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文化的重要性(弹幕传播是一种群体传播的典型文化现象)
弹幕传播是一种群体传播的典型文化现象,在群体传播中,传播主体之间需要互动和讨论,喜欢发弹幕的传播者有一些基本的心理活动特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弹幕文化的重要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弹幕文化的重要性
弹幕传播是一种群体传播的典型文化现象,在群体传播中,传播主体之间需要互动和讨论,喜欢发弹幕的传播者有一些基本的心理活动特征。
第一,自恋主义是基础。
“自恋”最一开始是源自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的《论自恋》有详细的论述。自恋即自爱的人格。在一些视频网站中喜欢发弹幕的人群一般都具有这样的心态,“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个视频中看到我说的话”、“我来告诉你故事是如何发展的”,满足了人们的自恋情绪。因为人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渴望地位带来的新鲜感,发送这类弹幕能够给人们提供短暂的满足感。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发表的内容可以归为三类:快乐生活、社交活动、旅行纪念,这些内容最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否则就没有动力发布。
第二,摆脱孤独是主要目的
一些研究表明,全球化标志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个体分化是一种命运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私人屏幕”时代已经来临。传统价值一步一步地崩溃,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开始强调个人的作用和权利,其中以个人隐私最为突出。不稳定的价值观会在网络上扩散,人们越强调个人隐私,就越会感到孤独,就越想表达,毕竟人类说到底还是群居动物,但这种表达又不想被自己熟悉的人所了解,只有互联网能满足人们这种矛盾的心理需求。
看视频时,传送弹幕的主体常常是孤独的,传送弹幕的内容也是非常具有个人性的。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小型屏幕上,观看视频的孤独感比大屏幕强烈。人们更加渴望能和其他人共鸣和有“温度和热度”的交流,而不是冷冷无情的文本视频。
研究人员指出,个人看视频的时候,打开弹幕的行为可以让人感受到和许多人看视频的气氛。人们可以感受到弹幕的传送,而不看弹幕的人也可以通常参与其中。特别是孤独感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和别人接触过。私人屏幕通常是一个人看视频,会有孤独感的,如何逃避孤独感,就需要虚拟互动。特别是因为需求和现实的差距而感到孤独的人,更倾向于使用弹幕来减轻孤独感。
视频弹幕是一种浸入式的体验。虚拟交互式反馈可以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并使其感到幸福。从而吸引他们在观看视频时积极尝试弥补孤独感,并逐渐在视频平台上产生依赖感和惯性感,增强用户黏性。
第三,体现受众的认可心理,增强共同体归属感。
社会性是人最根本的特性,每个人在心里都希望被他人认同。如果得不到认同,甚至是视而不见,就会让人产生孤独的感觉。B站全称是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如果不能做到在B站发送、融入弹幕,跟大众一起享受玩梗的乐趣,就无法适应B站的节奏。B站一直是亚文化的代表,可是在近些年来,这个亚文化也在加速发展,大有转向流行文化的趋势,这要归功于弹幕群体。熟悉弹幕的网友会明白某些特定词语的隐形含义,也掌握着圈外人无法“get”到的梗和笑点。
很多词汇也是从弹幕文化中衍生出来,逐渐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用语,比如“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迅速撤离!”、“颜表立”、“2333”等。另外,B站的弹幕还分为普通弹幕和高级弹幕。在一些弹幕数量众多、十分受欢迎的视频中都可以见到高级弹幕的身影,普通弹幕发送者在遇到高级弹幕的时候,都会留下“跟高级弹幕合影”等弹幕。
B站将亚文化人群聚集在一起,他们享受相同的文化氛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不同于微博的弱关系社交圈和微信的强关系社交圈,B站本身就能依靠兴趣机制,把散落在网络中的各种弱关系打造成十分具有凝聚力的强关系共同体。
第四,在群体交流中,违反传统规则和强调个性是交流主体的主要特征。
所谓个人化的思维,是以否定性、分权化、碎片化、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和多元性为重点的,年轻人是打破规则,强调个性的社会主体[9]。打破传统规则并强调个性也是大众交流时期开始的重要条件。在大众传播的各种典型案例中,为了表现出这种差异,强调自己,引起关注,很多网民会刻意让自己成为另类,打破所谓传统带给自己的枷锁,创造专属于自己的新规则,从而取得大家的注意和模仿。网络流行语在先进流行的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知乎等中的应用和广泛传播,以及像各种转发挑战类型信息在社交平台的传播,是打破交流规则和强调个性化年轻人群体的现实。可以显示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观看视频的时候,发送的弹幕也是原文本的视频的复原。弹幕之所以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拆解原作,它突破了传统的接受形式,让用户体验“评论”的幸福以获得满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