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石构件图解(中式建筑的经典构件抱鼓石)

抱鼓石一般位于传统四合院大门底部的屋门入口处。形似圆鼓,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其形似鼓,托于石台上,故名。宝谷石的民间名称有很多,如:石鼓、门鼓、圆鼓、石鼓、石镜等。

古建筑石构件图解(中式建筑的经典构件抱鼓石)(1)

在北京四合院的悬花门、徽州祠堂大门等传统民居的大门前很常见。在牌坊、灵兴门等传统牌楼建筑中,也有类似抱鼓石的夹石。鼓石作为支撑和稳定门轴、加固或安装门槛的构件,有利于防止门因外力而晃动,大大增强门框的稳定性,起到连接门槛的作用。此外,枕石升起后,还可以防水防潮。外鼓石主要负责门板的配重作用,其前部重量平衡门板转动时的重力。

抱鼓石 惠安石雕 博大石业

宝谷石开发了房门的功能部件——门枕石,其档次由门的档次决定。在古代封建时代,一些“身份”的官员和太监家庭通常会安装带有等级的鼓石。这两块石头一般人是不可以放的,所以鼓石被认为是“贵不贵”。 “门牌号符号是最能标明房主差异和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

古建筑石构件图解(中式建筑的经典构件抱鼓石)(2)

清代张廷玉等人所著的《明史:御府四》中,有: 百官府:公侯,……三门五框,金漆兽面锡环。一级,二级,……三门五架,绿油,兽面锡环。 3级到5级,……三扇门,三框,黑油,锡环。六阶到九阶,……一扇门,三框,黑门,铁环。清代也沿袭了明制《清规》:一、二等正门三室五架,三至五年正门三室三架,六至九年级的正门有三个书架。

明清时期,官邸大门的等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等级的门框不同,门的大小也相应不同。因此,门越大,门垫也应越大。为了实现大尺寸门扇的形式和功能,必须增加门槛外的门垫体积。基于人们对门饰档次的追求,自然不能忽视门口那对门枕石构件的装饰。

抱鼓石 惠安石雕 博大石业

那么古人为什么选择鼓作为门枕的造型呢? 《说文》:“鼓也打鼓。”在中国古代,击鼓登堂、击鼓设班等,形成了官制的行为特征,鼓成为了官府的象征。明清时期,衙门有鼓,以“敲鼓升堂”。这里打鼓的目的是传递声音。古时候大户人家的院落很深,内院的人敲店头或敲门可能听不到铙钹,所以打鼓传声在情理之中。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官员和太监在府门的枕石上雕刻了一个鼓形,象征着来访者的告示,这是心理上的伏笔。

古建筑石构件图解(中式建筑的经典构件抱鼓石)(3)

因其漂亮威武的外观,仿制之风一打开,剩下的就是定制。所以鼓石的放置就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门户象征。同样,由于鼓是宗教事务的特殊乐器,所以持鼓石被视为可以驱邪避灾的神奇象征。把持鼓石放在佛寺、祠堂等庙宇前也是合乎逻辑的。另外,把门枕石的顶部做成圆形,可以与下部方形底座形成“天圆地圆”的造型关系。

抱鼓石 惠安石雕 博大石业

鼓托石是住宅门组件的功能性产品。它是一种功能装饰的石材构件,起到围合门的作用,增强主人对立面的支撑力。在中国,一般外墙有两扇门,内室有一扇门。由于汉字门由两户组成,两扇门决定了托鼓石必须具有对称的结构。

托鼓石不是家庭的搭配,但可以作为婚姻和身份匹配的参考。鼓石是一种物化的仪式文化符号,是内在世界(文化)通过装饰符号的语言展现在外在世界(现世)的典型例子。

古建筑石构件图解(中式建筑的经典构件抱鼓石)(4)

台湾人也被称为“乞丐椅”,因为乞丐曾经坐在上面。它不仅可以承受和平衡门扇的重量,还可以加固门框。因此,门的内部是支撑件,门的外部是平衡件。古时候,门上没有合页、合页等,门靠门枕和对联(宋代称鸡鲈)固定。

抱鼓石 惠安石雕 博大石业

鼓托石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整体的装饰效果,增强美感,并具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功能。中国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有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进了博物馆,有的被改造成新一代建筑的亮点,传承与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