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

最近大火的热剧除了《清平乐》就是《我是余欢水》,《我是余欢水》虽然仅有12集但这部超级网剧的故事反映出当下社会生活中一个中年危机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心酸让人感到共鸣,加上黑色幽默的剧情更让它杀出重围成为今年为数不多的好剧之一。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1)

《我是余欢水》里余欢水被误诊为患有胰腺癌,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哭笑不得的事情让人看了不禁咋舌这赤裸裸地现实生活,而余欢水在确诊患癌前与误诊患癌后的故事与美国一部喜剧电影《最后的假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2006年上映的《最后的假期》由奎恩·拉提法、杰拉尔·德帕迪约、LLCool J联手出演,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百货大楼的女销售员乔治娅因昏倒后检查出自己患有癌症可能活不过三周,她辞掉工作开始利用生命中最后三周的时光去完成她一直以来收藏在心愿簿里的愿望,在踏上旅程途中她慢慢地开始改变自己,就在她以为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时却接到自己并没有患癌,只是被误诊的消息,在经历误以患癌到没有患癌的过程中主人公乔治娅不止在心灵上还是人生观上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此片看似是喜剧电影但暗藏的人生道理其实与《我是余欢水》中一致。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2)

细看两部作品都是围绕着患癌症前与误诊后展开故事内容,用癌症作为人生的分割点让我们看到一个癌可以改变多少人,虽然《我是余欢水》是一部网剧,《最后的假期》是部电影两者拍摄题材不一致但想要传达的想法还是一样的:重新生活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3)

乔治娅与余欢水两人的人生经历各有不同,即使都是误诊患癌但能敲醒他们重新生活的想法肯定有着某些方面的差异。今天,我就以余欢水与乔治娅为例,来解读两人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剧情来思考重新生活这个话题。


乔治娅与余欢水之间的相似点

乔治娅与余欢水两人都是在患癌前的日子过得不如人意,虽然一部是电影另一部是网剧但在情节刻画上两人都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①工作上的忍气吞声

乔治娅是一名百货大楼的销售人员,在工作岗位已经有数年,岗位平平没有晋升的空间,上司是一位只喜欢听成功学不喜欢实际行动的成功吹嘘派,对底下的职员工资能多压榨就拼命压榨。

余欢水是一位电缆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打电话出售自家公司的电缆,在岗几年业绩平平,上司则是各怀鬼胎变着法子赚亏心钱,专挑职员小毛病进行训斥。

两人工作背景极其相似,面对上司不断地压榨都在忍气吞声,乔治娅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上司的压榨而余欢水为了家庭不得不受上司们的戏耍,为了生活,工作中的无奈只能接受,成年人的世界哪有简单一说。

②没有勇气做出改变

乔治娅面对同事肖恩的追求一直不敢接受,她一直认为自己自身不足,在自卑心的影响下她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个完美男人,在电视播放她自己最喜欢的大厨迪迪埃的美食频道上乔治娅选择把模仿做好的美食拍照下来存在愿望簿中只是幻想总有一天她会吃到迪迪埃的食物。

余欢水面对妻子甘虹的指责和上司的戏耍他不敢反驳,只会用一个谎去圆另一个更大的谎,业绩平平并没有想方设法地去做出相应的改变,而是找自己曾经的徒弟蹭业绩蒙混过关。余欢水对妻子想要弥补但一直使用错误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妻子,而他的这个爱是建立在我不想改变现状但又想在物质上进行改变,其实改变的只是对生活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状况。

③两人在知晓患癌症后都选择做回自己

乔治娅得知自己只有三周的生命时光后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她开始把愿望簿上的事一一去实现,取出存款去向往的城市罗维发利,品尝梦寐以求的迪迪埃大厨的美食,住五星级酒店享受豪华SPA,蹦极滑雪只要想做就去做!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4)

放飞自我后的乔治娅变得自信动人,不再拘束于沉默不言敢于为他人发声,连恰好在罗维发利旅游的议员和政客都被乔治娅独特的魅力吸引到。

余欢水知道自己患癌症后第一个反应是懵,紧接着担心儿子和妻子没有归宿,没想到在与妻子协议离婚后走投无路的他选择贩卖器官换取生活费,恰好又撞见上司的小秘密余欢水那种患病后大无畏惧的心态顿时爆发,既然自己前半辈子活得那么辛苦还不如在患癌症临走前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大事,做一回自己:换房子、泡酒吧、换行头、骂上司……只要是原本想做不敢做的事儿余欢水统统一股脑做完。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5)

乔治娅与余欢水因前半生活的过于拘束,癌症变成放飞自我的契机,只有当人走投无路后才会愿意放手做事,因为无后顾之忧才能为所欲为,正因没有明天所以才极力想过好今天,患癌后才做自己这不是清醒而是悲哀。


乔治娅与余欢水之间的不同点

①乔治娅没有家庭,余欢水有家庭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6)

乔治娅因没有家庭的束缚所以在患癌症后可以放心的享受当下而余欢水不一样,他是有家室的人,身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他有责任的重担,一场病不仅影响的是他本人还会连带影响全家人。

乔治娅的放飞自我建立在“我自己”身上,因为只有她一个人所以要弥补失去的时光相较于余欢水要自由许多。余欢水的放飞自我则是建立在“被人抛弃”,妻子离婚带孩走朋友决裂不相见,人生处处是还债,走投无路变疯狂。

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作出的事往往更有意义,也就有了乔治娅当众怼空乘人员压榨客户余欢水不惜代价揭穿公司领导制假电缆的情节。

②乔治娅有存款,余欢水没有存款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7)

在电影中乔治娅是花光了自己所有的存款才去追梦的,而余欢水则是连房贷都还不起的悲惨中年男人,没有存款哪来追梦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即使患了癌症一个可以完成梦想而另一个只能孤零零的盯着银行催款信息。

缺钱的开始往往是形成中年危机的源头,没有存款的日子犹如没有水的河流,没有存款意味着梦只能是梦,而《我是余欢水》的编剧才加入余欢水为了生活下去想要贩卖器官的情节。

③乔治娅的结局是众人所愿,余欢水的结局引人深思

作为喜剧片《最后的假期》乔治娅在影片里大胆活出自我,用幽默风趣的做派和敢讲敢说的行为引得无数人喜欢,再加上乔治娅的男神千里迢迢从家乡赶往罗维发利求婚更符合大众追求完美结局的剧情。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8)

相反,《我是余欢水》里的剧情揭露了太多大人社会的无奈,黑色幽默的剧情赤裸裸地摆在大众眼前:中年危机、妻子离婚、被人追债、遭人暗算……这些都是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会遇到的事情,不管是从余欢水这个角色形象上来看还是剧情设计都符合现实社会那种残酷无情的状况,因此也就有了“人人都是余欢水”这个段子,而《我是余欢水》采用开放式的结局,其目的就是想让我们不拘于一种固有的人生结局,利用开放式的情节来自行发挥更能敲醒我们现实不是剧本而是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结局,因此《我是余欢水》开放式的结局才更显合情合理。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最后的假期》和《我是余欢水》背后反映的现实意义

《最后的假期》严格意义上是一部荒唐喜剧,里边的电影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小概率会发生,但传达出来的主题思想则是:在你还健康的时候留意生活中的小确幸,不要忘记自己最初想做什么想干什么,也不要因为过于追求事业忘记当下的自己。一直把自己的愿望留在最后可能会永远实现不了还不如找个机会把自己的愿望一一实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即使腰缠万贯如同云雾一般。

我是余欢水》可以说是一部揭穿现实生活中还在为工作奔忙的所有人,它代表的是被生活压榨的小人物,我们都会撒谎都会逃避都会胆怯,要踏出自己的保护圈极其困难,而这部网剧很好的抓住我们的痛点,因此用误诊患癌这一荒诞的说法敲醒屏幕外的我们该是时候重新生活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超能力去预知未来、回到过去,我们也不可能避免灾难的发生。很多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才体悟生命是多么的美好,才开始责备自己之前不好好珍惜生命。但又有多少人在他们还好好活着的时候想着要好好享受生活,感谢生命,而不只是无穷无尽的抱怨?——海伦·凯勒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9)

确诊患癌一直是这两部作品的中心,假如没有癌症这一点乔治娅不会把毕生积蓄拿来乱花不会逼迫自己去实现梦想;余欢水也不会通过这一次癌症看清许多人真实的面孔,患病是个照妖镜它能看到人生百态它也能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都缺乏一个能逼迫自己的契机,总在自己的防护圈下循规蹈矩即使心有所望但不敢伸手扑抓,总在遗憾悔恨中度过原本可以大步向前的机会。


《最后的假期》和《我是余欢水》这两部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

不管是喜剧类的《最后的假期》还是黑色幽默类的《我是余欢水》这两部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是如何过好生活其实剧情更偏向于如何“重新生活”。

我是余欢水得绝症后开挂人生道歉(我是余欢水和最后的假期同是癌症误诊结局却天差地别)(10)

何为重新生活?我觉得有以下两点:

  • 因为有无数个明天,所以要把无数个今天做好

当我真的要告别它的时候,我只能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如果没有明天一切似乎简单了不少,人所有的痛苦、纠结,就是因为还有无数个明天。

这段话是《我是余欢水》中余欢水在结局里的一段独白,我们每天都在做着重重复复的事,过完今天还有明天,但今日不知明日事,这时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度过今天迎接好明天。

每一个明天都是由无数个今天积累起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就是为了更好的明天,疾病和死亡谁先到来谁也不知,不希望疾病成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突然“开窍”的契机,而是希望能过好每一天,用当下的今天去铺垫好明天。

  • 把握住当下,勇于挣脱内心的枷锁,去做想做的事吧

你们知道那种顾虑,你低着头不停地后退,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天,然后想“我怎么就到这地步了”怎么会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们担心。

这是《最后的假期》乔治娅在影片中述说大多人的现状,为了生活,奔波的我们早已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残酷的社会早已磨平了我们炽热的心,为何人生总是慢了一拍?

我们总是在纠结是否要改变的怪圈中四处打转,担心自己踏出第一步会有什么后果,在纠结中迷失自我,在拘束里胆怯改变。

重新生活意味着要把以往的畏惧和胆怯收藏起来拿出勇气与大胆,但大多数人都差那临门一脚的勇气,不管是《最后的假期》还是《我是余欢水》两个主人公在重新生活之前缺乏的都是勇气,当他们打破内心的枷锁后一切犹如开挂一般,重新生活亦在内心发生改变,用勇气推开重生的大门。

结语

觉醒向来伴随着疼痛,重新生活只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正如加缪所言:

真正的生活是在撕裂内部出现的。生活,就是撕裂本身。真正的觉醒源于痛苦。

一个喜欢码字,看电影的咖啡爱好者,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