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

《小猪佩奇》

第14集

“ 放 风 筝 ”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1)

如果你跟孩子看的是

普通话版的《小猪佩奇》

一定记得在片头位置停留一下

因为每集的名字都是英文的

顺便每集教孩子一个英文单词也是棒棒的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2)

话说正值秋高气爽的日子

猪爸猪妈带着孩子出来放风筝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3)

乔治迫不及待

想要第一个把风筝放起来

乔治踩着小碎步一阵猛跑

跑到大气猛喘

然而

风筝依旧没能飞起来

这下佩奇可高兴了

赶紧跑过来嫌弃弟弟跑得太慢了

一把抢过乔治手里的风筝

想象着自己就要跑出一道闪电

助力风筝一飞冲天

... ... ... ... ... ...

结果么

自然是一样的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4)

猪爸爸:

“要是没有风,跑得再快,风筝也飞不起来”

佩奇和乔治只好垂头丧气地等风来

身为一部只有5分钟时长的动画片

要等一阵风来罢了

不会让佩奇和观众久等的

仅仅过了3秒

一阵风便刮了起来

这还不是一般的风

而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畅快的风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5)

这风却是不小的

不仅把风筝吹了起来

就连乔治也被吹了起来

甚至加上佩奇的重量

都不能制服这风吹得如此骄傲放纵

真是应了那句话

只要风吹得够大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6)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7)

“ 风是如何吹起风筝的 ”

当人们手持风筝迎着风小跑时,风吹在风筝的身上,就会产生压力,将风筝斜着托起,加上风筝的重量很轻,以及手持的风筝线不断放长风筝的上升路线,就这样,在风的作用下,风筝被一路托上天空。

当风筝飞在空中时,风筝下方吹来的风被风筝的身体阻挡,因而流速降低,对应的气压则大;而风筝上方的风流通顺畅,风速变高,对应的气压便小,这种气压差产生了“扬力”。这就是风筝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的原因。放风筝的过程主要依靠风力、手持线的牵引力以及扬力这三种力量。

“ 风筝的历史与故事 ”

据记载,最早的风筝是墨子或者鲁班发明的。在《墨子》一书中,墨子提到公输子(鲁班)发明了一种竹鹊,可以飞三天三夜。然而到了韩非子那里,风筝的发明权又转移到了墨子手中。《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无论风筝的发明权属于谁,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风筝了。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8)

最早的风筝常常有军事功能。

公元前202年,刘邦集中韩信、彭越、英布等40万大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这时项羽兵力不过10万,粮草也快吃完了。韩信为瓦解项羽的军心,用牛皮制作了一只风筝,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又命围攻汉军,高唱楚歌,其声悲怨,动摇了楚军的军心,留下了“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9)

公元前200年,韩信欲与陈豨合谋反汉。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未央宫的距离,韩信找人做了一只风筝。他们将风筝顺风放飞,一边放线一边计量线长,当风筝飞到未央宫上空时,就可测量其间的距离。

在明代,人们还把炸药装在风筝上,让风筝飞到敌军中爆炸,堪称最早的“轰炸机”。

风筝力学原理(风筝的原理)(10)

神火飞鸦

不过,风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民间娱乐功能。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风筝的制作成本大大下降,从而成为普通老百姓也玩得起的玩具。人们极喜爱这种能够高飞还能强身健体的漂亮玩具,每逢春天都会选择晴天外出踏青,将五颜六色的风筝放飞,带走旧一年的烦恼,祈祷新一年的吉祥与安康。

注:“ 风筝的历史与故事 ”内容出自《科学博物馆·风筝》《科学博物馆》是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型原创博物启蒙连续读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