职的体系,这让宋朝的管理变得更加完善。宋朝之前,县级官员都是地方上的官员担任。那么赵匡胤将县级管制改动之后,就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撤除了县令一职。

取而代之的就是知县。那么知县是如何任命的呢?从这一点来说,知县就与县令有根本上的区别。知县是由朝廷直接任用的,反而县令是当地的人员担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县属于“空降干部”。由朝廷直接委派的县令,就被正式任命为知县。

宋朝时期,不仅仅是知县有了很大的改动。宋朝在其它职位上仍然有很大的改动。比如说刺史、太守、县令等职位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则是知州、知府、知县等官职。从权力上来说,知县与县令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县令只负责一个县的行政民事事务。

赵匡胤进行了管制的改革,由此知县的权力变大。宋朝时期知县开始管理一个县的全部事务,这其中就包括军事。在宋朝之前,县令是没有资格管理军事的。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同时知县还有属于自己的助手,就是县丞、主簿等职务。

与县令相比,知县的权力要大很多,单单管理军事就已经是县令无法相比的。更为主要的是,县令的职务没有知县的权力大,同时县令的助手也没有知县多,知县的助手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理全县的粮税、户籍等。相比较来说,知县权力增大很多,但是他们也是越来越忙的。

宋朝灭亡之后,知县一职被改名为县尹。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作为汉人,朱元璋重新启用了知县制度,一直到明末时期,知县都是存在的。明朝灭亡后,由于满清是入关的,也就是属于外族统治,这一时期满人学习了汉文化,让知县制度仍然保留了下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