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图式和同化1.图式是指个体用来应对环境中的情景时所应用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是认知发展最基本的环节图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比如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水,我们可能就知道水是能喝的一种液体在婴幼儿时期,宝宝是通过自己的五官和动作来形成自己的图式从而建构认知能力还是以水作为例子,宝宝可以通过嘴巴尝水的味道,通过手来触摸水的形态,通过鼻子闻水的味道等一系列动作来认知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一、图式和同化

1.图式是指个体用来应对环境中的情景时所应用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是认知发展最基本的环节。图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比如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水,我们可能就知道水是能喝的一种液体。在婴幼儿时期,宝宝是通过自己的五官和动作来形成自己的图式从而建构认知能力。还是以水作为例子,宝宝可以通过嘴巴尝水的味道,通过手来触摸水的形态,通过鼻子闻水的味道等一系列动作来认知水。

2.那什么是同化呢?同化是指面对新环境的刺激,个体吸收新的环境经验信息并将其纳入已有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认识主体。同化是建立在图式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它是用以丰富图式从而扩大人的认知能力。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在心里形成狗的图式,知道了狗是一种身上有毛有尾巴有鼻子的动物。但是这个对狗的认知并不是很精确,因为其他动物也会有类似的特征,因此孩子很容易下次看到猫时把它认成狗。这时候,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认知失衡:这不就是狗吗?我上次看到的也是这样呀,为什么大人告诉我这是猫呢?于是,孩子会将两者进行对比,知道狗是什么样子以及什么样的不是狗,也就是说孩子对于狗的认知更加精确了。这时候他的认知过程发生了顺应,(顺应是指当旧的图式不作用时,创造出新图式以适应新情况。)从而达到了新的认知平衡。

这一过程简化如下:同化️→失衡️→顺应️→平衡。

皮亚杰有句名言如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从认知平衡到失衡又到平衡的循环过程。同样地,对于一件事物的认知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推敲琢磨,不断形成新的认知平衡。怪不得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道路往往都是漫长的,追求真理的路上从不停歇。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论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是通过动作来发展图式,从而获得认知能力。由于此阶段的宝宝还未获得真正的思考能力,因此没有心理表征能力。心理表征是指即使物体不在眼前也能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比如当我们成人一提到天安门三个字,我们就能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它的样子,而这个阶段的宝宝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阶段的宝宝最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当物品被藏起来然后又突然出现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神奇因而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宝宝还未获得客体永恒性(即使物体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一旦获得这种能力,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是自我中心,集中化,思维不可逆

1.自我中心是指儿童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有一句话能够很好地描述这个阶段的儿童:“我走,月亮也跟着我走。”他们还不能很好将自己与世界分离。自我中心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泛灵论,儿童会将自己的感受赋予以一切没有生命的物体,比如儿童会告诉你:“别踩草,它会疼的。”

2.集中化是指儿童倾向于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感性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体积守恒实验:在两个同样宽而矮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把其中一杯水倒入一个细而长的试管中,然后询问儿童水的容量是否一样多。

此阶段的儿童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他们更注意容器的长度而忽略它的宽度。

3.思维不可逆是指儿童无法在心里将思维过程逆转。比如将12枚硬币平均分成两份,且排成两排长度相等,儿童会认同硬币的数量相等。但是,如果将其中一排硬币的距离拉开,他们就不再认同数量相等了。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缺乏可逆性,无法在脑海中将距离拉开的动作进行逆转,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去自我中心,守恒性

1.去自我中心是指儿童不再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你问一个有姐姐(Mary女)的儿童(Jack男):“Mary有弟弟吗?”他能够很好地回答说有,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说没有。

2.守恒性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发生何种变化,它的本质不变。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拥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能力了。比如前面提到的排列硬币(数量守恒)和量水的容积(体积守恒),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并且守恒原则在各个领域是有先后顺序的,其顺序如下:数量守恒、物质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重量守恒。一般来说儿童最先获得数量守恒,然后以此类推。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此阶段的儿童初步具有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很好地根据现象进行推论。比如看到地上湿润润的,儿童会根据现象做出不同的假设:可能下过雨,也可能有人把水泼到地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四个阶段并不是按照年龄绝对发展的,并不是说你到了12岁你的思维就一定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得取决于你认知的事物。面对你不熟悉的事物,比如量子力学,你的思维发展过程可能得从感知运动阶段开始。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VX@Psy学前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