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教育发展现状(高校工程教育有哪些痛点)

普通高校教育发展现状(高校工程教育有哪些痛点)(1)

工程教育应该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高校应建立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今天,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第十五次研讨会”上,来自全国12所工科院校围绕新经济时代理工类专业建设、新工科育人模式以及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施金良倡议联盟高校联合起来开发基于工程案例教材、教案、讲义和工程案例库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工程项目库;建设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线上课程。

应对经济“新常态” 分析工程教育新要求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分析了新经济产业对工科人才的新需求,指出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的新经济新产业更需要综合实践能力强、跨学科融合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

上海临港管委会经贸办副主任李甲在特邀报告《上海临港,高端产业未来之城》中,从地方政府层面介绍了临港地区应对新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李甲副主任表示,临港着力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初步构建具有临港特殊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导。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王百成从国家战略等方面剖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变化,认为新经济下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必须做出战略性调整,以培养出国家战略、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地方发展需求的人才。

普通高校教育发展现状(高校工程教育有哪些痛点)(2)

促进产教融合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了应对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许多理工类地方高校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产教进一步融合,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严余松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缺乏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及制度性保障,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形成;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的深度不够、持续性差;政府政策集成程度较低,作用和效果还不明显;在本科教育层面对应用型本科的重视和分类指导不够,政策和评价标准与研究型大学、传统本科教育雷同,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存在偏差等。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些地方高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分享了上海电机学院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建设方面的经验。

上海电机学院对接产业需求,跨学科建设了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制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科知识 岗位能力”复合融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校企共建融教学、示范、创新一体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健全内外互融的教学质量检测与保障制度;建立基于教师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发展机制。

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马宏伟提出创建特色产业学院是高水平理工科建设的突破口;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严余松介绍了成都工业学院为破解产教融合困境而建立的“厅委共建”管理模式。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葛晓宏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呼应厦门千亿产业链建设产业群,与企业合办产业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归纳。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总结了新经济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思路:紧密对接产业链,打造工科专业新结构;面向“新经济产业 区域”发展需求,创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实验实践教育新平台;引进工程实践人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完善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