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人口与面积是多少(湖南隆回人口构成研究)

不了解自己,不足以了解世界。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湖南隆回县的人口构成情况。

新中国成立前,隆回县仅仅居住汉族、回族、瑶族3个民族。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南下的北方干部来隆回县工作,其中有少数民族。1953年统计结果是隆回县内有汉族、回族、瑶族、满族、蒙古族5个民族。汉族人口49.28万,占98.6%,少数民族人口6923人,占1.4%,其中回族5180人,瑶族1739人,满族3人,蒙古族1人。以后,由于工作调动,婚姻等原因,少数民族逐渐增多。1982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增加了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布依族、白族、彝族9个少数民族,减少蒙古族,全县共13个民族。汉族人口88.22万,占98.36%,少数民族人口14749人,占1.64%。这些人少数民族还在不断增加。

隆回人口与面积是多少(湖南隆回人口构成研究)(1)

隆回县整体看是男性多余女性的。1949年男性有25.31万人,占54.9%,女性23.08万人,占47.69%性别比为109.7。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遗弃女婴的现象减少,性别区域正常。1979年后,国家倡导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是隆回农村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少数家庭只想要男孩,残害女婴的现象有所抬头,因此性别比有所回升。到1987年,全县总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3。

1949年,隆回县人口平均寿命是35.2岁。1981年,隆回县人口的平均寿命为64.77岁,其中男性64.41岁,女性66.22岁。1964年人口普查的时候隆回县最大年龄是97岁。1982年人口普查的时候隆回县健在的百岁老人有3人,年龄最大的102岁。1987年,健在的百岁老人有4人,都是女性,男同胞们要努力啊!下面我把1987年健在的百岁老人信息例一下,不知道有没有大家熟悉的,寿命背后是健康,健康是有遗传因素的,希望这4位幸福的百岁老人的后人能看到这篇文章。

1、 罗又姑,女,汉族,司门前区中团乡韩家铺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

2、 张满秀,女,汉族,金石桥区苗田乡麻罗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

3、 钱三姣,女,汉族,紫阳区桃花坪乡烟下村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

4、 罗银姑,女,汉族,紫阳区五里乡安乐村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

隆回人口与面积是多少(湖南隆回人口构成研究)(2)

清代中后期,隆回县内才有“义学”和“书院”,所以,入学者极少。民国时期,教育事业有所发展,民国37年(1948年)全县小学在校生只有19948人,80%的人仍属于文盲、半文盲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人口的文化构成变化很大。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明显上升,1964年为45.2%,1982年上升到74.1%。1964年隆回县大学文化程度的7人,1982年隆回县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4人。这样的受教育情况真是惨不忍睹,几十万人口的县大学文化程度的就几个人。每次去华东出差的时候,看到他们发展的各行各业,总是惊叹这一切背后是他们普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吃了没文化的亏是隆回县的主要发展矛盾。

隆回人口与面积是多少(湖南隆回人口构成研究)(3)

隆回人历来就是以务农为主。1949年在业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33.55%。其中农业(含林、牧、渔业)在业人口15.82万人,占在业人口的97.43%,工商业和其他各业在业4174人,占2.57%。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隆回人过去以务农为主,现在是以务工为主,不研究这些历史,真是穷都不知道为什么穷,和工商业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对比,我们隆回人还是太吃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