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惊魂京剧全场(戏剧跑汴京与延津)

戏剧《跑汴京》与延津

——黄河儿女敢作敢为、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歌

作者:张法祥

包文正离汴京辞别王驾,奉圣命和百官四方巡查。访一访哪家官贪赃欺诈,查一查哪家臣知法犯法。为黎民除奸邪何惧何怕,谁不知包青天封府南衙。是王孙是公卿把法犯下,难逃我青锋剑三尺铜铡!

——在众多的包公戏中,每当老包一出场,一张口,那慷慨激昂的唱腔,铮铮铁骨的嗓音,威风凛凛的形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随即就会激起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尤其是《跑汴京》中老包一上场的这段唱,打破了在此之前全剧“凄凄惨惨戚戚”的剧情,立即使人感觉“天晴了”“有救了”的感觉!直到现在,老包这段唱还隔三差五响彻在河南《梨园春》晚会。但有谁知道,这场戏,这段唱,都和新乡市延津县有关呢?

汉宫惊魂京剧全场(戏剧跑汴京与延津)(1)

《跑汴京》反映的是延津的人,延津的事。说的是北宋年间,穷秀才张成玉进京赶考,路过延津县城,到他舅父窦九成家借盘缠,表妹窦巧姐羡慕成玉才华,与成玉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赠送张成玉一个包袱,内装八件衣服、十两纹银和一只绣鞋。张成玉将这一包东西拿到当铺,以此作抵押向当铺借钱。就在张成玉和当铺老板谈生意,并将包中之物让老板看的时候,延津县衙奉命捉拿贼犯的班头白石岗巧遇此情景,他说你张玉成一个穷书生穷光蛋哪来这么多好衣服,哪来这么多的银子和如此漂亮的绣鞋?分明是偷的!遂将张成玉抓至公堂审问。

原来在此之前,大财主马横家中被盗,丫环被杀,告到延津县衙。延津知县杨世英命班头白石岗捉拿贼犯。而实际上,这个白石岗就是窃贼和凶犯。他因赌博输钱夜入民宅偷窃杀死丫环,正发愁如何嫁祸于人,巧遇张成玉,于是就将张成玉作为替罪羊。

他把张成玉抓走后又将包中之物暗示马家,让马家承认这些东西就是他家被盗之物。马家为了挽回损失,竟然昧着良心答应了白石岗。而马家被盗财物中有马府千金马秀英准备出嫁的嫁妆八件衣,这“八件衣”恰巧就是聘请刺绣高手窦巧姐绣制的。因此马家一承认也确实真假难辨。

延津知县杨世英偏听偏信下属一面之词,将无辜书生张成玉判为死罪。张成玉的未婚妻、表妹窦巧姐上堂辩理,并将自己的另一只绣鞋拿出来核对,受到白石岗的羞辱自尽却侥幸未死,与父亲窦九成星夜赶往汴京找包公告状。

窦氏父女在汴京路上巧遇包公回京,遂拦轿喊冤。包公为理清此案,乔装改扮,明察暗访,又遇乞丐仁义挺身相助,使冤案真相大白,正义得以伸张,凶手得以严惩:将白石岗处死,杨世英革职,马横的家产赏仁义,并把仁义收留相衙当差,窦巧姐与张成玉拜堂成亲。

这出戏不仅是豫剧传统剧目,曲剧、越调、蒲剧、秦腔、晋剧、怀调、宛梆、山东梆子、莱芜梆子均有此剧目,德国戏剧大师布莱特还曾改编为话剧,可见这出戏在当年的影响多么巨大。

这出戏的剧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她起有不同的名字。

因窦巧姐与其父窦九成星夜赶往汴京找包公告状,取名《跑汴京》;

因窦巧姐送给张成玉八件绣衣,在开封府大堂上,包公让窦巧姐供述送给张成玉八件衣的花色及绣工针脚的特点,得名《八件衣》;

因窦巧姐送给张成玉一只绣鞋作定情物,在公堂上,窦巧姐为给张成玉雪冤,将自己的另一只绣鞋拿出来核对,得名《对绣鞋》;

因张成玉和乞丐仁义夜宿城隍庙,城隍神审鬼魂告知包拯,包拯才得以审清此案,故名《阴阳报》;

因此案经历了延津知县、城隍、包公阴间阳间三堂会审,故名《阴阳三堂》。

至此,这出戏共有五个剧名。后来删除了封建迷信成分,取消了《阴阳报》、《阴阳三堂》,剩下《跑汴京》、《八件衣》和《对绣鞋》三个剧名至今仍被同一出戏广泛使用,广大听、观众也喜闻乐见。当然,剧名不同,剧种不同,剧情和剧中人以及唱词也都作了大的调整。但不管如何调整,基本情节大同小异。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出戏不仅歌颂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聪明才智、勤劳善良的美德,还热情讴歌了他们敢作敢为、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无私无畏、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应该说,这,才是这出戏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被人们广泛、长期传唱的根本原因所在。

汉宫惊魂京剧全场(戏剧跑汴京与延津)(2)

具体表现:

首先是窦巧姐和父亲窦九成在跑汴京的路上的对唱:

可恨知县太昏庸,甥儿被冤判死刑。县衙里有理俺不能讲,咱父女星夜跑汴京。南衙封府去上诉,包相爷台前把冤呜。早进京城早告状,早日搭救你表兄。一步去迟赶不上,甥儿必死难得生。两步并作一步走,恨不能插双翅飞往汴京!

——你看,断案不公我就上告。“县衙里有理俺不能讲”,就“南衙封府去上诉,包相爷台前把冤呜”,没有丝毫的犹豫徘徊、胆小怕事、忍屈求全。因为他们看到了光明,怀揣着希望。这个“光明”和“希望”就是清官包公。并在行动上,立足一个“早”字,“早进京城早告状,早日搭救你表兄”;突出一个“跑”字,“两步并作一步走,恨不能插双翅飞往汴京”。剧名《跑汴京》的“跑”字用得好,反映了基层群众相信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

其次是清官包公的形象和所有唱段。他一出场,不是在南衙封府大堂上,而是在“四方巡查”的路上。他不常坐机关,坐等百姓登门“上访”,而是走出机关,到百姓中间去,和百姓在一起,“弃车免轿徒步行,巧装改扮查徇情”“访一访哪家官贪赃欺诈,查一查哪家臣知法犯法”,一旦查出,“是王孙是公卿把法犯下,难逃我青锋剑三尺铜铡”,不管他地位多高,资格多老,白道黑道,社会背景多么复杂,“我定要细追究查清问明”,统统一视同仁,严格依法办事——不愧为万民敬仰的包青天。

其三是对乞丐仁义这个人物的塑造。该案受冤屈的是书生张成玉,窦氏父女作为涉案人并亲属,跑汴京告状在情理之中,仁义作为一个孩子或者说年轻小伙子,又是个靠乞讨为生的乞丐,社会地位低下,与本案毫无关系,按说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他却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发现并掌握了案情的关键之处,他虽然是个“乞丐”,但却是个有思想头脑、胸怀正义感的人,他不能容忍“百姓无辜蒙屈冤”的社会现象,他要坚持正义,发扬“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利用自己“无妻无儿无联念,无家无故无挂牵”的优势,“沿途乞讨汴京去,要搭救张成玉出牢监”。最后在开封府大堂上,他详细讲了“耳后之言我全听见,白石岗马府杀丫环”的事实真相,使案件得以顺利告破。

所以说,戏剧《跑汴京》不仅仅是一出传统意义的清官戏,而是一部表现黄河儿女敢作敢为、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的凛然正气歌。这样的好戏产生于我们辽阔中原大地的新乡市延津县的沃土上,我们有理由有责任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并把他发扬光大!

汉宫惊魂京剧全场(戏剧跑汴京与延津)(3)

作者简介:张法祥,1953年生,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退休前系延津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副主任,退休后任延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出版通讯报告文学集《四进人民大会堂》,散文集《乡村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