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招安怎么看待(水浒传里朝廷为什么要招安呢)

小说《水浒传》里后面的章回经常提到一个词:招安。招安,顾名思义,就是用笼络的手段劝说归降,指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对不合法的地方或者地下民间组织的一种安置行为。之前的文章里,笔者写道宋江之所以走招安路线,其实就是因为他代表的大多数人利益就是为了招安。

水浒传招安怎么看待(水浒传里朝廷为什么要招安呢)(1)

《水浒传》里有一回写道:玄女娘娘给宋江三卷天书,说以后可以保宋江功成果满,必为上卿。也就是说宋江日后提出的“替天行道”旗号,并非都是自己的意思,而是上意。其实一言以蔽之,也就是替天子行道。言下之意就是说一旦被招安,就可以封侯拜相,贵为上卿。所以宋江才会乐意拿众兄弟的姓名,当自己升官的筹码。

可是当时,朝廷有正规军,为什么要招安梁山呢?看似没有必要,实际上,招安的成本最低,并且可利用的价值最高,而反之剿灭的成本太大,而且不仅损伤自己,还没有可回收的价值可言。

书中第七十八回写道:皇帝派出了自己的正规军和自己心腹,高太尉,高俅率领十路节度使,各领所属精兵一万,前往济州取梁山,听候调用。这十路军马是: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

这十路节度使不可小视。

水浒传招安怎么看待(水浒传里朝廷为什么要招安呢)(2)

高太尉说到: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国,或伐西夏,并大金,大辽各处,武艺精熟。就这样他们为国建功,做到了“节度使”。可以说是晋升到了极致,那么这十节度使是什么出身呢?书中也写道:本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不少功名。也就是说他们之前也是受了“招安”的绿林,后来招安后,成为了节度使。

水浒传招安怎么看待(水浒传里朝廷为什么要招安呢)(3)

可见,朝廷这一招,用了很多次,至少有十次,而且成功率很高。由此可见,招安之计,并不是朝廷破例,而是早有先例,甚至是已经成了惯例。于是就有了后面宋江征方腊,最后双方两败俱伤。朝廷用宋江打方腊,其实跟十节度使打宋江基本上是同一性质的。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知道了为何梁山是108好汉的原因了。因为梁山位置优越,水面宽阔,易守难攻,于是成为了天下好汉的向往之地,加之宋江热情一力收留,人数不断壮大,可是到了水浒七十一回后,梁山再也没有发展一个新成员了。梁山头领的数目被定格在了108个了,理论上说一个组织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源源不断的吸收新势力加入,可是梁山却没有,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

水浒传招安怎么看待(水浒传里朝廷为什么要招安呢)(4)

唯一的解释就是:梁山的规模早就被规划好了,圈定好了,梁山的编制,编额就是108个,这也是朝廷为了规避风险而设定的。所以人一到齐,梁山泊的大门就被关闭了。朝廷招安也是早晚的事,因为不论宋江,还是他身后的那帮人都会被招安,而且朝廷招安已成惯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