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说起上世纪末的韩国电影,总有一个别出心裁的人是绕不过去的存在——金基德,他的作品有一套专属于他自己的创作体系,从“编”、“导”、再到“演”,近乎三位一体的创作手法,让他自1996年开始创作的二十余部影片都得到了国际影坛的注意。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1)

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让你看完他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有时候会觉得电影的思路紊乱,有时候会觉得角色特征模糊,他的电影总是让那些企图去清晰地梳理影片思路与特征的人,感受到“词不达意”的怅然若失。

相较于大多数人给他的电影风格冠上很多的形容词,我反而喜欢用模糊美来简单地概括他的电影风格。

或许正是因为他在电影中留下了如此之多的“空白”,才会让人如鉴赏水墨画一般反复把玩与思考。

这部豆瓣评分8.5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模糊美的特征表现得尤为强烈。

人性本源,善与恶的模糊性

在长达104分钟内,电影试图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转变,对人性这一物的本源进行探讨,五个单元,有不同的含义。

|春之杀戒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2)

童僧与老僧共同生活在山中孤庙之中,一日童僧外出游玩,欢笑中用绳子捆绑了溪流中的鱼儿、青蛙,还有岩石中的蛇,他看着小动物的挣扎笑得是那么开心。这一切都被高处的老僧尽收眼里,深夜,老僧将石头绑在童僧腰处,第二天告诫童僧,若是不能够救回动物们,那就把石头绑在自己的心上吧。

|夏之色戒

庙中来了一位养病的少女。童僧随着年岁渐长,欲望开始膨胀,尽管小僧在夏日的湖水中进行了多次佛性与欲望的较量,但最终还是抛弃了佛门禁忌跨入了情爱的河水之中,高山溪水之处,是他们的定情地。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3)

这种拼命式的交欢是缺少情感的酝酿的,所以当年轻小僧与养病少女的身体在船上接触的那一霎那,寺庙威严形象也开始颠覆,在影片中,甚至有一段漂浮的状态。

佛倒了,人自然也是留不住了,小僧最后抛下师傅,去寻找离开少女的踪影,老僧此时也曾告诫他。

|秋之罪孽

老僧的教诲,并没有让小僧从本能的恶转变为向佛的善,出于嫉妒的心理, 他杀死了背叛自己的妻子,并逃离回庙中。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4)

连回童年时犯下的孽,会发现青年的杀妻不过是童年虐待动物罪行的一种延续,虐待比自己弱小的存在,是人最本能的欲望。

而情欲的出现,在夏季就勾起了小僧内心的最本能的欲望,那时候开始就已潜滋暗长,就像小船飘荡时周围的涟漪一样,无声地向外荡漾。

|冬之救赎

赎罪回到寺庙的小僧接过了老僧死后的衣钵,开始一心向佛。朝来夕去,僧人将佛像置于山顶,镜头拉到很远,小小的僧还有小小的佛,原来冰封的湖面不过山地石臼大小的一汪,而人不过是其中的一小点。

又一春似乎暗喻着一段新的开始,童僧变老,又有新的童僧调皮,这是轮回。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5)

但回过头看童僧的这一生,他经历了童年杀生——少年色戒——中年作孽——老年超脱四个阶段,这些阶段中,至少有一半,他是生活在佛门之中的。在充满诗意与禅意的世界中,他最原始、最本能的欲望并没有被抑制住,反而是更加强烈的爆发了出来。

这并不是说佛教的教化在俗世的欲望之前无用,不堪一击。

而正是因为经历了生理与情感的冲击后,中年作了孽后的俗世者,还是愿意回到清修的庙宇,才能够凸显出什么是真正的“出世”。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6)

日本神学大师铃木大拙说:“禅存在于个人的一切经验之中。没有个人的经验的背景, 思想便难以传达。”

老僧用绑石头的方式来告诫童僧要学会尊重动物,但却没有办法在情这件事情上传授自己的经验,小僧越门离去,也是进入俗世的一种表现。

而经历过这些,再选择踏门而回,才是拥有了个人经验背景的再次“出世”。

一山一庙一湖两人,虚景实感

自经典科学,也就是牛顿先生的出现后,物理学上的测量开始越来越精确,传统的审美也又追求模糊性开始转变为对精确完美形象的病态追求,例如经典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

面对这种明晰性,歌德就曾提出了反对,他认为类型概念会让人变得麻木自然,使类型获得一种生气的唯一途径则是回到对个别东西进行完美行赏时不丢弃有意蕴或高尚的东西,比如你看中国山水画就不能只看高耸入云的山,不能只看展翅高飞的白鹤,而要看其中的虚实相生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7)

而在这部电影,也正是如此,金基德先生在104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花了大量的时间对高山、对平静的湖、对孤庙进行诗意化的拍摄。

庵门的自动开合,湖中孤岛的漂移,小船在老僧的意念下被控制,如飘飘然的在湖中行驶,此为虚。

山中童僧,不知善恶,捆绑小动物;夏季青春懵懂,怀着欲望破了色戒;秋季难掩嫉妒,最终杀妻,种下罪孽;人性的弱点,此为实。

这些虚虚实实的细节都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在真实性中凸显出非真实的状态,将观众引向禅意的真谛。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8)

尤其是孤庙的门这一景,在影片中暗喻的就是出世与不出世,甚至还有规矩在心中的意味。

春季,尽管童僧天性本恶,不知辨别自己的行为会给鱼儿、青蛙、蛇带来不幸,但每逢出门,必是从门走过。

到了夏季,遇上女孩之前,也是恪守规矩,从门过,从门进。但到了破戒之时,难掩心中的欲望之时,门的存在就被他忽视了,这扇门,立在此处,心中愿守的人,自然会从中过,但若是不想守,周围也一样可以过。


金基德在这部影片中一如既往地在思考人在追求欲望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巨大危险,甚至在老年超脱这一阶段,山林中背负石头的苦行僧,正是金基德导演本人。

欲望和命运本源问题是中西方社会艺术创造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西方神话中,夏当偷尝禁果揭示的是“原罪”之说,而到了东方神话之中,人类的诞生,在如女娲造人这般充满神秘色彩的欢喜善事。

金基德哪个电影最好看(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9)

而在金基德先生的这部电影,恰如其分的实现了中西杂糅,提炼了西方思维中的原罪命题,又用了东方思维做出命题回答——皈依佛门。

人这一生,或许正如开篇所说处处充满了模糊美,我们也并不知道生来背负了什么,又在上路之时,不断的加码。如冰天雪地中,金基德先生拖着石磨前进一般,什么时候可以放下呢?或许是到了“山顶”才可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